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66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行家】4-4 自驾板梁古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5 01:5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乡雪 于 2016-4-5 02:28 编辑

板梁古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高亭乡境内,毗邻马田镇.一个自然村布局,辖19个村民小组,村民以种粮、种烤烟为业,生活传统古朴。


板梁古村


2#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1:59:57 | 只看该作者
板梁村历史久远,初建于宋末元初,强盛于明清时代,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原金陵县的重要集镇,也是桂阳、耒阳、常宁往返的商埠之地。
板梁人杰地灵,是当地刘姓的主要开源地之一,六百多年前,板梁刘氏始祖、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子芳在古老的龙泉庙旁落户。接着,下村板梁私塾的朗朗读书声响起,金陵古驿道上马蹄声阵阵。水上贸易随板溪河而来,板梁男子踏上从商之路。第一座钱庄在中村兴起,清脆的铜钱声在青石板巷中回荡。据族谱记载,从板梁迁徙开发的刘姓村庄有400多个,约八万多人。在历朝为官者数百人,历史底蕴厚重,传奇故事多多,是典型的湘南宗族聚落。开国大将黄克诚从板梁暴动走向革命道路。国家AAA级景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12月13日,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湖南省永兴县高亭乡板梁村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为郴州市唯一受此殊荣单位。永兴县高亭乡人大主席何小华、永兴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王健生、副所长曹晓春代表永兴专程赴京参加授牌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00:13 | 只看该作者
整个古村占地3平方公里,背靠象岭平展延伸,依山就势,规模非常宏大,村前视野开阔,小河绕村而下,三大古祠村前排列,古驿道穿村而过,石板路连通大街小巷。村前有七层古塔,进村有石板古桥,村内建有庙祠亭阁,旧私塾,还有古商街、古钱庄。古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宝塔、古井、石板路布局机巧,奇石异村令人叫绝,乡村古风别有洞天。
古村内至今仍保存了360多栋完好无损的明清历史建筑,这些历千劫而不倒的古民居,栋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无论是它的水磨青砖,还是门当户对,或者是它的砖雕、石雕、木雕,其工艺都十分精湛,让人叹为观止。总而言之,板梁古村蕴藏着中国古老的宗法仪式、儒学传统、风水观念、哲学意识、建筑技巧、生态原理等。被誉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最好,文化底蕴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00:29 | 只看该作者
特色小吃周礼古宴
想品尝板梁古村最具古风、最原汁原味的美食,千万不要错过周礼古宴。
源于周朝“三礼”之《礼仪》的周礼古宴是永兴乡间红白喜事重大活动必遵的综合性民俗礼仪,以板梁古村为中心,保留最完整。宴会由接客、宴客、送客三部分组成。
接龙桥被红布装点得喜气洋洋,迎客队伍浩浩荡荡。在司正的带领下,4名头戴一字巾帽、身穿酱红宽领右衽长袖衫的司仪和4名身着圆领彩衣的吉祥童子欢喜迎客。《巧梳妆》、《游春》、《十打》、《青女赏月》……司乐队演奏和演唱的曲目丰富,或是节奏明快的湘南花鼓小调,或是婉转绵长的古昆腔,听着听着就来到了宴客的祖厅。
客人按长幼职序从上至下入座,祖厅传杯,祝酒四杯,贺词四轮。宴席三亭到位(寓意步步高升),大乐三曲为篇,唱赞三合成章,敬酒三巡成礼,菜肴三三加一。菜肴融合了粤菜、徽菜、湘菜的特色,号称“十碗荤”。固定的菜名、固定的上菜顺序。料虽相同,口味却是大厨凭祖传的手艺各显神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01:47 | 只看该作者
板梁风水

板梁村家家户户石板路相连,连绵有10多公里长,意思把龙气接回家,村民房子也许差些但石板路绝对好。大家在参观板梁三大古祠之一——润公厅之前,首先是看风水。风水是一种古文化,行家都说板梁的风水最绝。古代风水学最讲究的是坐地朝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坐西朝东,可板梁古村却坐东朝西,看似违背常规,但村落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向相合。大家看,古祠背倚象山,前景开阔,远有奇峰来朝,近有秀案来贡,对面朝向横排三座山,纵排三座山,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山围成圆局,无峡谷凹风,无煞山冲击,瑞气祥和融融,所以说板梁风水绝佳。[2]

前面的半月塘叫明塘,与风水对应,内设照壁,外修明塘,取“山旺人丁水旺财”之意。为什么要修成半圆形的呢?板梁祖先饱学周公礼仪,中庸之道,深谙“月满则亏,水满则盈”的哲理,所以告诫后裔永远谦和忍让,永不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04:05 | 只看该作者
板梁传说
明朝永乐年间,承事郎刘润公返乡建古厅,当厅堂建筑即将完工张灯结彩准备上梁时,竟然不见了横梁!正忙乱之际,村民发现村前河溪漂来一块木板,工匠捞来一量,尺寸正好与屋梁相合,良辰吉时已到,工匠即以此板代梁,后人就把村叫板梁了,一直沿用到今,大家看看朝门上还有代表性的几块板做梁,据郴州市聘请的旅游顾问李理教授考证,板梁下村朝门属于元朝建筑风格,元朝蒙古族入主中原,曲梁象征辕门,意为统治汉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04:18 | 只看该作者
民居古屋
板梁村连片保存的古民居有300多栋,栋栋雕梁画栋、刻檐飘顶,集湖南建筑风格之大全。各种石雕、砖雕样样齐全;人物、花鸟、山水栩栩如生,且栋于栋之间各不相同。尤以下片原清三品官员刘绍苏建居、中片刘绍连建居雕刻齐全、保存完好、美不胜收,为湘南地方所少见。一个图腾一个意境,一组雕刻一个故事,有待专家学者考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04:35 | 只看该作者
古厅猎奇
板梁村分上、中、下三大房系,每房建有两进约1000多平方米的古厅,奇怪的是建造数百年来从不生蜘蛛网,世上少见,是建材原因还是建筑设计值得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04:40 | 只看该作者
接龙石桥
跨溪进村是一座三孔九板跨度20米的石板桥,该桥名曰接龙桥。传说是将已走失的龙气接回来。全桥是九块5米多长、60分公宽的天然整块大青石铺就,从青石板上的凹痕可见历史的久远。据50岁以上老人讲以前桥下水很深,他们当年曾从桥面跳水嬉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04:49 | 只看该作者
镇龙塔
建于清朝道光九年,塔为砖石结构,塔基直径8米,塔高28.8米,有石台阶按八卦拾级而上。结构密实、历经170多年完好无损。文化大革命时期反革命炸掉了塔顶,正打好炮眼准备全部炸掉时,挑炸药的造反派在半道发急病昏迷不醒,于是老人们以风水报应为由,才强行保住塔到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