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的晨曦之间,“沿着红军足迹,穿越多彩贵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骑行活动的全国骑行者来到了古老的翘街。被叫醒的翘街显得格外亲切、秀美。而黎平这座古老县城的呼吸,也随着这一片晨曦而悠然转醒。
这里曾留下了中央红军的革命足迹,见证了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突围后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黎平会议的举办,也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翘街顺坡势而建,因两头高、中间低,形似翘起的扁担而得名。站在石牌坊向下望去,整条街尽收眼底。翘街很短,从街头的一端到另一端步行大概只需要五六分钟的脚程,但这短短五六分钟的风情,却能帮你找回你所期望的那一丝宁静悠远。
晨光中,我们走进了七百年的翘街。这里的古建筑群极富黔东南民族特色,坐落在翘街中间的黎平会议纪念馆从此收住了人们驻足的目光。黎平会议纪念馆是晚清建筑,五间大屋、九个天井,共占地800多平方米。临街是五开间的铺面,墙面上仍留有“苏洋广货”、“绸缎布疋”等字迹,当年这条街的繁华情状便可想而知了。
街两旁的房屋进深很深,足有十数米,巷子也皆是深邃悠长、独具神韵。这些今古交织的场景,令人心驰神往、一不小心便沉迷于其中。
漫步翘街,鳞次栉比的店铺、马头墙、飞檐翘角、门窗装饰处处皆透露着古色古香;斑驳的青砖墙壁和藏在瓦隙间的青苔,仿佛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慢慢诉说着久远的故事;街道上铺的大青条石和鹅卵石,已被岁月磨砺得光洁滑润,显得厚重而有沧桑感,在每一个慢悠悠的日头里无言演绎翘街的风情。
一路走来,数点着脚下的一方方青石,如默读着一页页历史……
诗人陈靖回顾长征时写道:“在黎平城头,几个指挥员环顾静静的贵州群山,再往回看那条刚刚走过来的通道最难通的狭窄的小路,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后怕’。大家长吁一声:这是怎么过来的呀!毛泽东《十六字令》的第一首,就是在这个时候‘哼’出来了。‘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就是这样令人唏嘘之地,就是这条这条隐藏在秀美山城古镇的翘街,因八十年前红军先烈们的踏足,在八十年后的今天不仅恢复了昔日神韵,还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当古色翘街的古典气质邂逅红色翘街的满腔热血,独特的美与气质便得以悄然绽放。而这,便是独一无二的翘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