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95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行家】4-3 自驾丁村古建筑群及丁村遗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5 01:4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乡雪 于 2016-4-5 02:26 编辑

丁村,以发掘出我国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化石而闻名中外。丁村,还存有明清两代民居。这些明代四合院,房架不高,朴实无华,舒适幽雅,里外都有彩画。清代四合院,院小房高,端庄大方,装饰华丽,注重雕刻,雕刻成组配套,栩栩如生。一座座古老的建筑,一件件精美的雕刻,都放射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2#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1:49:33 | 只看该作者
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中,丁村古建筑群与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古建筑群联合申报的“山陕古民居”榜上有名,位列《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第6项。我省此次列入预备名单的还有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山西应县木塔、山西省运城市关圣文化建筑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1:50:05 | 只看该作者
丁村遗址,是一片片断崖沟壑中的沙砾地,就在这里,发掘出我国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化石而闻名中外。丁村遗址是1953年的挖沙工程中发现的。1954年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山西省的专业考古人员组成挖掘队在丁村长约11公里、宽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察发掘。从黄土下的古代河流沙砾层中,发现了3枚丁村人的牙齿化石,两千多件丁村人打制的石器,丁村石器多以角页岩为原料,占总数的95%以左右,少量为燧石、石灰岩、玄武岩、石英、石英岩、闪长岩制成。丁村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数量较少,其数量略少于总量的1/3。大部分石片均有使用痕迹,很少进行第二步加工,多以碰砧法制成。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和石球等,其中厚三棱尖状器为其所特有。丁村石器类型区别较明显,有些尖状器修整得较平整,部分石片较规则等,表现了丁村石器的进步性。但以单面加工为主,尖状器数量较大,而且保持着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的特点。与蓝田人文化与匼河文化有较密切的关系。还发现同丁村人同时生存的28种哺乳动物,5种鱼类和30种软体动物化石。从这些化石的特征和地层堆积的情况判断,含化石及石器砂砾地质时代为上更新世下部,距今约有10万年之久。因此,丁村被定为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这个时代,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较接近于现代黄种人。1976年又发现一块小孩右顶骨化石,更加证实了丁村人存在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1:51:50 | 只看该作者
人类化石

丁村遗址化石 (2张)



丁村人化石包括3枚牙齿,一为上内侧门齿,一为上外侧门齿,另一为下第二臼齿,全是右侧的。其大小、形状、颜色和石化程度相似,并且出土部位相近,应属同一个体。从磨损程度估计,为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两枚门齿舌面呈铲形,有明显的舌面突隆和指状突,与北京人的门齿有相近的性质。但无论齿冠和齿根都远比北京人的细小,舌面隆突和指状突亦不如北京人的复杂。这两枚门齿与现代蒙古人种的没有明显差别,其中上外侧门齿与内蒙古萨拉乌苏遗址的河套人的十分相似。下第二臼齿的齿冠和齿根都远比北京人的细小,齿冠的相对高度(与长度和宽度相比)远比北京人为大,咬丁村人
合面的纹理不如北京人的复杂。这些性质表明丁村人的臼齿比北京人的进步;但仍比现代人臼原始。从3枚牙齿的形态可以明显看出,丁村人是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的人类。它虽与晚期智人阶段的河套人接近,但出土层位较早,所以将它归入早期智人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1:52:11 | 只看该作者
石器制品
丁村遗址化石
在丁村各地点发现石制品2000多件,石制品的表面常包有一层纯净的碳酸钙外壳,证明曾被河水浸泡过。但很多石制品的棱角仍很明显,说明它们并未经过搬运或只是经过近距离搬运。石制品的原料约95%为角页岩,余为燧石、石灰岩。以石片和石核为多,具有加工痕迹的石器只占6.6%。这说明丁村附近密集的石器地点可能是当时的石器制作场。

丁村石器多以角页岩为原料,占总数的95%以左右,少量为燧石、石灰岩、玄武岩、石英、石英岩、闪长岩制成。丁村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数量较少,其数量略少于总量的1/3。大部分石片均有使用痕迹,很少进行第二步加工,多以碰砧法制成。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和石球等,其中厚三棱尖状器为其所特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1:52:32 | 只看该作者
丁村的石片多半用碰砧法和投击法(又称摔砸法)产生,具有宽大于长、石片角大(多在111°~130°之间)、打击点不集中、半锥体大且常常双生等特点;石核也比较大,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片是用石锤直接打制的。在一些石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修理台面的痕迹,这是一种比较进步的技术。石器分石核石器和石片石器两类,以后者为主。石核石器有砍斫器、手斧和石球3类。砍斫器是用交互打击法加工的,与北京人的砍斫器不同,后者单面打击的多,交互打击的少。手斧只有一件采集品。石球用石锤打击而成,尚未发现象许家窑人那种用两个打制石球对敲而成的正球体石球。石片石器有砍斫器、厚尖状器、小尖状器和刮削器。石片砍斫器与石核砍斫器不同,绝大部分是一面打击的,并且刃部较薄。厚尖状器用大石片制成,又分成较厚的三棱大尖状器和较薄的鹤嘴形尖状器两种。三棱大尖状器是丁村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器物,由于是在丁村首次发现的,所以又称为“丁村尖状器”。小尖状器都是用较薄的石片制成的,有的刃缘打制得相当平齐,反映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1:53:01 | 只看该作者
1949年以前,在我国大陆上,仅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
内蒙萨拉乌苏和宁夏水洞沟等少数几处遗址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初期和晚期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至于中期的人类化石和文化尚属空白。丁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 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和文化的缺环,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代表,在古人类学和考古学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

这次发现不仅扩大了丁村遗址的分布范围,使丁村遗址文化埋藏类型由原来单一的河流沙砾层,延伸到黄土地层,更为丁村遗址旧石器文化研究增加了坚实的依托。[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1:55:38 | 只看该作者

驾车路  北京--太原市-丁村遗址

1.太原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40米,右转进入新建路

2) 沿新建路行驶1.2公里,过右侧的天龙大厦约50米后,右转进入迎泽大街

3) 沿迎泽大街行驶1.9公里,右转进入文兴路

4) 沿文兴路行驶180米,调头

5) 行驶170米,右转进入迎泽西大街

6) 沿迎泽西大街行驶3.5公里,

7) 行驶120米,朝大井峪街/长风西街/义井街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8) 沿匝道行驶380米,直行进入西中环路

9) 沿西中环路行驶90米,朝南内环西街(西)/西苑南路/太原绕城西段/迎西站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 沿匝道行驶530米,直行进入南内环西街

11) 沿南内环西街行驶1.9公里,直行

12) 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太原绕城高速公路

13) 沿太原绕城高速公路行驶11.3公里,朝临汾/吕梁/平遥/晋祠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罗城枢纽

2.沿罗城枢纽行驶680米,过罗城枢纽,右前方转弯进入京昆高速公路

3.沿京昆高速公路行驶251.5公里,过司马河大桥,在襄汾/S231/丁村遗址博物馆/陶寺遗址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迎宾路

5.临汾市内驾车方案

1) 沿迎宾路行驶6.2公里,右转进入振兴路

2) 沿振兴路行驶1.4公里,左转进入南大街

3) 沿南大街行驶980米,右转进入丁村路

4) 沿丁村路行驶440米,左转进入G108

5) 沿G108行驶4.6公里,右转

6) 行驶3.3公里,调头

7) 行驶3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丁村遗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4-5 10:32:09 | 只看该作者
心在路上,路在脚下,时刻准备,当旅行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4-6 18:26:06 | 只看该作者
{加油}{鼓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