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新疆无人区 征驴!(进一步完善计划在11楼)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7:2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9:47:40 | 只看该作者

进一步完善计划

根据大家的建议对计划加以完善。在七月份,这里的气候比北方的冬天暖和一些但也会下雪,建议带冬季衣物。带防水冲锋衣或雨衣,一定要用防水登山鞋。这里地形复杂,不确定因素多。将租用有绞盘车况良好带GPS和卫星电话的四驱越野车。选择有高原汽车兵经历的司机,以作为我们的向导。我们将准备除正常行程外4天的食物和水,常用药品和氧气袋,以及额外的汽油以备发生紧急情况。如有人员发生紧急情况,将尽全力帮助以及用卫星电话求救,包括必要时中途放弃下面行程。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一方面尽力用车上工具自救,也可用卫星电话求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8:55:54 | 只看该作者

从网上找到的有关介绍

神仙湾,海拔5380米。这里有全世界驻防海拔最高的军人,有着离蓝天和太阳最近的士兵。
  20世纪中叶,一队奉命戍边的中国边防军人带着简易的设营装具,迎着漫天的风雪艰难地在喀喇昆仑深处前行。经过数天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在日落前到达了上级指定的位置。第二天清晨,初升的朝阳映照着高耸入云的冰峰雪岭,七彩的云朵似梦幻般地飘荡。战士们钻出被积雪压塌的帐篷,每个人的眉毛和胡须上都挂着白色的霜花。他们被美丽的景色和彼此的样子惊呆了:“我们睡一晚上觉,都变成神仙了。这地方美得跟神仙湾一样!”谁也想不到、谁也没有异议,哨所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叫做了“神仙湾”,共和国版图西部的边防线上,从此又多了一个让人心动的美丽名字。
  
