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80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行家】4-21 自驾 贵州从江县岜沙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9 22:0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岜沙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距从江县城7.5公里处,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等五个自然寨组成。
岜沙苗寨的居民建筑、服饰头饰与周边其他村寨迥然不同,独具特色。岜沙人自今保持着一、两千年前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着装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原始色彩。





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2:06:38 | 只看该作者
自驾线路
共1999.6公里,
1天5小时5分钟
收费850元
1从起点出发,在丰台区城区道行驶6.8公里,从京开高速出口离开,进入京开高速/G106详细路段
2沿京开高速/G106行驶32.2公里(经西红门收费站),稍向左转进入大广高速/G45
3沿大广高速/G45行驶617.0公里(经榆垡南收费站,大名主线收费站),从许昌/S83/南阳/通许城区出口离开,进入兰南高速/S83收费200元>>
4沿S83/兰南高速一直向前行驶659.4公里,稍向左转进入二广高速/G55收费435元>>详细路段
5沿二广高速/G55行驶111.1公里(经城头山收费站),从吉首/德山/G56出口离开,进入长张高速/G5513
6沿长张高速/G5513行驶11.3公里,从吉首/瑞丽/常德南/机场/G56/G319出口离开,朝吉首/瑞丽/G56/桃花源方向,进入杭瑞高速/G56/常吉高速
7沿杭瑞高速/G56/常吉高速行驶160.3公里,从辰溪/筲箕湾/G319出口离开
8一直向前行驶25.2公里,右转进入S223收费130元>>详细路段
9继续沿S223行驶29.1公里,左转进入S308
10沿S308行驶0.6公里,右转
11行驶3.1公里(经辰溪南收费站),从怀化/G65出口离开,进入娄怀高速/S70
12沿娄怀高速/S70行驶31.3公里,从怀化东/洪江/S7001/怀化城区/高铁站出口离开,进入怀化绕城高速/S7001
13沿怀化绕城高速/S7001行驶23.1公里,从洪江/桂林/G65出口离开,进入包茂高速/G65
14沿包茂高速/G65行驶108.7公里,从靖州/黎平/G209出口离开(经靖州收费站),朝靖州/G209方向,左转进入G209收费65元>>
15沿G209行驶4.7公里,右转进入S222
16沿S222一直向前行驶74.3公里,右转详细路段
17行驶499米,左转进入黎天线
18沿黎天线一直向前行驶6.9公里,从洛香出口离开,进入黎洛高速/S15详细路段
19沿S15/黎洛高速一直向前行驶47.5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兴贯北路收费20元>>详细路段
20沿兴贯北路一直向前行驶3.6公里,稍向左转详细路段
21行驶1.8公里,左转进入S202
22沿S202行驶1.9公里,右转进入S202
23沿S202一直向前行驶24.4公里,从环岛的第1个出口离开,进入G321/江东中路详细路段
24进入从江县城区道行驶421米,左转进入X883详细路段
25继续沿X883行驶1.0公里,左转进入X883
26继续沿X883行驶5.4公里,到达终点--1999.6公里,大约1天5小时5分钟
岜沙苗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2:07:06 | 只看该作者
风土人情[url=]编辑[/url]

