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6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 户外活动中的体力分配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29 19:34: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潮 于 2016-8-30 20:00 编辑

  一、行走原则   
  徒步穿越靠的是双腿行走,因而在行走上同样有一些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为了节省体力且多行路及安全的行走。
    1、起步宜缓:在乘车期间人是处于低能耗状态,人体机能基本处于“休息状态”,如果一旦下车就剧烈运动会引发机能平衡失调。症状:心慌、头晕、缺氧、无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措施:应就地休息及做一些小的适应性活动,至少应在 1分钟以上,尤其在高海拔地区,开始必须慢行,让机体逐步适应运动状态,然后才可加快步伐。   
    2、大步行进:大步行进指在旅途中比平常的步幅稍大的行走,其作用是在总体上减少步频,而最终节省体力。行走,是通过人双脚的摆动做功而达到人体的位移。在单位路程上减少双脚的摆动,就降低了人体体力的消耗,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3、保持间距:集体性动多数情况下都会列队行走,从安全角度出发,队伍中队员之间应当保持一个合理的间距,一般是2-3米,不论是在平路还是在坡路上。由于队员中总会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一下,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等,有一个间距,暂停队员的行动就不会影响他人;如果此人的暂停原因需要较长的时间,应当有人陪伴着他(她),并通知前队人员注意,一定时间后如果没有跟上队伍,应停止前进,分头寻找。这又是一个安全距离,即暂停人员同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以10分钟以内为宜,夜晚在5分钟以内。
    4、集中精力:队伍在行进中,大家应当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集中精力行走,不要边走边说笑、打闹。在爬坡及平路中应尽量少讲话,更不能大声地唱歌,这同样会消耗体力;在下坡时不能边下坡边观看风景。同时在整个行动中不要把工作及生活中地一些思想包袱及问题、烦恼带来,这样会出现走神及影响队伍整体情绪的一些不良因素。出来就是放松、就是忘却、这不仅是精神的需要,同时也是安全的需要。   
    5、雨天行走:雨天走在泥泞的道路上,最头痛的就是泥土粘脚的问题。如果能向当地农民买到草鞋就比较幸运,因为,草鞋比其它的鞋不易粘泥,且在爬坡时可以起到防滑作用。买草鞋时尽量买大的,可以套在自己的鞋外。如果没有草鞋就只好时不时地刮泥巴了,还要将鞋带系紧些,有些泥坑会将鞋子粘脱下来。在泥地里爬坡时最好用上鞋爬子或手杖。   
  二、重心问题  在运动中我们必须学会掌握好身体的重心,才不至于出现摔跤等情况。对于登山上下坡及其它一些特殊情况(如过独木桥)的重心问题就有必要学习掌握了。   
    1、上坡:登山上下坡是最为常见的行走活动,对于上小于45度的坡时,一般不用借助任何工具,直接用双脚就可完成。上坡时人的重心应在脚的前掌部位,人的身体应稍微向前倾,如果是大于45度的坡,还要借助双手攀援路边的可以用的支点(如灌木、岩石等),或者借助登山手杖(用拐棍同样可以代替)。   
    2、下坡:下坡时应当将重心放在后脚前端,同时降低重心的高度,即身体稍微下垂(脚步稍微弯曲),尤其在坡度大时。上下坡应当走“之”字形,避免直接上下,这是一种安全的登山技术。   
    3、过独木桥:在不少山乡的小溪上总是铺架着独木桥,这些独木桥一般是用一两根木头并排架起来,走起来还会一闪一闪的,对于都市人来说是有点悬。过独木桥的最好方法是借助一根竹杆来调整重心,脚呈外八字,眼看桥头或前方,不要看脚下,尤其是溪流急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如果队伍带有绳子,且队员比较多,可以先过去两个人(同时将绳子代过去),在溪流两岸拉上一根或两根保护绳,绳子两头绷直或者栓在两边的树上,就可以大胆地通过了。
    4、过栈道:这里指的栈道是一些峡谷边的窄路,一边是河谷一边是峡壁,道路只能一次通过一个人的栈道。通过时,身体重心要放低,要贴近峡壁一面行走,重要的是要细心大胆。   
  三、休息原则
  不论是登山还是徒步旅行,中途休息是正常和必要的,但休息也应当讲究方法,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不仅关系到整体队伍,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休息原则。中途休息一般应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所谓的长短结合,即短时间的休息同长时间的休息应保持一个合理的度。短时间是指途中临时的短暂休息,这种休息一般时间短(控制在 5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着休息为主。这种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时间短。长时间的休息同样需要,平路旅行一般 2小时一次,一次可在20分钟以内,长时间休息应卸下所有的负重,先站一会后才能坐下休息,不能马上坐在地上。休息期间,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尤其是小腿)、肩部、颈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时可以活动一些四肢。休息是积极的,而不仅仅是躺倒休息。


  体力分配
  徒步穿越,体力是关键,有再多的户外技能,如果体力没有分配好,穿越只能半途而废。一般而言,在穿越途中应尽量保持匀速,掌握节奏,按计划地休息和进食。如果是集体徒步穿越,要根据大家途中的体力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必要时宁可延长穿越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体力透支,要为后来不可预见的意外情况保存体力。
  徒步旅行的五大要领
  身体:行走是全身运动而决不只是脚部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态。
  足部:全脚掌触地,先是脚跟,然后到脚尖。
  节奏:最好的速度是边走边聊而不喘,注意脉搏不要超过90-120/分钟。
  呼吸:调匀呼吸,避免岔气,一定要深呼吸。
  背部:沉肩,保持背部挺直,用腹部深呼吸。


