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16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行家】4-6 自驾高椅古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5 02:3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乡雪 于 2016-4-5 02:38 编辑

这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古村落,开车随时可能掉下山崖来形容真不为过,上山的路九曲十八弯,360度的盘山公路,翻过几座山,越过几座岭才能到达,

高椅古村无论从古民居建筑群落的地理分布还是建筑的形态特点高椅古村、以及内部结构与周围山水园林、地形水系的关系,都有着极具特色的人文形态,有着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高椅古民居建筑的自然选位符合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学说。古村建筑整体布局按梅花状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将古村分成了五个自然村庄。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进入村中,如入迷宫,叫人找不着出路,由于地形地物复杂,几百年来,这个村子从未受过土匪、强盗的骚扰。古村建筑均为木质穿斗式结构,四周封有高高的马头墙,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当地称为窨子屋。这种建筑因是高墙密封,仅开小窗,对于防风、防盗、防火具有特殊功能。近百年来,高椅尚没有一家失火殃及毗邻的先例。这种建筑格式,用小青石砌筑地基,高出地面60公分,有较深的排水沟,在房屋密集区,还设有下水道和水塘。 0所以在保干燥、防潮湿性能上也有独到之处,致使建筑历经600多年不腐朽。房屋建筑式样优美多姿,各建筑大都装饰以壁画、墙头画,门窗都是隔扇花式样,花纹各异,或龙腾、或凤舞、或花鸟、或人物,匠心独运,技艺精湛,现仍保存有很多的丹青墨宝、石雕、石碑、镌刻等艺术品。


2#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36:17 | 只看该作者
  • 路:

















北京--长沙--高椅
从长沙开车走邵怀高速到怀化后,再坐汽车到会同高椅
景点类型:乡村
门票:30.00元
开放时间:08:30~17:30
地址:湖南 怀化 先从怀化汽车南站乘坐到洪江的班车,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到达洪江,中午一点有一趟洪江到高椅的中巴车,票价12元,一般1小时多点可到景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3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乡雪 于 2016-4-5 02:40 编辑

区位交通[url=]编辑[/url]
高椅古村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境内的巫水河畔,这里曾是水陆交通枢纽,是历史闻名的烟土之路的必经之地。连接家家户户、村与村的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如入迷宫。村子里的人一般只走几条主要的路,很多阡陌相通,但无人敢行,就是当地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一定能知道村里的每条小道通向谁家。连自己人都搞不清楚路伸向何方。由于地形复杂,几百年来,这个村子从未受过土匪、强盗的骚扰。
古村落保存完整,规模较大,大致需要3-4小时才能走完。村中的民居建筑形式均为四面封火砖墙构成一个封闭的庭院,院内为木质穿斗式结构的两层楼房。庭院两侧的封火墙多为双头马头山墙,墙头多有彩绘图案;庭院内的木构楼房,门窗多有精美的雕饰;不少庭院堂前悬挂匾额,照壁绘有壁画,屋内明清时代的家俱随处可见。村内公共建筑有祠堂、池塘和水井。村巷道纵横,均为青石板铺成。是摄影的好去处。
高椅古村