  清晨,我们乘坐越野车离开三十里营房,在219国道上前行了约三十公里,然后在一个叫神岔口的地方向右驶上通向神仙湾的边防路。过去上神仙湾要从南边的甜水海绕一个很大很远的弯路,小车跑两天,车队跑三四天。后来,军区首长下决心,动用了步兵某师和其他工兵部队,经过艰苦卓绝的拼搏,终于打通了这条险峻的简易道路。
  现在,从三十里营房到神仙湾一天就可以跑 个来回。我们的车子开始爬哈巴克大坂,车子行进在云间蛇曲般穿行的公路上,车子在不断爬升中转来转去,据说,边防路哈巴克大坂段,回头弯36个,高差1300米。
  爬上大坂后,我们的眼界骤然开阔。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清彻而凛冽的叶尔羌河水在宽阔的河床中平静地流淌。路边的砂砾中夹杂着许多白色的东西,定睛一看,是一小块一小块解体后的骨头。再向前看,几乎到处都有。这里是过去商队走的路线。许多马和骆驼死后,骨头经千年的风吹日晒,由整变零、由大化小,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找到一块较大的骨头,那是 只骡马的蹄子,白色的骨头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醒目。它的旁边,是一朵盛开的无名小花。轻轻地把骨头拿起,它居然轻得让人几乎感觉不到重量……
  这是一个雪峰环抱中的小高地。“喀喇昆仑钢铁哨卡”八个红色大字让我们疲惫的身心为之一振,我们带着仰慕和崇敬,走进了这个充满神奇传说的哨所。
  神仙湾是因哨所而命名的地形点。它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境内。哨所的海拔高度为538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最大温差30多摄氏度,冬季长达6个多月,一年里17米/秒以上大风天占了一半,空气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45%,而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多。建哨初期,官兵们靠着 顶棉帐篷、一口架在石头上的铁锅,每天吃压缩干粮、喝七十多摄氏度就沸腾的雪水,硬是在被医学专家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站住了脚,牢牢地守住了祖国的西大门。1982年,中央军委授予神仙湾哨所“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人们从此得知,在祖国的西部边防,在遥远的喀喇昆仑山上,有一苦,最让人崇敬和牵挂的小小哨所——神仙湾。
  气喘吁吁地登上哨楼,两个执勤的士兵用充满青春热情的笑容迎接着我们。他们的脸上和手上,明显地留下了高原的印记。当我问起他们在海拔5380米站岗的感受时,他们说:“要不是参军,哪儿能来到这么远的地方,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经受这么艰苦的考验和锻炼?能在全世界最高的哨所站岗,光荣!”
  五千三百多米的海拔高度,让官兵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空手站着就相当于内地负重20公斤。外出巡逻,背上二三十公斤的装具爬五六千米的高山,每前进一步都是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这里从春到冬看不到一丝绿色,大雪封山的时候甚至几个月看不到山上的石头看不到地上的土。罐头和干菜吃得人一听开饭的哨音就发憷,见了绿色的植物就想冲上去咬一口。神仙湾,不是神话中的人间仙境,而是只有像神仙那样的道行和功力的人才能待得住的苦地方。
 天文点,海拔5170米。喀喇昆仑最令人神往的哨所,高傲、孤独地伫立在“生命禁区”。
  在喀喇昆仑,有些边防连队的驻地由于海拔高、距离远、路况差、环境艰苦、情况复杂等原因,“外人”极难进入,新闻媒体也极少见到他们的名字,因此被边防官兵称为“哑吧哨所”。天文点,就是一个代表。说起天文点,在喀喇昆仑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西部军人的心目中,天文点是神圣、英雄与艰辛,危险的同义词。那五千多米的高海拔、严重的高原反应、艰难的道路、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天文点成为祖国西部最为艰苦,却又不可缺少的边防哨所。自上世纪50年代建哨,走入天文点哨所的“外人”屈指可数。在人类已经进入太空时代的今日,通向天文点的道路依旧让以“高原之舟”闻名的汽车兵谈虎色变。
  2006年6月,当我第三次上喀喇昆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走近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哨所,弥补前两次喀喇昆仑之行的缺憾。翻越哈巴克大坂后,在距离神仙湾哨所不远的一个路口,越野车向南驶去。驾驶员王祥是一位从四川入伍的老兵,他曾经在海拔五千多米的无人区,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气温下,创造了一个近似于神话的奇迹:他带着十几名战友,完全靠人力将一台深陷在冰湖里的EQ-240牵引车拆散后“搬”出来,重新组装好,开回了哨所。这次,他是第116次走新藏线了。夕阳的影子在山谷中越升越高,伴随着高原黄昏的降临,我的心情也增添了一份沉重。一直坐在后面,一路上很少开口的边防团副政委阿布里米提轻声讲了一句话:“我感觉,我们是在走向世界的尽头。”  在经历了两次陷车并被救助之后,终于在深夜到达了天文点哨所。哨所里张灯结彩,战士们在大门两侧列队迎接,我张开臂膀,逐一与他们拥抱。伴着锣鼓和鞭炮的声响,我感觉到了从一张张布满“高原红”的脸庞流下的泪水。在喀喇昆仑守防,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见到“生”人。边防官兵把从山下上来的每个人都当成最亲的亲人。
  天文点海拔5170米,比神仙湾的哨楼低了整整210米,高原反应却出了奇的重。人们常说的喀喇昆仑四句话“界山大坂撒过尿,死人沟里睡过觉,神仙湾上站过哨,班公湖里洗过澡。”我看至少第二句应该改成“天文点里睡过觉”更贴切。想在219国道上的死人沟睡个觉容易,想到天文点睡觉,先不说高原反应,就这一百多公里几乎处处陷车的永远修、永远修不好的边防路就够受的。
  吃过早饭,我乘上边防巡逻车,赶往“5390”高地。一座比高不到百米的小高地映入眼帘——“5390”到了。“5390”是边防官兵对天文点某执勤哨位的称呼,海拔高度5390米,因其艰苦的环境、艰巨的任务,被称为喀喇昆仑上的喀喇昆仑,天文上的天文点。
  北京时间12时,天文点地区特有的高原劲风极为准确地如期而至。六七级的大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直不起腰;站不稳,走不动。在战士们的搀扶下,我跟随着巡逻的队伍艰难地向山顶爬去。困难,太困难了!我感觉心脏已经跳到了嗓子眼,头晕脑胀、两眼发黑、双腿发软,尤如被扔到河滩上的鱼,大张着嘴拼命地呼吸着稀薄的空气。登上海拔5400多米的某高地,极目四望,一座座红色的山峰,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这里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根草,既没有奔跑的藏羚羊,更没有飞翔的小鸟,除了巡逻的战士和同样喘着粗气的军犬,这里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
  巡逻的战士认真地观察着边境的情况,从他们那庄重的神态和自豪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边防军人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让这些年轻的军人以常人难以想像的精神和毅力,在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苦条件下,用青春和生命,恪尽职守,卫国戍边!
  