走进岜沙,有如置身于古远的原始部落,时间隧道瞬间将人们拉回到数百年前,村民们穿着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装,深蓝紫色泛着光。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领口、袖口、下摆和绑腿都是姑娘们自己绣制的彩锦,项上戴着粗大的银环。这样的装束,即显示出女子亭亭玉立的身资,又十分便于她们登山和劳作。男人们梳着小辫,头挽发髻,腰间别着砍刀,肩头挎着猎枪。这山里虽早已没有走兽飞禽可打,但男人出门时仍喜欢带着猎枪,枪已成了他们的随身饰物。 数百年过去了,昔日风俗依旧,仿佛历史已在此处停留。岜沙有吃新节、芦笙节、映山红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跳芦笙、集体围猎、成年剃发仪式等风俗,有奇特的竹编饭盒、精美的手工钢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民间工艺品。芦笙节规模盛大,人山人海,芦笙对赛时,姑娘盛装助威,小伙吹起芦笙粗犷、奔放、尽显古朴本色。 这得益于岜沙苗族世代相传保护生态 环境的良好习惯。这个有350户,1900多人的大寨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2:07:2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一辆马拉车,手拉车,人们运货,进县城赶集都是肩挑手提,徒步行走。村里人认为,畜力运输工具载量大,砍伐树木就会多,破坏森林及环境。岜沙人的这种良好习俗是从古代沿袭而来,成为必须遵守的不成文的村规民约。村里有一规定;如果有人盗伐古树,一经发现要罚120斤米,120斤猪肉、120斤酒,让全寨人吃,以示警告。因此,村民们上山拾柴都自觉保护幼苗和树干,只修剪权枝或砍枯树。偶尔也伐一些杂木,打成捆挑到城里卖。 在岜沙,方圆几公里的地方看不见坟冢,小孩生下来就种上一棵树,待死后将数砍掉,埋在树下,然后又种上一棵树。这样,既保护了生态,又减少了土地的占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2:07:33 | 只看该作者
古老的“成人节”仪式
岜沙的男孩子长到16岁,就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人节”仪式(苗语叫“达给”),由寨老和巫师共同主持,将其头顶周围的头发剃掉,只留下头顶部一小撮头发挽成发髻,发尖飘散于脑后。举行仪式的当天早上,主人家会邀请十几位同姓男子帮忙去河里打鱼。夜晚,男人们点起篝火聚在河边,主人家的孩子则全身盛装。剃发后,成人仪式结束,大人们坐在河边为孩子长大成人而高兴地喝酒吃鱼,到第二天天明才散去。以后,男孩头发的剃留则凭个人意愿而定。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男孩长到16岁,剃不剃发,举不举行成人仪式,凭个人自愿。不剃发,不举行成人仪式的,不仅不准挽发髫,如夭折,按寨上的传统习惯也只能提葬,不能抬葬。而且捆尸体用的竹篾只有5道,用一块布将尸体兜着提到墓地。举过成人仪式的,如夭折,捆尸体的竹篾是7道,而且是用肩抬到墓地,送葬礼仪也很隆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2:07:54 | 只看该作者
岜沙人淳朴的生态观
走进岜沙,只见房前屋后到处古树参天,蝉鸣鸟叫。举目望去,漫山遍野,苍翠欲滴。这得益于岜沙苗族岜沙村
世代相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多少年来,村民们一直恪守禁止乱砍乱伐的民间习俗,公路修到村寨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发生过盗伐林木的事件。路边雾中不时走过几位头缠花格头帕,腰挎砍刀,挑着担子的村民,景象古朴自然,这个有350户,1900多人的大寨至今没有一辆马拉车,手拉车,人们运货,进县城赶集都是肩挑手提,徒步行走。村里人认为,畜力运输工具载量大,砍伐树木就会多,破坏森林及环境。岜沙人的这种良好习俗是从古代沿袭而来,成为必须遵守的不成文的村规民约。村里有一规定:如果有人盗伐古树,一经发现要罚120斤米,120斤猪肉、120斤酒,让全寨人吃,以示警告。因此,村民们上山拾柴都自觉保护幼苗和树干,只修剪杈枝或砍枯树。偶尔也伐一些杂木,打成捆挑到城里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2:08:24 | 只看该作者
芦笙歌舞传情达意
岜沙人与森林十分亲近,就是平日的娱乐和迎宾仪式也离不开森林。当客人进寨时,盛装的村民站在寨门岜沙村
口吹起芦笙端着美酒,鸣放火药枪和铁炮以示欢迎,然后到村后树林环抱的芦笙坪上举行隆重的迎宾仪式。少男少女们要面向太阳从山腰缓缓退到山顶,经过林中小道,到芦笙坪上围成圈跳起芦笙舞。悠扬的芦笙声,人们的欢呼声响彻山林,久久回荡。在这里,呼吸着自然,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狂热奔放的歌舞,使人真正体会到了返朴归真的感觉,此时此刻,全部身心就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最令陶醉的是竖笛吹出的曲调。竖笛约1尺5长,食指粗细,5个眼,吹奏时,那声音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如蝉鸣鸟啼,吹到动情处又宛如高山流水,跌宕起伏,似在诉说什么。我不是音乐家,很难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描述,看到那位伴唱的姑娘是很懂得小伙子吹奏的曲调的。那歌声不是高吭嘹亮而是低吟,是诉说,是思念,姑娘唱的是情歌,歌声中充满了对小伙子的爱慕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2:08:52 | 只看该作者
岜沙的习俗编辑
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村寨,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16个村民组,371户人家住着2061口人,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那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颇有明清武士风貌。有朋友不止一次地劝我,你到岜沙去看看吧,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悠久的历史沉淀,原始神秘的民俗,淳厚朴实的民风和绚丽的民间文化。
远远的可以遥望村寨,那里显得那么寂静,那么恬淡,碧山秀水间,吊脚木楼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寨角的水碾水车在悠然转动,织布声、碾木声、鸡鸣声此起彼伏,让人不津觉得渐入了陶潜的诗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2:09:02 | 只看该作者
村寨建在山上,依坡就势搭起富有西面民族特色的木制杆栏式吊脚楼,从高处望去已经生满绿色青苔的树皮房顶鳞次栉比。屋顶没有烟囱,冬日的中午,家家的树皮屋顶上蒸出缈缈的青烟,那是柴烟和蒸汽的混合物,于是,淡淡的青雾便如同白色的丝绒,暖暖地罩盖在村寨之上,温馨宁静,如诗如画。村间空地及山坡上,或聚或散或疏或密地竖立着高大的木排,那是村民们的晒谷架,收割季节,农民们将稻谷捆好,一束束的挂在木排之上,这便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处处展开了稻谷的栅墙,映得秋日更加金黄。稻谷挂在寨边,不用担心会丢失,这是约定俗成的淳朴民风。
岜沙苗寨是从江县首批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在从岜沙村
江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2003年实施岜沙通村油路之后,到岜沙游览的国内外游客逐年增多,同时给农民带来实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2:09:37 | 只看该作者
进出交通
可从贵阳新体育馆乘贵阳一凯里的长途卧铺客车。每半小时一岜沙村
趟,另外凯里每天有车直达从江,车程约7-8小时。从从江县城到岜沙车辆较多。


停留住宿
去岜沙旅游可住从江,但从江缺乏设施齐全的宾馆,盐业宾馆稍好,政府招待所次之。也可住在苗寨,但条件很简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