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864|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一去转山(7)探寻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寻找最后的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2 15:29: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北猴 于 2015-12-22 15:30 编辑

    大约一点钟到达了佛学院附近,因天葬时间的说法不确定,决定先到天葬台。天葬台正大兴土木,开辟了停车场、观看的平台,不知过几年会变成什么样子。一直等到14:30还没动静,看过的人说今天估计没有了,正在犹豫是否继续等待时,旁边山坡上的小喇嘛们下来了进入了场地,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天葬,藏语称为“杜垂哦杰哇”意为“送尸到葬场”,也称“恰多”,意即喂鹫鹰。当人死停放和念经期满以后,把尸体送到天葬场。天葬场多数是在离寺不远的山腰上,这些山腰都是较有名的。有的天葬场有一块大而平整的岩石,有的天葬场仅是一堆石块,有专门从事天葬的僧人被称之为天葬师。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风俗习惯,也是大部分西藏人采用的丧葬方法。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也是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依据西藏古墓遗址推断,天葬可能起源于公元7世纪以后,有学者认为,这种丧葬形式是由直贡噶举所创立的。公元1179年直贡巴仁钦贝在墨竹工卡县直贡地方建造了直贡梯寺,并在当时推行和完善了天葬制度。
    天葬是属于佛教布施行为的一种特殊方式,死者将自己最后一点东西———死亡了的肉体奉献给天葬台上的有形的秃鹫和那些无形的神灵。藏族人向来对兀鹫十分敬仰,并称其为“神鸟”,严禁捕猎。在天葬中人们借助兀鹫实现了肉体的解脱,达到灵魂的升华。同时,把无用的尸体施舍给秃鹫的结果,会使那些被秃鹫为食的虫食等其他小生命少了一些伤害,多了一些生存的机会。因此用自己无用的尸体去保护有用的小生命,被视为功德无量的善业。
也许在其他人眼里,天葬显得有些过于残忍和血腥。但是,死后回归自然,任秃鹰啄食,又蕴涵着生命循环往复的禅意。

10.10天葬1.jpg (3.76 MB, 下载次数: 0)

10.10天葬1.jpg

10.10天葬2.jpg (357.48 KB, 下载次数: 0)

10.10天葬2.jpg

10.10天葬3.jpg (5.88 MB, 下载次数: 0)

10.10天葬3.jpg

10.10天葬4.jpg (3.23 MB, 下载次数: 0)

10.10天葬4.jpg

10.10天葬5.jpg (377.45 KB, 下载次数: 0)

10.10天葬5.jpg

10.10天葬6.jpg (2.38 MB, 下载次数: 0)

10.10天葬6.jpg

10.10天葬7.jpg (642.26 KB, 下载次数: 0)

10.10天葬7.jpg

10.10不同的等待.jpg (607.44 KB, 下载次数: 0)

10.10不同的等待.jpg

10.10不同的等待2.jpg (804.06 KB, 下载次数: 0)

10.10不同的等待2.jpg

不同的等待1.jpg (212.55 KB, 下载次数: 0)

不同的等待1.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39:04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天葬往来时路过的一片红房子进发,上山的路不是很宽,越往山上走房子越多,快到山顶勉强找了个地方停车(还好过了十一,要不这山爬起来也要人命呀)。天色渐晚,趁着还有些光线赶紧爬到了坛城,虽然天气不好色彩打了折扣,但在最高点俯瞰那整片的红依旧那么震撼。
看导航我们停车的地方就离佛学院不远,随即向人打听才对这里有了些了解。她是东北人自己到这里修行,到这里修行的人,房子是自己买地自己盖或者租,学院每个月给400元补助,学院分男校、女校,住宿的区域也是分男女。她告诉我们晚上和第二天都有课可以听,听课也是分男女要从不同的门进去,中间用布帘把男女分开。谢过之后继续往停车的地方走,看到了小喇嘛们辩经,他们说因为明天有考试,来辩经的人不多。
已到了饭点,看到周围的素餐小饭馆进去吃饭,这是进藏区吃的最便宜的一顿饭,炒菜平均12元,米饭随便吃。饭后去课堂听了会儿课,下撤到色达县城。


10.10夜幕下的佛学院.jpg (646.85 KB, 下载次数: 0)

10.10夜幕下的佛学院.jpg

IMG_20151010_181756辩经.jpg (1.04 MB, 下载次数: 0)

