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415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太原东山十八盘徒步路线攻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25 13:30: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原东山十八盘徒步路线攻略
近年来我迷上了徒步驴行,太原东西山系也都大略走过了,但这却是小可的第一篇游记攻略。文中攻略完全是个人见解,主要还在于抛砖引玉,不到之处,欢迎指正,但勿回抛重砖,谢谢!
最近本人及诸兄弟走了几次太原东山十八盘,其来由起源于20140823太原晚报登载的记者徐麦丽的一文,《在太原周边“探险”先看驴友迷路手册》,其本意是想对大家的驴行做个风险提醒,其实反过来可以作为驴友行动目标的指导性文章。(参http://epaper.sxrb.com/shtml/sxwb/20140823/77496.shtml)。相关章节标题为“东山龙角山十八盘进山路是羊肠小道,没向导出不来-原因探析:地标导航上找不到,十八盘为驴友起的名字。”其内容如下:“说到十八盘,太原市民可能想到的是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盘山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也可能想到太行大峡谷十八盘,那里,3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筑有1300多个台阶,打了九折十八弯的天梯通道,故称十八盘。其实,就在太原东山上,也有个十八盘。驴友疯飘飘曾和其他驴友前往东山上的十八盘。他说,十八盘是驴友们起的一个名字,因为地形好似十八个转弯。“都是山路,不建议个人或三五个人去,如果去的话,最好跟户外相对有经验的团队一起,不容易迷路。”“自驾的话,从太原市区怎么过去?”“说不清楚哦,那里的地标导航上都找不到,而且进山的路是羊肠小路,在灌木丛中或是树林中,没有向导是不行的。”这段对话是一名徒步十八盘的驴友在网上分享了照片后,有人咨询怎么过去时驴友的回复。从照片上看,和这位驴友随行的有老驴也有新驴,好在强度不算大,不然真担心新驴。”
                              
好了,就接着上面的话题展开吧。不太会写文章,那就按照俺平常的工作习惯,一一罗列分析吧:
1、东山十八盘的起源:
东山十八盘是近年方兴的驴行路线,所以的确如文中所言,“地标导航上找不到”。“十八盘为驴友起的名字”,这个说法有充分道理,虽然景色自古就摆在那里,但是路却都是人走出来的,熟视无睹、每天忙于生计(何况已经搬迁近于一空)的村民,可没这个工夫闲扯淡,官方(杏花岭区小返乡、茶坊庙植物园、菜水岩高山农场等)早期出于森林防火,更不会主动开发,只有广大驴友才应该是最早的提倡者,在山上有大量天龙救援队(赫赫有名)和其他驴友组织(暂隐其名)的标记可以佐证。
但是说官方没参与,也不尽然。在茶坊庙植物园和菜水岩检查站,是有官方地图为证的,可以作为官方定论参考。参下图茶坊庙植物园游览图和茶坊庙植物园游览图。“茶坊庙植物园游览图”,原图立于茶坊庙植物园大门内,近日访之已无踪迹,看门人答复为大风所破,已经丢弃,本图为“新浪微博@晋阳山水”先生提供的,摄于2014年8月,弥足珍贵。“菜水岩高山农场游览图”,尚立于菜水岩检查站大门口,风吹日晒下已经褪色,本图仍为“新浪微博@晋阳山水”先生提供的,同日摄于2014年8月,一并在此谨表谢忱。
结论:目前应该属于半官方开发状态。估计是在广大驴友的亲身践行下,和类似天龙救援队等驴友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官方出于旅游开发和经济效益考虑,正处于半官方开发状态。茶坊庙植物园的建设暂且不说,单就山上诸多道路规划,营地建设、旅游设施就不是普通驴友可以搞定的。可惜实在是有些偏远,人气不旺,当然反过来,也正好保留下来这诸多原生态美景,这个见仁见智吧。
PS:到底有那么险和难吗,我是觉得不见得,但还是那句话,“小马过河”,自己走了才知道!
