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石上流泉 于 2016-10-11 15:24 编辑
我们一看遍地掉落的果子,大家都很兴奋,低头就开练,尝尝大的山里红不如小的山楂味道好,就转向山楂,十月号称摘2、3斤就够了,一听说山楂泡酒好,就散开了拣,比谁都不慢。大家提拉着包、塑料袋子开始收获,地下被山民割到的荆条、杂草等时不时把袋子扎破,还是老王专业,身上穿了一件摘棉花似的大褂,前脸是一个大大的袋子,不用着急,拣满了或差不多时直接倒入包内,很是方便,如此一看真是专业啊。大家在山楂林子里转悠不大的地方就收获多多,割倒的杂草里还有苏子、“姑娘”野果等,大家各取所需,很是快乐。 过去只见过市场上卖的人工种植的“姑娘”,酸甜或甜甜的很好吃,其实当你品尝了山上野生的后就彻底推翻了了你的思维,这种“姑娘”,不是甜酸的,而是发苦的,谁都不爱吃,一尝就都扔掉了,直喊苦。我告诉大家“这才有好处,这种“姑娘”性寒味苦,可以果实可以直接吃,清热解毒,去火,润嗓,化痰,比酸甜的更好,而且外面包裹的花皮不能扔掉,晒干后泡水喝,也有一定效果。” 锦灯笼,又名:山姑娘儿,多为山上野生植物。大家转头又采摘了不少掺乎在山楂中回家再挑拣…… 大家一边捡山楂,摘果实,一边拍照,美美的一个多小时一晃就过去了,打破了原计划20分钟的时间,收获满满收队下山,一样的山路,比来时多了些许的难度,因为负重且是下行,更需小心谨慎,漫步而行,10人中8人先下行,老王和一哥们落在后面,雨夜在路边等他们,我们慢慢下山,沿路遇到不少上山的人,有游玩的,也有跟我们一样目标的。再次来到泉水处,稍微等后面的人跟上,人齐后一同下山,这时太阳已经从云层里钻了出来, 远山的风景展现在大家的眼帘,来到“棺材坑”巨石上,大家看清了下面的真面目,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雨水冲刷山体岩石而成的一个石坑,这下彻底推翻了原来的叫法,不是什么棺材形状的地方,而是一个无数岁月冲刷的石坑。拍照得瑟后,距离停车的地方不远了。 下得山来,已经1点多了,大家铺上地席,点上唐僧带的酒精炉,开始水煮鱼和热面,桑葚酒、樱桃酒、二锅头,好多美吃的摆了一片,大家热热闹闹地休息吃饭,结束今天的山楂之旅。
下边附登山之活动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