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font face="Arial">广州日报 六俄罗斯人新疆探险为何失踪 多位探险者魂归昆仑山 死者刚获过国际漂流大奖</font></p>
<font face="Arial">
<p><br />
2007年09月18日 11:26:27 稿源: 广州日报 </p>
<p> </p>
<p>新疆出动军用直升机参与搜救失踪的俄罗斯探险者。</p>
<p> </p>
<p> 最近两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笼罩在一片浓密的浮尘下,这个因玉石而盛名的地区成了俄罗斯和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连续8天以来,俄罗斯电视一台、俄罗斯电视台都在此追踪报道六名俄罗斯探险人员在昆仑山玉龙喀什河漂流失踪的事件。这是半个月内第二批俄罗斯人在新疆探险出事。今年8月26日,6名俄罗斯登山人员在攀登新疆阿克陶县公格尔峰时受困,1人身负重伤。2004年9月,同样来自俄罗斯的7名漂流队员在伊犁阿合牙孜河上游漂流时触礁身亡。</p>
<p> 9月15日、16日,搜救人员找到3具失踪者的遗体,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因为昨日天气恶劣,搜救直升机一直无法起飞,中、俄双方的16名搜救队员也被困在玉龙喀什河峡谷内。</p>
<p> 这些俄罗斯失踪者究竟是一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热衷到新疆探险?俄罗斯人探险事故频发的背后又说明了什么?</p>
<p> 据和田地区区委宣传部一位姓王的科长介绍,和田地区政府发现俄罗斯漂流人员在辖区内失踪是在9月6日。当时,一位名叫“张鸿”的人到和田区旅游局报案说,8月14日,6名俄罗斯人到玉龙喀什河漂流,22天后,他们没有按时到达预定接应地点。</p>
<p> 张鸿说,这6名俄罗斯探险漂流者是由他的俄罗斯朋友介绍而来,并于8月11日由乌鲁木齐口岸入境,由他带领乘机直达和田市。8月13日,这6人和张鸿乘车到达于田县阿羌乡普鲁村,在村里居住期间找了两名村民作漂流的向导。当时,俄罗斯人随身携带了三只皮筏艇,还有食品、药品、GPS、帐篷、睡袋等约400公斤野外用品。考虑到物品较重,他们在当地雇用了8匹毛驴驮运。</p>
<p> 普鲁村村支部书记西里普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俄罗斯人找的向导是村里的牧民阿氓和艾孜扎汗,两人共收了俄罗斯人1.2万元。“他们3年也挣不到这么多钱,但这也是要冒生命危险的。”</p>
<p> 据和田地委行署副专员张绍元介绍,由张鸿牵头的探险事故不是第一次了,9月初在克孜勒苏克尔柯孜自治州公格尔峰登山受困的6位俄罗斯人也是他带来的。而张鸿并没有导游证,两次探险活动也没有在当地有关部门进行登记。</p>
<p> 据和田地委办公室应急抢险办主任何伟告诉记者,去年张鸿也带了4个俄罗斯人来到和田,花了37天徒步走完了玉龙喀什河河谷。</p>
<p> 1700人投入搜救</p>
<p> 新疆登山协会会长王铁男告诉记者,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一个叫河滩的地方,流经和田市后与喀来喀什河交汇,全长560公里,落差4000多米,途中流经多为海拔五六千米的雪山。</p>
<p> 王铁男曾经在玉龙喀什河部分河段探险,他很难理解俄罗斯人的这次漂流。“在和田市策勒县奥米沙的玉龙喀什河河段,河流两侧环境极其凶险,很多地方峡谷有一、二百米深,遇到大风,峡谷上还会掉石头、冰块,并且河道又浅又窄,最窄的地方宽度只有10来米,峡谷内四处都是巨石,经过河水数千年的冲刷,巨石的石刃变得锋利,皮艇一碰就烂,根本无法漂流,多数地方只能带着步行。”</p>
<p> 王铁男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在那个地方漂流过,俄罗斯漂流人员对这里的危险显然估计不足。</p>
<p> 如此恶劣的地理环境,探险人员失踪意味着危险非常大。从接到报案的次日(9月7日)开始,和田地委、政府陆续组织了公安、旅游、水利部门1700多人投入搜救,但没有发现任何线索。随后十多天,新疆连续投入3架直升机参与搜救。</p>
<p> 几天前,搜救人员从奥米沙沿着河道向上游搜寻,短短25公里就耗费了两天的时间,其跋涉艰险可想而知。</p>
<p> 9月11日,俄罗斯派出的搜救人员乘坐“伊尔-76”运输机到达和田。运输机还搭载了一架轻型直升机和一辆越野车。从此,中方单方面的搜救变成了一场跨国大搜救。</p>
<p> 死者刚获过国际漂流大奖</p>
<p> 那么,失踪者究竟是一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到玉龙喀什河漂流?</p>
<p> 据当地有关部门介绍,事发后几天,6名失踪俄罗斯人的姓名就已得到核实。在6名失踪者中,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25岁。俄方救援小组负责人列戈申介绍说,几个失踪的俄罗斯人是“经验丰富的漂流运动员”,失踪可能是遭遇到“技术问题”。</p>
<p> 随俄方搜救人员抵达和田采访的俄罗斯电视一台记者斯比林告诉本报记者,在失踪者中,年龄最大的叫切尔尼科·夏勒盖(Chernik Sergey),年龄最小的是他的儿子。切尔尼科·夏勒盖在俄罗斯是非常有名的漂流运动员,多次获得过国际、国内大奖,俄罗斯的河流他几乎都漂流过,所以他把目标瞄准了国外的一些河流。而来新疆漂流前,他还获得过一次国际漂流大赛的一等奖。</p>
<p>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搜救队员最早找到的两具失踪者遗体初步认定正是切尔尼科·夏勒盖父子。</p>