2、东山十八盘的位置:
就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小返乡X232县道上,茶坊庙到建华村之间的大片山区,自己百度地图一下就行。这里不通公交,开车去的话,可以从卧虎山路(就是永安公墓那里)沿X232县道一直往东南走,也可以从杨家峪马道坡那里走G307到罕山脚下张家河村,再穿村沿沿X232县道一直往西北走,都行。如果是长风街一带出发,可以走东山公路到X247县道,然后在小山沟(台骀山北门)处上到G307往东走,下同。
3、东山十八盘的划分:
这里确实有些困惑,以网上常见的传统说法,是指菜水岩正北面的一片山区,那里有一条风景优美的堑沟,堑沟西端往东南折回到山神庙的一段,叫“西十八盘”;堑沟东端往系南折回到山神庙的一段,叫“东十八盘”,事实上官方地图就是这么定论的。然而,随着近年驴友徒步范围的扩大和旅游业的兴起,渐渐地茶坊庙正北面的一片山区也纳入了驴友的视线,那里有风景同样优美的十字峡和龙爪沟,更有日渐兴盛的势头,由于地理位置在西面,网上有驴友干脆直接把这里称为“西十八盘”。地名不统一,使用混乱,有可能是茶坊庙植物园和菜水岩农场统辖不一,各自为政的结果(这个无直接证据支持,纯属妄断),但是确实给驴友的徒步行程,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在此,我建议采用“内外十八盘”的名称。此说并非我的独创,而是来源于建华村口东院的村民老人的说法,老人的名字也许有不少驴友都知道,因为碰见一个驴友群的“带头大哥”就能叫上来,可惜是我没记住。据老人说,这里的“十八盘”有“外十八盘”和“里十八盘”之分,我不知道老人是怎样分的,但是能大致体会到。老人的说法应该是对的,走在深山老林里说“前后里外”可能比较显明,说“东西南北”不少人怎么辨得清,高手或者有GPS者除外。
建议:以菜水岩大道为事实上的中轴,根据南北分布,将菜水岩大道以西的徒步区域称为“内十八盘”,以其靠南一些;将菜水岩大道以东的徒步区域称为“外十八盘”,以其靠北一些。同理,“内十八盘”可根据东西走向,可分为“内十八盘西线”和“内十八盘东线”;“外十八盘”也可根据东西走向,可分为“外十八盘西线”和“外十八盘东线”。
我这只是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吧,请各位指正。
4、东山十八盘的干线:
根据上述划分,我做了个“东山十八盘主线图”供大家参考,欢迎指正。
(一)大区:
如上文所述,以菜水岩大道为中线,根据南北分布划分。
(1)堑沟以南,X232县道以北,“菜水岩大道+外十八盘西线”以东,“建华山道+外十八盘东线”以西,定为“外十八盘”大区,也就是图上“南二区”和“西三区”的组合;
(2)十字峡+淤地坝-山神庙山道以南,X232县道以北,“内十八盘西线”以东,“菜水岩大道”以西,定为“外十八盘”大区,也就是图上“东一区”和“北四区”的组合。
这样的划分在轨迹地图上看,其实还是显而易见的。
(二)小区:
如上图,根据地图上明显形成的五个大块,按“东西南北中”大致划分为五个小区域。其中特别说一下,第五区域即“中五区”,这一段线路不明,我没有走过,也未见到网上有驴友轨迹图,不知何故,然而我觉得肯定有路,也必然有人走过,起码我在堑沟西端,见到再往前的沟口有红布条,但不知是否是艰难险阻,所以大家不走?联想到“十字峡”西口有“前路危险,禁止进入”的字牌,故我推断此段是未探明偏僻路段,希望有机会和其他驴友一起探索一下。这里为了形成完整闭环路线,特预留此区域,留待将来有机会能够验证。
(三)主干路线:
我根据官方路线和驴友轨迹,规划了以下18条主干路线,当然这一带山重水复,岔路众多,可走路线肯定不只这些,驴友们自然会提出不同意见,但是我以为最主要、最常走的路线也就是这些吧。此外,之所以不多不少正好选择18条路线的原因,自然是还有隐含“十八盘”的意思。
提示:以下所有路线均可自由组合,其变化无穷,必然可以使大家每次都能获得不同的感受!另外我说的方向其实是我们走过的方向,如果你是反向走,可以自行脑补翻转。
①号线。
X232县道,从“茶坊庙植物园”到“菜水岩检查站”的一段。“茶坊庙植物园”规模不小,但是目前荒寂无人,我去的时候,连门前的停车场也长满荒草,估计是一时热闹过后又归于平静了吧。大门里有人看守,我没有从这里进过,每次都是出来,管理规则估计和下面的“菜水岩检查站”类似;
②号线。
