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大山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月28日-10月5日【走进大山】系列内蒙古 阿尔山 呼伦贝尔 满洲里 科尔沁草原长假休闲活动!!!

[复制链接]
241#
发表于 2008-9-25 20:06:43 | 只看该作者

其它地方呢?屋里冷不冷?

<p>一般的小招待所,有暖气或者是电褥子吗?</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发表于 2008-9-25 20:51:20 | 只看该作者

此行重要看点之一: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
  浩瀚的大兴安岭林海,莽莽苍苍,碧波万顷,起伏的山峦涌翠竟秀。在这绿色的海洋里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是2000年2月22日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成立的,总面积103149公顷,其中17公顷是人工林。
  公园内的地貌属于大兴安岭西侧火山熔岩地貌,由于火山喷发熔岩壅塞及水流切割,造成一系列有镶嵌性质的截头锥火山,例如:天池、马蹄形熔渣火山锥(摩天岭),熔岩湖(达尔滨湖)和熔岩盆地(兴安石塘),形成特殊的地貌景观,山脊缓和,山顶多石质裸露,坡面较为平缓,坡面较短,坡谷大多平坦而宽阔,属典型的中山山地地貌,以花岗岩为主,地下矿藏有石灰石、大理石分布。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河流有三条,即哈拉哈河、柴河、伊敏河,还有许多湖泊,如天池、杜鹃湖、乌苏浪子湖、鹿鸣湖、松叶湖等。公园位于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属于寒温带湿润区,一年四季常受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冬季寒 冷漫长,夏季短促凉爽,植物生长期短,一般在100-120天。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植被类型属寒温带针阔混交林,主要植被多由西伯利亚植物区蒙古植物区系组成,以木本植物为主体。代表的植被是兴安落叶松群种的针叶林。公园内野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植物有57科269种。有山杏、榛子、文冠果、刺莓果、蕨菜、蘑菇、黄花等食用植物;有地榆、黄芪、白芍、桔梗、手掌参等药用植物;有杜鹃、腊梅、石竹、野山菊等观赏植物。这里还生活着驼鹿、马鹿、狍子、水獭等5目12科30余种动物和松鸡、榛鸡、啄木鸟等60余种飞禽。公园内分布有摩天岭、天池、杜鹃湖、石塘林等景区,景区内松柏苍苍,流水潺潺,芳草青青,山花烂漫,奇松怪石遍布脚下,鸟语花香充满空中,是天然的旅游、猎奇、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发表于 2008-9-25 20:57:05 | 只看该作者

收到的短信里没有具体帐号阿,谁可以告之,我们马上付款。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发表于 2008-9-25 20:57:40 | 只看该作者

看点之二: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

编辑本段简介
  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她被誉为"北国碧玉"。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呼伦的蒙语大意为"水獭",贝尔的蒙语大意为"雄水獭",因为过去这两个湖盛产水獭。
  从呼和浩特驱车2000多公里、历时三天抵达美丽、富饶、神奇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蓝天绿地",什么是"绿色净土"。呼伦贝尔草原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无边无际。这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总面积一亿四千九百万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就是这样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它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每逢盛夏,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蓝天白云之下,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牧民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尽收眼底。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现存最丰美的优良牧场,因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所以又有“最纯净的草原”之说。
  在几千条大小河流的滋养下,每到夏季,这里莺飞草长,牛羊遍地,你可以在草原上骑马、骑骆驼,观看摔跤、赛马、乌兰牧骑的演出,吃草原风味“全羊宴”,晚上的篝火晚会,更让你尽情体验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发表于 2008-9-25 21:01:42 | 只看该作者

看点之三:蒙古人的发祥地额尔古纳

额尔古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北纬50°01′~53°26′、东经119°07′~121°49′,为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的市。市境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东部与根河市为邻,东南及南部与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接壤,西部及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
  南北长约600公里,东西宽(最窄地段)约50公里,边境线长667公里,约占自治区中俄边境线的70%,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市区距呼伦贝尔市所在地海拉尔区128公里。辖两个镇、三个乡、一个办事处,驻有六个国营农牧场,一个大型森工企业。全市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约4200万亩),其中林地占67%,牧草地17%,耕地6%。全市人口84782人,其中地方人口为38058人,林业人口为19012人,农垦人口为 27712人。
  额尔古纳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22%的人口是少数民族,主要是蒙古族、俄罗斯族、回族等。千百年来,多个民族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创造了这里独特的人文环境。额尔古纳是蒙古人发祥地,境内留有蒙古祖先穴居遗址,室韦部落传说、黑山头古城遗址、三河原、金界壕等。室韦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额尔古纳地上地下资源富集,保存完好。现有森林约20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北部林区(三河、室韦、莫尔道嘎三个乡镇),森林覆盖率为71.28%。种质主要落叶松、樟树、红松、白桦等,活力木蓄量为1.8亿立方米,占全国蓄积量的1.8%,占自治区蓄积的15.4% 。
  额尔古纳位于祖国的最东北部,内蒙自治区的最北部,西北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赤塔州相望,境内边境线长667公里,约占中俄边境线的70%,黑山头、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连接着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往来,繁荣着市域经济,对满洲里起着客货分流的作用,是呼伦贝尔市、自治区乃至国家的向北对外开放的窗口。特别是2001年中俄界河上第一座永久性大桥室韦—奥洛契口岸大桥的建成,为我市外贸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发表于 2008-9-25 21:09:19 | 只看该作者

看点之四:俄罗斯风情小镇——室韦

<br/><br/><br /><strong>附件</strong>:<br /><hr size="1" noshade="noshade"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aa.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697521_48db8d7967c76.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发表于 2008-9-25 21:12:09 | 只看该作者

