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余梅关古道( 梅岭秦关古道)—— 历经两千年仍保留较完整 该古道历来是南北交通要塞,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梅关古道位于江西省与广东省交界处,距大余县城10公里。梅光古道历经两千余年沧桑至今依然保留完整。梅关古道的重要作用,使历代官府都十分重视,不断对古道进行修整,工程规模较大的要数南雄知府在公元1446年用石砌古道,并在道旁补植松梅。然而随着粤汉铁路,雄余公路的贯通,梅关古道完成了南北主要交通的历史使命。
梅岭凝聚了大量文人墨客的咏梅佳句,当中的佼佼者有陆机,苏东坡,朱熹云,何香凝等一大批历代文人。杨贵妃的“--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也和梅关息息相关。《唐国史补》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就是经由梅岭驿道,进贡高力士故乡茂名的荔枝。据史料记载,梅岭古道“长亭短亭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岭下还可见古人用来喂马的饮马槽,古道旁修建了一座半山亭,有名来雁婷。过去沿途共有诗碑136块,记录了古人名人志士的名言诗句,可惜现在已不多。
幽幽古道,还保持着以前的模样:石块整齐码放,平整的马路宽六尺,岁月的磨砺使得石头黝黑发亮。道路的两旁,满载梅树,已经有小小的花蕾在点点绽放。
婺源徽饶古道--年久失修尚未开发
徽饶古道又称“徽州大道”,是古徽道的其中一段,始建于唐朝,全长百余公里,路面皆由长约4尺的青石板条铺砌而成,未经任何人工雕凿。是徽州通往上饶的必经之道,由徽州府城至江西饶州府。自皖南歙县城起,从休宁县城往西行经黟县渔亭,过休宁县右龙而达瑶里,在交通闭塞的古代这条徽饶古道相当于“国道”,在当年的地位与徽杭古道相当,是古代徽商入赣的经商要道。
古道曲径绵绵,从空中鸟瞰,古道中的地域宛如一个太极图,昌江与新安江近视尤如中间那一条曲线,盘山而居犹如飘带,沿途山势险峻,峭壁林立,怪石嵯峨,高峰巨岩,南北夹峙,自然风光秀丽,景观淳朴自然。随着近些年来交通环境不断的改善,徽饶古道很多处已因公路的修通而废弃不用,渐渐湮没于山林和历史之中。有很多爱好户外穿越的初级驴友,此道通常是他们的首选之地。
广丰茶马古道---中原入闽的商旅通道
古道应证者千百年来广丰人艰辛的经商路,一片遗址诉说着千百年来广丰人亘古的创业史,它就是“广丰古道”---一条连接赣闽穿越两省的商旅古道,被世人称为中原入闽要道。时至今日“广丰古道”已成为广丰宝贵的历史文化名片,在当前旅游开发的火热中涌现。
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古道古街,还有保持较完好的古建筑古遗址,如果对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加以保护性开发,必将吸引更多的客人来这里寻幽揽胜。
婺源塔岭古道
婺源塔岭古驿道始于溪头乡上溪头村,通至黄山市休宁县黄矛村,古驿道长20里,沿路均为青石板铺就。因经塔村,故名“塔岭”,塔坑村头旧有一亭塔,地方人称塔岭洞,是婺源休宁县两邑的分界处古遗迹,界碑还在。
着条古驿道所经之处山清水秀,集传说,瀑布,古桥,古亭,古村,古道及历史人文为一体,适合户外玩家驴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