  行走原则
  徒步穿越靠的是双腿行走,因而在行走上有一些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为了节省体力且多行路及安全地行走。
  起步宜缓:在乘车期间人是处于低能耗状态,人体机能基本处于“休息状态”,如果一下车就剧烈运动会引发机能平衡失调。症状:心慌、头晕、缺氧、无力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措施:应就地休息及做一些小的适应性活动,至少应在1分钟以上,尤其在高海拔地区,开始必须慢行,让机体逐步适应运动状态,然后才可加快步伐。
  大步行进:在旅途中比平常的步幅稍大地行走,其作用是在总体上减少步频,而最终节省体力。行走,是通过人双脚的摆动做功而达到人体的位移,在单位路程上减少双脚的摆动,就降低了人体体力的消耗。
  保持间距:集体行动多数情况下都会列队行走,从安全角度出发,队伍中队员之间应当保持一个合理的间距,一般是2-3米,不论是在平路还是在坡路上。由于队员中总会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一下,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如果有一个间距,暂停队员的行动就不会影响他人。如果此人的暂停需要较长的时间,应当有人陪伴着他(她),并通知前队人员注意,一定时间后如果没有跟上队伍,应停止前进,分头寻找。这又是一个时间意义上的“安全距离”,即暂停人员同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以10分钟以内为宜,夜晚在5分钟以内。
  集中精力:队伍在行进中,大家应当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集中精力行走,不要边走边说笑、打闹。在爬坡及平路中应尽量少讲话,更不能大声地唱歌,因为这同样会消耗体力;在下坡时不能边下坡边观看风景。同时在整个行动中不要把工作及生活中的一些思想包袱及问题、烦恼带来,这样会出现走神及影响队伍整体情绪的一些不良因素。出来就是放松、就是忘却、这不仅是精神的需要,同时也是安全的需要。
  雨天行走:雨天走在泥泞的道路上,最头痛的就是泥土粘脚的问题。如果能向当地农民买到草鞋就比较幸运,因为,草鞋比其它的鞋不易粘泥,且在爬坡时可以起到防滑作用。买草鞋时尽量买大的,可以套在自己的鞋外。如果没有草鞋就只好时不时地刮泥巴了,还要将鞋带系紧些,有些泥坑会将鞋子粘脱下来。在泥地里爬坡时最好用上鞋爬子或手杖。
重心的掌握
  在运动中我们必须学会掌握好身体的重心,才不至于出现摔跤等情况。对于登山上下坡及其它一些特殊情况(如过独木桥)的重心问题就有必要学习掌握了。
  上坡:上小于45度的坡时,一般不用借助任何工具,直接用双脚就可完成。上坡时人的重心应在脚的前掌部位,人的身体应稍微向前倾,如果是大于45度的坡,还要借助双手攀援路边的可以用的支点(如灌木、岩石等),或者借助登山手杖。
  下坡:下坡时应当将重心放在后脚前端,同时降低重心的高度,即身体稍微下垂(脚步稍微弯曲),尤其在坡度大时。上下坡应当走“之”字形,避免直接上下。
  过独木桥:在不少山乡的小溪上总是铺架着独木桥,这些独木桥一般是用一两根木头并排架起来,走起来还会一闪一闪的,对于都市人来说是有点悬。过独木桥的最好方法是借助一根竹杆来调整重心,脚呈外八字,眼看桥头或前方,不要看脚下,尤其是溪流急的情况下。如果队伍带有绳子,且队员比较多,可以先过去两个人(同时将绳子带过去),在溪流两岸拉上一根或两根保护绳,绳子两头绷直或者栓在两边的树上,就可以大胆地通过了。
  过栈道:这里指的栈道是一些峡谷边的窄路,一边是河谷一边是峡壁,道路只能一次通过一个人。通过时,身体重心要放低,要贴近峡壁一面行走,重要的是要细心大胆。
休息原则
  不论是登山还是徒步旅行,中途休息是正常和必要的,但休息也应当讲究方法,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不仅关系到整体队伍,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休息原则。中途休息一般应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所谓的长短结合,即短时间的休息同长时间的休息应保持一个合理的度。短时间是指途中临时的短暂休息,这种休息一般时间短(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着休息为主。这种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时间短。长时间的休息同样需要,平路旅行一般2小时一次,一次可在20分钟以内,长时间休息时应卸下所有的负重,先站一会后才能坐下休息,不能马上坐在地上。休息期间,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尤其是小腿)、肩部、颈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时可以活动一些四肢。休息是积极的,而不仅仅是躺倒休息。

2#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9:3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唐潮 于 2016-8-29 19:40 编辑



十年
演唱:陈奕迅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
我不会发现 我难受
怎么说出口
也不过是分手
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
牵牵手就像旅游
成千上万个门口
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 你不属于我
我们还是一样
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 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 你不属于我
我们还是一样
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 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
才明白我的眼泪
不是为你而流
也为别人而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14:0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6:5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