高椅古村
高椅古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40:42 | 只看该作者
整体布局[url=]编辑[/url]
从整体来看,高椅古村的先辈们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富有哲理的规划布局融合在一起。古村以五通庙为中心,每栋建筑坐北朝南,外表相似,呈梅花状分布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将村落分为五个自然村庄。村内保存有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七年五百年间的古民建筑一百零四栋,总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是湖南省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建筑村落,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民俗博物馆”。无论从古民居建筑群落的地理分布还是建筑的形态特点、以及内部结构与周围山水园林、地形水系的关系,高椅古村都极具人文特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41:15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底蕴[url=]编辑[/url]
高椅文化积淀深厚,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古建文化、侗文化、民俗文化、巫傩文化、宗教文化和耕读文化。“清白堂”、“醉月楼”曾是文人学士聚会及娱乐的场所,自古有着浓郁的耕读文化氛围,学馆、祠堂、学馆、凉亭、土地庙等公共建筑保留至今。高椅的每栋屋子都是一本无言的书,寄托着古人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憧憬。一栋修建于道光年间的屋子里面有一个雕刻非常精美的神龛,其做工精细,雕刻式样优美,雕的花、鸟、猴等形象更是寓意深刻,有“喜鹊闹梅”、“封侯拜相”之意。高椅人为了弘扬祖德,将“关西门第”、“清白家声”、“清白堂”、“耕读传家”等牌匾高挂门楣之上,并以此作为庭训,告诫后人“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村内最古老的铭砖是明洪武十三年的,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据统计,明清时期,高椅村共出文武人才二百九十三人,民国时期会同县有大学生十人,其中四人为高椅村人。改革开放以来,该村有各类大、中专毕业生一百八十多人。[1]
高椅古村 (3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41:36 | 只看该作者
民俗风情[url=]编辑[/url]
像许多古村一样,高椅的原住居民依然在这里平静的生活。这里民风淳朴,许多传统习俗流传至今,有“民俗博物馆”、“耕读文化”的典范等美誉。在这里可以欣赏民族歌舞表演,品尝侗族农家饭菜,居住侗寨木楼,体验侗家生活。穿行村落,时不时有肩挑手扛的原住居民穿行青砖瓦巷里,肩上的扁担被重重的货物压得咯吱咯吱地响。走到一家屋檐下,老奶奶正在太阳下翻晒自家熏制的腊肉,黝黑的油光在阳台下喷薄渗出。村里先辈的生活细节不仅一代一代流传到了今天,还在房屋建筑中体现,形成一道景观。原大户人家那栋木屋的窗户上有幅对联:堂前珠履三千客,房内金钗十二行。今人依稀能从中看到当时这家操办婚礼时的气派和豪绰。这幅当时写在纸上贴到窗户上的对联,经过百年风蚀之后,纸已自然脱落,墨汁却渗透到木头里面去了,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41:58 | 只看该作者
民居特色编辑
马头墙
古村建筑为木质穿斗式结构的两层楼房,四周封有高高的马头墙,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当地称为窨子屋。这种建筑因为是高墙封闭,仅开小窗,有防风、防火、防盗的特殊功能。近百年来,高椅村尚没有一家失火殃及四邻的先例。
雕梁画栋
与张谷英村相似,高椅古村每家每户相通。这是典型的明代江南营造法式,侗乡风情更増添一份民族特色,照壁上方色彩斑斓的绘画,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可以看出当时的主人是武将还是文人或者农家。房屋建筑式样优美多姿,大都饰以壁画、墙头画,门窗都是隔扇花式样,花纹各异,或龙腾、或凤舞、或花鸟、或人物,匠心独运,技艺精湛,现仍保存有很多的丹青墨宝、石雕、石碑、镌刻等艺术品。庭院内的木构楼房,门窗多有精美雕饰,不少庭院、堂屋前悬挂匾额,照壁多绘壁画,屋内明清家具随时可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42:14 | 只看该作者
红黑鱼塘
古村建筑在防火、防潮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地基用小青石砌筑,高出地面六十公分,有较深的排水沟,房屋密集区还设有下水道和水塘。红黑鱼塘开凿于清朝嘉庆末年。左塘是用来养观赏鱼,故名红鱼塘。右塘用来喂养食用鱼,故名黑鱼塘。两池塘与村内的排水系统相通,是村落排水系统的一个蓄水池。虽然整个村子是以木质建筑为主,但由于高墙封闭,下水道纵横,高椅得以防火、防潮,使这些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历经六百多年不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42:24 | 只看该作者
防盗缸
防盗监听缸所在的住宅是明早期建筑,原房主是当地首富之一,为防盗窃,在其厨房里埋有一口缸,缸口直径六十厘米,深五十五厘米,缸口与地面持平,平时盖上木板,并有一碗橱遮掩,不易被人发现,需用时取掉木盖板,可监听到五十米外的脚步声。据考证,该装置为国内最早的监听装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02:42:5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景色
庭院幽深
远远看去,高椅村青瓦、风火墙、清澈溪流绕村而行,深邃、幽静之感已然心头。如一坛陈年的老酒,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这些自然风景和民俗风情,一旦开发就有可能消逝。因为,一方面脆弱的生态环境经不起大批量游客的光顾,一方面是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期望资源带来直接的投资回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