  第四站>“西海舰队”——水上中队
  
  水上中队,用海洋般宽广的胸怀,守护祖国的边疆。
  清晨,我们的越野车离开三十里营房,沿着219国道继续向南行驶。窗外,水流湍急的喀拉喀什河渐渐变得宽阔起来,河岸两侧的山体呈现出内地极少见到的褐红色,不时有足以把车辆砸得粉碎的落石及小股流沙从高处滑落到路面和河中。车过大红柳滩,我们停车稍事休息并检查车辆。甜水海,一个在高原极富浪漫色彩的名字。四下望去,只有一个兵站孤零零地坐落在海拔近5000米的浩瀚戈壁中。甜水海,是新藏线上海拔最高、高原反应最重的兵站,过往的车辆极少在这休息。至于甜水,那是留着湖泊却喝不上甜水的兵站官兵永远的一种期盼。
  车过甜水海,我们的越野车在海拔5000多米的沙石路面上疾驰。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时而蓝天白云,时而雨雪交加。过空喀山口,原本干燥的空气开始有了湿润的感觉,高原反应也轻了许多。车子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上颠簸而行,一丛丛的红柳越来越多、越来越密,终于形成了茂盛的红柳林。
  在湖边生长繁茂的红柳林中穿行,湖水湛蓝、湖面如镜。两岸山峰高高耸立,山顶是终年不化的冰雪。湖边是青绿色草地,鸟儿在蓝天、碧水、绿草之间自由飞翔。黑颈鹤在不远处觅食,我们的出现也没有让它们有丝毫的惊恐。班公湖周边地区除靠近日土县有少量居民外,其余都是无人区,污染程度几乎为零,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天堂。远处出现一排整齐的营房,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巡逻艇——水上中队到了。
  928B艇的舱室宽敞而明亮,舒适度和视线非常好。船体与波浪相互撞击,发出“砰砰”的声响。巡逻艇的速度还在不断地提高,我也渐渐地适应了艇上的环境,并明显地感觉出928B艇高速、灵活,稳定的特点。巡逻艇保持着整齐的队形高速破浪前进,指导员陪我站到舱外,指点着湖面和两岸的草地、群山,如数家珍地继续介绍着班公湖。
  班公湖是中印两国的界湖,藏语称之为“错木昂拉仁波”,意为“长脖子天鹅”。它位于喀喇昆仑山与冈底斯山之间,东起西藏阿里地区的日土县,向西进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宛如一条狭长的碧玉镶嵌在层峦迭嶂、冰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两端湖面开阔,正常年份水面最宽处约15公里;中段水体狭长,最狭处仅40余米,湖面平均海拔4242米。班公湖最大的神奇之处是一个湖两种水:我方是淡水,对方是咸水。在我方一侧,湖水清彻、洁净,几乎没有污染。湖中盛产一种被称为高原无鳞裂腹鱼的鲤科淡水鱼。班公湖的上游靠近日土县的地方有一个小岛,岛子上栖息着众多的鸟类,数量多得数也数不清。夏季,湖边的草滩上有许多国家的珍稀保护动物。巡逻艇已经开到了湖区的狭窄水道。指导员向前一指:“再向西,湖水就由淡开始变成了,等到了边境线,基本就成了咸水。资料上说,对方的湖区全是咸水,没有鱼,只有小虾。概括起来,东边是淡水,西边是咸水;东边有大鱼,西边有小虾。”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完成巡逻任务的928B艇驶入宁静的港湾。水上中队的官兵在岸边架起篝火,为我们操办了一顿简朴而丰盛的野餐。夕阳与篝火映红了战士的脸庞,温暖着我们的身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08:16:36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6-20 13:43:5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时间是7月24到8月2号,票已出。看看能不能一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09:06: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1:27:45 | 只看该作者

嫩驴有个问题。

我已填写个人真实资料,为什么在报名栏显示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08:37:56 | 只看该作者

坚决把自己顶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6-25 22:46:43 | 只看该作者

帮你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15:05: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