之五:满洲里

满洲里

编辑本段概况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 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亚洲之窗”的美誉。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全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23万。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下辖国家级的中俄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国家大型煤炭能源基地扎赉诺尔矿区和自治区级东湖创汇农业区。
  满洲里口岸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我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2002年喜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城市殊荣,2003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荣获自治区七星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满洲里市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魅力无穷,被誉为“北疆明珠”。绿草如茵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辽远无际;碧波荡漾的呼伦湖,纤尘不染;巍峨耸立的国门,庄严肃穆;热情奔放的蒙古风情,雄浑厚重;承继远古文明的扎赉诺尔文化,源远流长;中西交融的城市风格,独具魅力。这一切编织成一幅幅自然生态与现代景观、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与异域风情交融和谐的优美画面,令无数海内外游人心驰神往。
  经过百年风雨洗礼和十年开放磨砺,满洲里市已经成为一个蜚声中外的口岸名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满洲里是我党与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四十年代,苏联红军从这里打响了欧洲战场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满洲里口岸曾把大批苏联军援物资运往前线;建国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满洲里作为共和国的主要外贸通道,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
  1992年满洲里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后,满洲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边境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与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日本、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形成了贸易、金融、运输、仓储等综合发展的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体系;构建起了易货贸易、现汇贸易、旅游贸易、转口贸易并存的对外贸易格局。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铁路、公路、管道和航空并举的立体化运输体系日臻完善。旅游产业独具特色,异域风情游、跨国商务游、自然生态游并重的旅游产业框架正在形成。10年来,满洲里口岸共疏运进出口物资5500多万吨,上缴关税、代征税120多亿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今日的满洲里正以中国改革的缩影、向北开放的窗口、亚欧陆桥的枢纽的崭新形象屹立于祖国北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发表于 2008-9-25 21:15:5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是否会经过: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
  Argun River
  俄语作Argun。亦作O-erh-ku-na Ho或Ergun He。
  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源流。长1,620公里(1,007哩,其中海拉尔河622公里)。在蒙古高原东北部边境。源出大兴安岭西坡。上源在当地称海拉尔河。西流到满洲里附近折向东北,称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大部流经宽阔的谷地,河水清澈,含沙量少。洪水时期部分洪水倒灌入呼伦池。额尔古纳河在漠河以西的恩和哈达附近同石勒喀河汇合为黑龙江。
  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支流,上游是发源于蒙古的克鲁伦河,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至今,一直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主要支流有海拉尔河。以海拉尔河为源,全长1620公里。
  在《旧唐书》中称之为望建河,在《蒙古秘史》中称之为额尔古涅河,在《元史》中称之为也里古纳河,在《明史》中称之为阿鲁那么连,自清代开始称之为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 黑龙江的南源,清代称“室建河”。位于原黑龙江省西部边境,今为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中俄界河。额尔古纳,蒙古语“以手递物”之意。额尔古纳河上游称海拉尔河,源出大兴安岭西侧,西流至阿该巴图山脚,折而北行始称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西的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右旗的恩和哈达附近与石勒喀河汇合后始称黑龙江。额尔古纳河全长约900公里,属山区型河流,结冰期6个月。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确定以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界河,右岸属中国,左岸属俄国。清末和中华民国时期,黑龙江省于额尔古纳河右岸先后设置吉拉林设治局和室韦县、奇乾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主义者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室韦、奇乾一带划给伪满新设之兴安北分省。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属呼伦贝尔自治地方政府,后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额尔古纳河上、下游流域地形差异很大,阿巴盖堆至黑山头为草原丘陵区,地势平坦,河谷开阔,多湖泊沼泽,水流分散,杂草、柳条丛生。自右岸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流入后水量大增。自粗鲁海图至吉拉林河段河谷变得狭窄,河中沙洲和岛屿较多,河水变深。自吉拉林以下,河水进入峡谷,河谷更窄,两岸山地陡峭,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河水宽约200——300米,水深在2.5米以上,可以通航,是良好的航道,且水能资源丰富。
  额尔古纳河沿岸地区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鱼类品种很多,动植物资源丰富,宜农、宜牧,是人类理想的天堂。
  这里良好的自然环境,养育过许多古代少数民族,古代蒙古部落曾经在此游牧、渔猎,并深为这片美丽的家园而自豪。后来,成吉思汗就把他的弟弟合拙—哈萨尔分封于此,至今,在黑山头还有其王府遗迹。
  额尔古纳河全长970公里,比起世界上另外几条大的母亲河来,她还是个“小号”的母亲。她的总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台湾那么大。沿途汇集了海拉尔河、根河等1800多条大小河流,有这么多河流,那草原能不好吗?其水系还包括呼伦湖、哈拉哈河、乌尔逊河、克鲁伦河(今属蒙古国,其下游流入呼伦湖)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发表于 2008-9-25 21:22:41 | 只看该作者

之N:七仙湖

 七仙湖草原位于阿尔山市东北75公里处,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这里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水草丰美。在草原上有七个湖泊相连,群鸟嬉戏其中,蓝天白云下牧民自由放牧,可谓水天一色,风光无限。在这里你可以感受草原的宽广,体验浓郁的蒙古风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发表于 2008-9-25 21:24:34 | 只看该作者

之N+1:金江沟温泉

金江沟温泉为地下水渗透汇聚于断裂裂隙内,经长期地热作用与矿化作用,因压力差的作用在有利部位出露地表形成矿泉。金江沟矿泉群位于阿尔山市东北60公里处,在树木峥嵘的山脚下,分布着7眼矿泉,南北排列,其中有两眼热泉,水温可高达47摄氏度,已经开发利用。经鉴定,该泉同阿尔山矿泉群为同一水系,元素含量相同,人们称之为阿尔山矿泉群的姊妺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