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定路线,不走别人走过的路线,我想拍一部关于旅行,关于信仰,关于生活等等的一个纪录片。 我是陈明辉,纪录片《西北的足迹》的导演。 筹划了一年的西北梦 2015年12月24号,我背起久违的登山包。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之旅。早在一年前就有一个想法,做一个关于西北之行的纪录片。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开始众筹这次纪录片的资金。因为前几次出去旅行的经验,所以出行工作准备的算是比较充分。短短的几天内很多朋友都通过实际行动给予我一定的支持。同时与开拍网谈好了网上众筹推广的平台。安排好身边所有的事情决定在这一天出发了。 只想与你们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其实之前我有过很多次穷游的经历,而且自己非常喜欢这种生活。每次回家后我会和朋友们聊天。关于我的旅行,关于我的所见所闻。可是不经历,他们又怎么能懂我内心的情感。于是当时就萌发了一个想法。 新疆一直是我想去但没去的地方。我留着它,是为了等待一次机会。一个可以让我的朋友也能分享的机会。通过我的能力去做这件事情。思虑再三,决定在我大学最后一年完成这件事情。 不设定路线,不走别人走过的路线,我想拍一部关于旅行,关于信仰,关于生活等等的一个纪录片。 就这样,我从北京出发,我要拍下沿途的所看到的,沿途所听到的,还有我感受到的,我要学着像当地人一样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吃早饭,散步,走街串巷,坐公交车,理解他们生活的苦与乐。只要是感兴趣的,有感触的,我都会拍摄下来。向当地人询问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心情,对他们进行专题记录。 西北,我来了…… 2015年12月24日 在路上能找到了人的本性 在城市中,我们沉默不语,低头自我。即便是朋友,几分真假谁猜透?走出城市到了西北,萍水相逢的人却更显真实…… 刚下飞机感受到兰州微薄的凉意,三十多斤军绿色背包显得自己在深夜中有些单薄。梦林驿,是我住进的一家青年旅舍的名字。 梦林驿青年旅舍,是这一对准夫妻的梦想。老板名叫邸旺成,兰州本地人。大学期间玩轮滑,一直想要以轮滑的形式进行一次旅行。大学期间虽然有时间,但是没有资金。工作了有钱了却没时间。这一等就是十年。 兰州的黄土地 在某一天的契机之下,他觉得再这样下去人生的轨迹都能看的透彻。他选择放弃稳定安逸的工作重拾年轻的梦想。用轮滑丈量了川藏线这2000多公里的梦想路途。 我问他:这段旅行有什么让你记忆深刻? 他说他很享受这段旅行。 在这条路上他找到了人的本性。在城市中,我们沉默不语,低头自我。即便是朋友,几分真假谁猜透? 可是在这段旅行中。大家互相不认识,也许一个眼神,一个挥手。便选择相互信任。接受过陌生人的馈赠。搭伴过有共同梦想的人。享受过别人羡慕的目光。 刚开始谈及那次旅行,家人与朋友都认为他疯了。想想也是,轮滑川藏线想想都是天方夜谭。 他说:这个没什么难的,只要你跨出第一步,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我不就做到了吗? 我想起了13年徒搭川藏线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纯骑行的老者。在平均海拔4500m的路上。他坚持了下来。我们聊起来,老人年轻时候就想出来旅行。可是那时候家里穷,负担重。中年时有家庭,有孩子更加放心不下。他说他今年68岁了。儿子成家了,老伴呢在家帮忙带孙子。他卸下了背负一生的包袱。虽然累,但是很开心。那份笑容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那次旅行结束后,邸旺成自主创业。开办了这家青旅。将他的女朋友从广东“骗”了过来。冯惠媛(女朋友)说自己以前并没有接触过穷游,更别说青年旅舍了。但是经不住邸旺成的“诱惑”便来了。 初到兰州的时候,她很不习惯。因为饮食/天气的差异让她有些后悔。可是她又爱上了这里。在青旅,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分享他们的旅行经历。她也很羡慕,她说她有机会一定要去“任性”一次。为自己迟来的青春! 2015年12月26号 人生只在今天有这短暂的交集 路途上,不管是搭车司机,还是偶遇的行人,也许我们的人生只在今天有了这短暂的交集,但又能怎么样呢?即使是父母也是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的人…… 在兰州休整了两天。认识了一位老大哥。大哥姓石,东北人固有的豪爽与热情。可惜行走进程的不同。遗憾告别。但缘分很巧妙,后面再说~ 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临夏的旅程。冬天的西北有些萧条,走在国道上的时候总感觉是要融入在脚下的这条公路。一眼望不到尽头。 走了几公里之后仍然没有碰到可以搭的车。我是比较乐观的人,之前的徒搭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最绝望的时候做最大的努力,有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令你暖心的一些事情。 搭上了车我像是重新找到了当年自驾青藏线的张狂。司机姓王,兰州本地人。去东乡(东乡族自治州)接一个朋友。下车后我们相互打了个招呼以示告别,也许我们的人生只在今天有了这短暂的交集,但足够暖心。 刚到临夏在路上就认识了三个姑娘,甘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学生。他们得知我的事情邀请我到她们学校去。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刚到这个城市还不到两个小时,又被她们拉到前往合作市的路上。 这所背靠草原建在山腰之上的学校,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民族学院。这里充斥着近14个民族的学生。他们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他们又是如何生活的? 金刚(汉语名)是藏汉翻译专业的大一学生。我们俩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们的自习室。聊的很愉快。我也从他这儿了解了一些问题。 他们每个人的朋友圈是固定的,基本都是自己民族的。因为我们习惯了嘛,民族不同语言也有些差异。他认真的这样说。 他们每天的业余活动就是打篮球,看书,聊天。有时候也会聚餐。像大多数内地的学生一样。他的眼神里写满了开心。 第二天上我来到了这个学校的图书馆。偶遇一位藏族的同学,他随手翻开郭沫若,泰戈尔等前辈们的书。他说他喜欢,喜欢上面的文字。 你读得懂吗?我这样问他。 他笑的有些腼腆:还不大会,但是可以慢慢来。 他们的汉语基础很薄弱,这里的教育与内地相比比较落后,大学前除了他们自己的语言外,大多只是接触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 压力大,又要学汉语,又要学英语。我想毕业了当一名老师。晃了晃手中的书籍,这样的书每年我们都会读两本。他的笑容让我觉得轻松。 藏族学生金刚 未完待续…… 与我一起揭开新疆的神秘,一起分享来自西北的一点一滴。 有意向进来听分享的可以扫码进群,一起感受、聆听大西北的魅力~ 目前我正在开拍网为纪录片《西北的足迹》众筹,也希望大家一起来支持我! http://www.kaipai.com/funds/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