北京 最值得去的洞
唐人洞坐落在北窖村东北牛家沟庙山坡上,洞口岩石突兀,外表像口竖井,黑暗,深不见底。洞口常有被野生动物猎食的鸡毛、鸟毛,因些当地人俗称鸡毛洞。又因洞壁刻有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之一"天宝"二字,又名天宝洞。据传说,五代时期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强迫幽州境内百姓用瑾泥所制泥钱,把搜刮到的铜钱秘藏于洞内,所以,又称为"藏宝洞"。
1996年8月15日,北窖村根据京(96)第01110005号勘察许可证,对唐人洞进行了初步勘察。
经勘察,在纯净透明的壁流石下,发现"奉旨采集乳水开元二十一年"炭写文字,字迹清晰。这一发现,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此后,北窖村对这个洞又进行了三次考察,对主要景点拍摄照片200多张,并将其暂定名"唐人洞"。
唐人洞发育在中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中,形成年代距今约4.4亿年到5亿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洞口石壁上留下的刻字及线路刻图,成为最早探险者的见证。洞内石壁上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留下的文字被遮掩在洞壁流水沉积下,实为稀世珍迹。"奉旨采集乳水"几个字,表明早在1300多年前,这里的钟乳水已被当时的宫廷所识,并由皇帝下旨派人采集,还说明当时的这一地区与外界交往的广泛与频繁。洞壁上留下的"幽州"、"良乡县房山乡"、"禅师"、"天宝"等字迹和洞内简易石灶、照明用过的灯碗、烧烤食物的灰炭等遗物、遗迹,为神奇的古洞增添了神秘的历史感。尤其是古人在洞内留下的"良乡县房山乡"的名称,也为考证房山区划沿革提供了史册载未见的线索。
唐人洞包含着丰富的地学奥秘。在5亿多年漫长的地质演变中,剧烈的溶蚀作用,一方面破坏灰岩形成溶洞,一方面在洞内进行沉积、堆积,形成滴水、流水、停滞水、渗透水、飞溅水5种洞穴化学沉积。以滴水沉积为主形成的景观,有塔状、锥状、棒状、墩状的石笋;薄而透光的壁流石、石幔、石旗、石帘;晶莹洁白的石珍珠,石葡萄、石花、石菊、石佛及"青龙出海"、"竹林小屋"等溶洞精品,堪称稀世珍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