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碧波 于 2016-3-28 10:07 编辑
说说俺的亲身体验吧,去年夏天4点从密云黑龙潭出来等到5点多也没见到密63路最后一班车的影子(末班车应4:30从四合堂发出),公园的工作人员说可能末班临时取消了!后来给客运公司打电话质问,也没有个清楚地解释,今年冬天陪朋友逛完八达岭长城,寒风中排大长队等879路半小时,停车场内停着好几辆879路公交车却迟迟不发车也不开门,读到日本“一人车站”,真是唏嘘不已呀。
2016年3月25日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日本,有一座运营了69年的“旧白泷车站”今天迎来最后一日运营,明天将正式关闭。
因为这座车站因位置偏僻,连年亏损,其实早就应该关掉。但日本北海道旅客铁路公司发现有一名叫原田华奈的高中女学生每天还在使用,于是决定继续保留。这座车站唯一的定期客人就是原田华奈,她从这座车站坐车参加了学校的毕业典礼。而今年4月,她将前往东京的护士学校上学了。
原田华奈所在的村子只有50个人,人口稀少。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中国人,村长齐藤雅俊表示,原田家只有一个女儿,我们想办法让她毕业之前能坐上火车上学。3年前,村里一起请求铁道公司把车站留下,铁道公司同意协助。
原田说:,过去三年她每天都乘坐这个火车上下学,有时候火车晚点列车员还会提前通知她。
今天,日本北海道JR石北线旧白泷车站进入最后一天的运营日,许多民众自发前往告别,挂出“69年间非常感谢”的横幅。而原田华奈因为在学开车未能到现场。
原田华奈的父母来到现场,为参加告别活动的人们分发热牛奶和土豆。
原标题:日本一69岁车站将关闭:连年亏损 但只为一人留
日本“一人车站”何以感动中国?
这种从故事入手获得的国民体验,其效果是再怎么勤力宣讲也无法比拟。所以,“一人车站”让大批中国人“心有戚戚焉”,同样是可以理解,原本就该如此。国家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么对待国家,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位于日本北海道的旧白泷站25日关闭,这个车站原本计划在三年前取消,但是为了方便本站唯一的定时通勤高中女生,日本铁路公司做出了延迟执行的决定,直到这名高中生原田华奈3月份毕业。“一个人的车站”的故事不仅流传在日本,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在车站关闭的这天,有国内网站进行了网络直播,有十数万人在线收看了这个车站的最终告别。搜狐国际早前的报道《日本“一人车站”告别日:守护女生直到毕业》也被重新翻阅出来。因为事件中洋溢着的文明与温情,这个日本故事打动了许多中国人。
这个故事之所以大受欢迎,首先是它提供了信息增量。相较于通常媒体中的日本形象,“一人车站”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在那些被国人称道的北海道风光之外,国人了解了日本铁路历史、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公共服务的冲击,当然日本故事中供应了更细腻的日常生活。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国人对日本讯息的了解不甚全面,要么是呆板的政治信息,要么是消费型的购物贴士,缺乏日本社会的全面信息,尤其是对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情形,多数停留在刻板印象阶段。“一人车站”的故事非常圆满地填补了国人对日本的信息空白。
自然地,对东亚强国的信息空白始终存在,但是在最近两年来,日本正在取代香港成为中国人喜爱的旅行目的地。在社交媒体空间当中,更出现了不少专事中日旅游消费的文化人,他们以媒体嗅觉持续推送日本本土的深度信息,也促成了国人在这方面的信息需求。
国人看待“一人车站”的视角有着主要与次要之别。主要的视角都是为这个日本故事中浓厚的温情所折服,既佩服日本铁路公司顶着亏损压力单为一名常旅客提供公共服务的细心与决心,也感叹日本社会中国家、企业与民众之间依靠文明纽带所建立起来的价值长存。
国人对“一人车站”的喜欢也展现了深层的渴望,实因它讲述了国民与国家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中最人性的那种。也有批评声音说日本铁路公司是利用此时挽回形象,提醒人们注意它现实一面,但依旧挡不住国人从中解读出在自身境遇中没有的那份文明情怀。
也就是说,“一人车站”的日本故事在中国语境的传播中,国人必然会加入自身经验,去打量它方方面面释放出的讯息,去拿东瀛故事来对比中国故事。这种对比会带来生存上的比较,带来文化与文明的感叹。“一人车站”饱受赞叹的部分,恰恰是国人感到匮乏的。
尤其是在具体的事件中,这种对比特别刺目。当日本在为“一人车站”做最后的告别仪式时,直播画面上将国人的带到传说中的实地情境时,这边厢正在为疫苗风波闹心,只要能有正常思考能力的,就会对比两种环境中国民所受的待遇,从对比中看见差别,从差别中读懂中日。
这种从故事入手获得的国民体验,其效果是再怎么勤力的宣讲也无法比拟的。所以,“一人车站”让大批中国人“心有戚戚焉”,同样是可以理解,原本就该如此。国家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么对待国家,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人车站”的日本故事映射出中国式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