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6-6-20 17:23:48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6月17日星期五
昨天我跟旋转风说风景的这个方向应该可以看到日出。她很兴奋,马上在网上查到大熊山的日出时间是5点13分,说5点就起来等。我睡觉前也把手机闹钟上到5点。
闹钟响起时,睁眼一看,已经是光天化日了。再一看,闹钟是6点。赶紧爬出帐篷,旋转风已经收拾好一切,准备出发了。她拍到了日出,看我没起来,想去叫我,又不知是否合适,就没来叫。看我没拍到日出有点失望,赶紧安慰我说可以把她拍的发给我。照片头两张就是她拍的。
她要赶到山下镇上邮局取包裹,然后坐班车去纽约市玩一天,于是跟我道个别就急匆匆下山了。
我因为时间充裕,不慌不忙地收拾东西,煮咖啡,吃早饭,然后下山。
下了西山,越过公路,就是大熊山风景区。虽然爬山山顶要走将近400级台阶,还有爬不少坡,但毕竟是景区,道路规整。另外,马上要进城见到久违的老朋友,人逢喜事精神爽,轻轻松松就爬上去了。
大熊山记忆中之前至少来过两次,一次是多年前开车来过一次,另一次是跟纽约山川会爬山来的。但这一次自己一个人爬上来,感觉最为亲切。
从大熊山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哈德逊河湾和过河大桥,以及桥边小镇蒙哥马利堡。明天早上我将徒步从桥上走过。
下山后和寿先生夫妇胜利会师。与他们同来的还有他们的朋友陈先生夫妇。三个半月前的三月3日,他们在佐治亚开车送我到AT路口,目送我上山,转眼一百多天过去,我已经一步一步把1400多英里踩在脚下,跨越9个州,从南方一直走到了北方。看到我消瘦的样子,他们催我赶快上车,把东西放到他们已经为我订好的房间,然后带我去吃饭。看来是不把我喂饱,他们无法心安。GPS引路,在西点军校对面的街上找到一家吃自助餐的中餐馆。
自助餐虽然都是寻常菜肴,但对我则是玉盘珍羞值万钱的豪华宴席。一口气吃了堆起来3大盘,又喝了碗稀饭才打住。
吃得太撑,回到房间睡了一觉。起来已是黄昏,然后开车又带我去吃饭。这次去的是美国餐馆,吃的是牛排。虽然中午才吃了自助餐,没隔几个小时,还是面不改色地把装进肚子。至于作为前餐的烤面包蔬菜沙拉,已经和牛排一起来的烤土豆等,通通一并装进肚子,绝不剩下。
吃完后回房间聊天喝啤酒,当晚一共喝了4瓶。吃货本色再次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聊天过程中,陈先生讲的一件往事却让我为之动容。陈先生是浙江仙居农村人,80年代初,中国农村还是集体所有制,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实行包产到户。陈先生说,当时他们那里唯一可以单干的是放蜂。因为放蜂人就跟牧民一样,必须带着蜂箱和蜜蜂追逐着花季全国到处走,生产队无法掌控。陈先生当时是放蜂人,带着蜜蜂一直走到了东北,在深山老林里放蜂。那时东北社会治安不好,陈先生为了减轻妻子在家的担心。有时间就给家里写信报平安。有段时间,放蜂地远离城镇,陈先生到邮局寄一封信单程要走40公里,一天打来回。他说,每次去邮局都是趁下雨不能放蜂时出门。清早3点带上干粮出发,徒步40公里到邮局,亲手把信投进邮筒,然后赶紧打回转,一般要晚上10点多才能回到驻地。
为了一封信,一天20个小时徒步80多公里!这样的信他一共寄过4封。这样平凡又简单的爱情故事听在我耳朵里真是轰轰烈烈!而且现在大概永远不可能再发生了。可惜这些信当时没保留下来,不然可以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陈先生成为了中国农村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后来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现在已完全退休,带着他当年不辞劳苦寄信的妻子周游世界。这次他们飞到巴西,乘坐游轮从阿根廷智利。。。走遍南美各国,最后到美国。然后和他们的老朋友寿先生一起开车周游美国。刚好他们到纽约,我也刚好走到纽约。听了他的故事,我顿时有种我的徒步AT像是小儿科。
最后一张照片,左一是陈太太,右一是陈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