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哈巴是喀纳斯景区的延伸,我对白哈巴的影像停留在众多媒体图片营造的参差的金色桦林萦绕中的原始自然的图瓦人村落,清晨的轻薄雾气混合着淡淡炊烟升腾,原木垒造的尖顶木楞屋隐约错落其间,仙境一般。而我们去到白哈巴时正是太阳朗照,意味消减了不少。但是,在路上,却猛然遭遇了我极其期待却始料不及的大风景,这就是《中国国家地理》上大肆渲染的堪称新疆新人文景观的大转场。此时正是夏季高山牧场成熟的时候,到了转场季节的牛羊马匹是圈不住的,它们会比主人还急切地上路,去追逐这一季丰美的水草。迁徙的路途可达数百公里,迁徙的时间可达一个月之久。有路有水草的地方它们走自己的路,没有牧道的山崖峭壁间它们只好挤上公路,来往车辆也都已经习以为常地停下,等待它们通过。面容黝黑、饱历风霜、衣衫单薄的哈萨克牧人们催马扬鞭,驱赶护卫着成群的牛羊马匹从低缓处的冬春牧场向高处进发,上千头的牛羊马匹都自觉地以家庭为单位,切割成若干群体,急切地向着水草肥美处逼近,一路掀起漫天烟尘。新疆这种高海拔草甸和低海拔草场结合的特殊地形条件让转场成为必然,夏天他们往高处走,秋冬他们往低处走,牧民祖祖辈辈的经验之传让他们通过大规模有规律的转场保证了牧场的合理有效利用和储备冬草的需要。放牧的主要是哈萨克人,哈萨克人,也许,是新疆最后的游牧民族,游牧还将继续。以后,在果子沟,在其他地方,我们又陆续见到了更大规模的转场,浩浩荡荡,煞是壮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