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著名主持人”、自行车理论家,资深自行车爱好者孙长老的本职工作其实是水利工程师。
99年大学毕业一直在北京的顶级设计院从事水利设计和规划,17年过去了,大小工程做了好几百个,各种工程设计奖也蹭了不少,掐指一算,脸红的吹一下:也算小有成绩。
如今机缘巧合,从设计院辞职出来,与师兄一起成立了个水利设计公司,每日忙得不亦乐乎。
水利工程,一直是正牌工科男—孙长老的看家本事,每个男人心里都有建设祖国保卫家园的英雄情怀,而水利工程往往能做出代表国家力量的超级工程,譬如长江三峡、南水北调、黄河小浪底,动辄几百上千亿的投资造价,规模惊人的工业系统总成,几十万工人和机械协同劳作,超级工程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综合水平,能参与伟大工程的设计工作,绝对是男人们一生引以骄傲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坚持水利设计不放手,哪怕再忙再累再苦,也一直以水利工程师自豪。
因此这次能有幸见到只在大学课本上出现的超级工程——巴西伊泰普大坝,心中激动万分!骑行巴西最有意义的一站就在今天!
而且我们今天是用骑行的方式寻找伊泰普大坝!
从foz小镇出发,大约骑行一个小时就到达大坝,早上15人的骑行小队精神饱满,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坝进发,南半球冬日的阳光温暖舒服,把头夜因为降雨而湿润的地面蒸腾出沼沼水汽,我们身处其中,充分体会到了的亚热带气候的威力。
张导为了拍出气势,让大家都穿着统一的橙色防风衣,安迪维特提供的衣服质量相当不错,一会功夫,衣服内就挥汗如雨,做演员确实不容易,不过为了能拍出最好的纪录片,大家甘之若饴。
作为只出现在教科书中的世界级超级工程,伊泰普大坝在我心中神圣而伟大,但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相信很多同去的人一定感到兴味索然:毕竟大坝虽然雄伟壮观,但只是个水利工程项目,没任何可资娱乐的地方,至多回去跟家人朋友说:我在巴西参观了一个超级工程,伊泰普大坝,嚇~真大!然后呢?然后就没然后了……
而我却从它的坝头两岸岩基处理,砼重力空心坝施工工艺到溢洪道设计,从水轮机安装到超高电压传输线路布局,还有大坝轴线设计,巴西的重力坝和巴拉圭的弧形坝两种坝体的衔接工艺,排水廊道以及下游消力池,海漫护毯等各个方面仔细琢磨。
这种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工程,其防卫措施是非常严格的,拿北京的密云水库来说,东西二坝都是武警站岗,一般人是没法上去的。当然,孙长老可以自由出入,毕竟都是在北京搞水的嘛。
我们参观伊泰普大坝只能坐双层观光大巴,上车时候我因为穿的有点少,所以选择了下层有窗户的封闭仓,几乎所有人都坐到上面的开间游览仓,结果车子刚启动,天降大雨……上面的人想下来,旅游车管理员以安全为由,礼貌的拒绝之。南美的冬天雨,我在下面都觉得冷,可想上面的人——囧!
上坝的道路蜿蜒曲折,坐在车里,望着窗外水天一色的堰塞湖,幻想雄浑天地间我们的车子如小米粒一样在大坝上穿梭,大自然在人类面前也要退避三舍。
奔走在坝顶路上,忽然想起自己的大学毕业设计就是一个小二型水电站,辛苦半个学期,以为自己画的图纸相当完美,结果答辩时候导师问:咦?你的上坝公路呢?
我才发现,自己居然忘记设计道路……呃,老师,用直升飞机吧。
这个段子是要铭记一生的,没有上坝公路的大坝如同没穿球鞋上场的梅西,只能被人贻笑大方。可此时,站立在世界级的伟大工程上面,我却怀念那白衣胜雪长发飘飘的青春了……岁月如刀!
同发一个照片,人在巴拉圭的坝头。
最后送上点资料,结束本日活动送上科普文章
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之间的界河——巴拉那河(世界第五大河,年径流量7250亿立方米)上,伊瓜苏市北12公里处,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由巴西与巴拉圭共建,发电机组和发电量由两国均分。
目前共有18台发电机组(每台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年发电量790亿度。伊泰普(Itaipú)在印地安语中意为“会唱歌的石头”。伊泰普水电站于1974年10月17日动工修建,1991年5月6日竣工,历时17载。水电站主坝为混凝土空心重力坝,高196米(海拔225米),长1500米。右侧接弧形混凝土大头坝,长770米。左接溢洪道,溢洪闸长483米,最大泄洪量为 62200立方米/秒。两岸还接有堆石坝、土坝,整个水电站坝身长7.7公里,坝高196米。坝内蓄满水后,形成了面积达1350平方公里、深度为250 米、总蓄水量为290亿立方米的伊泰普人工湖。湖的大半在巴西,小半在巴拉圭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