<p> 9月12日下午,中方搜救直升机在玉龙喀什河上游距奥米沙45公里处(2号目标点)和58公里处(1号目标点),分别发现遗弃在河边的3只红色皮划艇、衣物和固定皮划艇的铁杆等物品。据阿氓和艾孜扎汗通过照片辨认,遗物正是失踪人员的。</p>
<p> 9月15日,空降到地面的4名中俄联合搜救人员艰难渡过玉龙喀什河,在其上游1号目标点(玉龙喀什河上游距奥米沙58公里处)的破损皮筏下发现了两具俄罗斯失踪者尸体。经对现场勘查、拍照后,突击队员立即将尸体运往对岸。16日,在1号目标点下游19公里处一河滩旁,中俄联合搜救人员又发现一具俄罗斯失踪者遗体。目前,这具尸体已被运到和田殡仪馆,善后处理还需等待家属的意见。</p>
<p> 死亡原因目前仍是个谜</p>
<p> 昨天上午,因天气突变,直升机在空中飞行23分钟后被迫返航。</p>
<p> 俄罗斯电视一台记者斯比林告诉本报记者,从图片上看,2号目标发现的两具遗体,极有可能是切尔尼科·夏勒盖父子,但因尸体浮肿,无法精确辨认,身份确定还需进一步的核实。斯比林还说,目前,死者家属和失踪人员的家属都在俄罗斯,他们在密切关注着和田的搜救行动。</p>
<p> 据了解,死者身上有明显的伤痕,不排除漂流过程中触礁或者与巨石相撞。而3位死者和其他3位失踪者为什么会分开如此大的距离?他们的死亡和失踪究竟是因为出现意外事故还是因为食物耗尽,目前还不得而知。而中俄搜救队员也非常希望能找到生还者,希望通过他们,了解到探险过程中遭遇到的具体情况。</p>
<p> 昆仑山在当地维吾尔族村民心中非常神圣,有“万山之祖”之称。1951年,进藏的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独立师先遣连才在昆仑山下的普鲁村开辟了一条通往西藏的通道。此后,普鲁村成了去玉龙喀什河上游的唯一通道,村民西里普玛的父亲1972年就走过这个神秘的通道。</p>
<p> 新疆登山协会会长王铁男告诉记者,早在十八、十九世纪就有英、法等国的探险家到此探险,但近年新疆的探险热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危险性相对低一点的天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不过,虽然国内探险人员不热衷,但俄罗斯探险人员却趋之若鹜。</p>
<p> 另外,因为玉龙喀什河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最近这些年,探险、找玉矿的人更是接二连三来到这里。<br />
<br />
多位探险者魂归昆仑山</p>
<p> 昆仑山成了很多探险家、找玉人的魂归之地。据西里普玛介绍,早在2001年,就有两个探险游客冻死在昆仑山上。</p>
<p> 而与这场大规模中俄联合搜救相对应的是,9月5日,一个来自乌鲁木齐的玉矿开产者,冷清清地死在了距普鲁村不远的地方。而在昆仑山的西端,新疆克孜勒苏克尔柯孜自治州段,近年这样的探险事故也多有发生。</p>
<p> 8月26日,6名俄罗斯登山人员在攀登阿克陶县海拔7649米的公格尔峰时受困。直到9月8日救援队将6名登山人员安全救出,1名受伤人员被送往喀什医院救治。</p>
<p> 王铁男介绍说,公格尔峰虽然不算高,但环境极其凶险,至今中国登山者还没有征服这座高山。而在今年早些时候,新疆当地有四名登山队员在登公格尔峰时遇险身亡。</p>
<p> 而早些年,昆仑山也发生过多起探险死亡事故。2004年9月,同样来自俄罗斯的7名漂流队员在伊犁阿合牙孜河上游漂流时触礁身亡。昆仑山,似乎成了探险队员几乎无法逾越的屏障。</p>
<p> 王铁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俄罗斯探险者选择的征服目标往往是中国人没有征服或者不太重视的地方。比如,玉龙喀什河中国人就从来没有去漂流过,也没有听说有人计划去那里漂流。公格尔峰中国登山队也没有成功登顶过。</p>
<p> 探险活动应获得许可证</p>
<p> 王铁男说,在新疆这些年流行的探险主要是在沙漠和天山,南疆的昆仑山几乎没什么人去,一是异常危险,二是很多人不知道那里探险的价值。</p>
<p> 不过,王铁男认为,登山、漂流等探险活动都是很危险的,受伤或死亡都很正常。探险者在感受征服绝顶雄峰的快感的同时,也会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几乎每年都有探险者死亡。由于危险性大,所以很多探险活动需要登记注册,比如,在新疆登山探险,就需要在登山协会登记,由协会颁发许可证。“而由于漂流活动在新疆开展并不多,所以现在还没听说在哪登记。”</p>
<p> 王铁男有一点不解的是,国内探险队一般都带有卫星电话,遇到无法克服的危险会跟外界联系,而这次俄罗斯人没有带相关的设备。</p>
<p> 和田区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玉龙喀什河探险这次虽然出现了轰动的探险事故,但这不但不会阻止探险者的步伐,还会招来更多的探险者。“征服别人无法征服的地方,才是探险者的终极追求。”<br />
</p>
</font><br/><br/><br /><strong>附件</strong>:<br /><hr size="1" noshade="noshade"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 41.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6ef8bd9e06cf.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 42.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6ef8beb07909.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