IMG_20151010_181756辩经.jpg

IMG_20151010_181820辩经.jpg (2.45 MB, 下载次数: 0)

IMG_20151010_181820辩经.jpg

IMG_20151010_181823辩经.jpg (2.43 MB, 下载次数: 0)

IMG_20151010_181823辩经.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41:19 | 只看该作者
    色达佛学院,又称为“色达五明佛学院”,创建于1980年,当时仅有30余人。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故也设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僧人虽来自不同地域,却都平和相处。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是兄妹亲属,彼此也不得互访。

IMG_20151010_170817佛学院.jpg (404.15 KB, 下载次数: 0)

IMG_20151010_170817佛学院.jpg

IMG_20151010_171005佛学院.jpg (471.77 KB, 下载次数: 0)

IMG_20151010_171005佛学院.jpg

IMG_20151010_171051佛学院.jpg (1.97 MB, 下载次数: 1)

IMG_20151010_171051佛学院.jpg

IMG_20151010_171622佛学院.jpg (246.02 KB, 下载次数: 2)

IMG_20151010_171622佛学院.jpg

IMG_20151010_174454佛学院.jpg (349.77 KB, 下载次数: 0)

IMG_20151010_174454佛学院.jpg

IMG_20151010_183129佛学院.jpg (183.02 KB, 下载次数: 0)

IMG_20151010_183129佛学院.jpg

10.10佛学院.jpg (840.32 KB, 下载次数: 0)

10.10佛学院.jpg

10.10佛学院1.jpg (727.33 KB, 下载次数: 2)

10.10佛学院1.jpg

10.10佛学院2.jpg (820.9 KB, 下载次数: 0)

10.10佛学院2.jpg

10.10佛学院3.jpg (838.25 KB, 下载次数: 0)

10.10佛学院3.jpg

10.10色达佛学院.JPG (2.09 MB, 下载次数: 0)

10.10色达佛学院.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45:20 | 只看该作者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音译)。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
    这是一片最为纯净的佛国天堂,在雄伟的群山之间,随风飘扬的经幡,依山而建的红屋,慈祥温暖的僧众,古老的宁玛红教传承着藏传佛学的博大文化和济世情怀。

IMG_20151010_173236坛城.jpg (190.77 KB, 下载次数: 0)

IMG_20151010_173236坛城.jpg

IMG_20151010_173614坛城.jpg (200.15 KB, 下载次数: 0)

IMG_20151010_173614坛城.jpg

IMG_20151010_173658坛城.jpg (1.58 MB, 下载次数: 2)

IMG_20151010_173658坛城.jpg

10.10坛城.jpg (1019.6 KB, 下载次数: 0)

10.10坛城.jpg

IMG_7819坛城.JPG (2.14 MB, 下载次数: 2)

IMG_7819坛城.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47:57 | 只看该作者
    邓登曲登佛塔,其意为“降魔塔”,始建于藏历铁猎年(公元1913年)。据传,此塔乃是色达年龙寺的空行母托梦于色达瓦须世袭总头人嘎夺和喇嘛索郎罗吾,为镇妖驱邪、消灾解难、普渡众生、太平兴旺之预言而主持修建。
   
主体建筑内圆外方、外圆内方、交错层叠,人可内攀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四川省最高的藏传佛教宝塔。

10.11邓曲登佛塔.JPG (584.3 KB, 下载次数: 2)

10.11邓曲登佛塔.JPG

10.11邓曲登佛塔1.jpg (620.93 KB, 下载次数: 0)

10.11邓曲登佛塔1.jpg

IMG_20151011_081655邓曲登佛塔.jpg (2.58 MB, 下载次数: 2)

IMG_20151011_081655邓曲登佛塔.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5:49:57 | 只看该作者
色达县

10.11色达金马广场.jpg (359.57 KB, 下载次数: 0)

10.11色达金马广场.jpg

10.11色达县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jpg (588.8 KB, 下载次数: 0)

10.11色达县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jpg

10.11色达香根活佛院.jpg (418.46 KB, 下载次数: 0)

10.11色达香根活佛院.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2-22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没去过。{加油}{加油}

点评

去看看吧,很壮观的红房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25 13:30
谢谢观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23 1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2-22 23:00:58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篇图文并茂!

点评

http://bbs.lvye.cn/thread-1442156-1-1.html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23 1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3:3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3:33: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观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