X232县道,从“菜水岩检查站”到“建华村”的一段。这一段上,“菜水岩检查站”旁边那个有三座铁塔的建筑群,就是人称的“微波站”,所属单位不详,据说其西墙根有路可绕过“菜水岩检查站”。这个没试过也不赞成,该遵守的规则还是要遵守;“建华村”的牌子朝西也就是朝向太原,从晋中方向过来的朋友自然是看不见,村子就在X232县道朝东的一条向下的柏油路上,走百十米就到;
③号线。
从“菜水岩检查站”一直向北的一条黄土大道,到“山神庙”结束。“菜水岩检查站”有老人看守,进入需要登记,另外在森林防火季和雨雪天气是不让通行的,建议大家一定要遵守这些规矩,为自己的安全也为老人的饭碗着想;“菜水岩”村庄在“山神庙”南边路东的山坡上,没进去过,村口北面有木制栏杆,估计也是用于在森林防火季禁止通行的;“菜水岩”村北面不远,就是十八盘路线的重要分水岭“山神庙”,这里有不少岔路,但实际上有一些是驴友乱走给踩出来的,主要的明显的大岔路只有3条;另外,此处有个有个破旧指示木牌,但那个主要不是指路,而是指认“山神庙”的!作为重要地标,“山神庙”其实并不大,很简陋的一个石头小屋,但是驴友来了不可不拜,里面备有香火;
④号线。
从“山神庙”一直向西北,通到“堑沟”一条灌木大道,即官方地图上说的“西十八盘”。一路逐渐下山,靠近“堑沟”那一端,有一段曲折的石径。其西面就是龙角山,这个没去过,因为山路就在松林中,这一段视线被挡,而且几次路过时都是云山雾罩的,未能得见其详,但是光听“龙角山”这个名字,就感觉不错,有时间应该走一回;
⑤号线。
从“山神庙”一直向东北,通到“堑沟”的一条灌木+松林大道,即官方地图上说的“东十八盘”。一路也是逐渐下山,不过相对陡峭些,靠近“堑沟”那一端,也有一段曲折的石径,靠近“山神庙”这一端,有一处单铁塔,不清楚是哪家电讯公司的通讯塔。这一段还有两处重要地标,一处是“悬崖观景台”,青松巨石,风景不错,附近有石桌凳可以休息吃饭;另一处是“十八盘木牌”,简陋的木牌是朝上的,显然是给上面下去的人看的,也就是说设立者认定由此向下,直到“大石床”的这一段才是东十八盘;从“十八盘木牌”往东还有条断头路,也就是号线;由木牌沿石径一直向下,就是堑沟了,地标就是“大石床”;
⑥号线。
“十八盘”的重头戏,“堑沟”线路。东端是一处悬崖石瀑,也就是官方认定的“大石床”,完全是一大块巨石北千百年流水冲刷出来的断崖,估计雨季这里应该是瀑布飞流吧;另外东端往西南上山就是官定的“东十八盘”了,该端口有一堆红布条重点提示,我们头一次由建华村过来,就是被红布条给半道上“重点”引导回菜水岩了;
奇怪的是“堑沟”东口上没有红布条,大概是驴友都觉得没有必要吧;“堑沟”是百度地图上的名字,我觉得百度公司虽然有不少人骂,但是人家地图上的名称,肯定是有其所宗的,另外“菜水岩检查站”附近还有个“堑壑村”可以印证,所以显然“堑沟”应该是对的。但是官方地图上却叫“栈沟”,这个不太敢确定,虽然堑沟北沿的石道确实类似栈道,然而咱太原人喜欢讹称,比如“庙前山”叫成“妙尖山”,“石先锋”叫成“石千峰”,所以山民把“堑沟”读白了念成“栈沟”也不是没可能,故此我把这两个地名都保留了,立此存疑;
往西北沿沟北沿的石道走,就是堑沟了,一路都是巨大的石板坡,底下是被千年流水切割成沟槽,两边是高峻的山峰,景色非常美;走过一处巨大的石椅,可以在上面留下“葛优躺”照片,然后就走入了谷底,灌木丛生,石林矗立,有点像“西山一线天”,但是没有人家高峻;这一段山谷渐合,有路牌提醒小心落石,确实要注意;最后来到沟壑和山峰渐合之处,就可以上山了,前面的沟口还有红布条,应该通往“中五区”,看样子似乎有人走过,但是网上并没有什么轨迹可以验证;往山上走就是号线;
  
⑦号线。
从“建华村”一直向北的一条灌木松林大道,快到“堑沟”时折向西北山下。“建华村”口路西有一片荒草平地,是附近两户搬迁废院落前的场地。其中靠里面那家大门是上锁的,靠路的那家窑洞门窗大开,显然已经彻底废弃了,不少驴友停车和做饭的地方都是这里,但是不管有没有人管理,都不要乱到人家里面骚扰,也不要乱丢垃圾,我们不是蝗虫;“建华村”口路东都是大片废弃窑洞,淹没在草树中,只有村口那几个院子里还人居住,口上那家的老人是特别好的老人家,如果车在西面停不下,可以停到这里,如果有机会的话,记得和老人打声招呼,老人不会收费但是得尊重人家,毕竟在人家门前停车了;
从“建华村”口大路一直向北,走到第一处岔路走东边的矮松林,西边那条是通向一片荒坡的断头路(地图上看),前行经过一处黄土峡道,就来到第二处岔路走西边的灌木丛,西边那条是通向村民墓地的,似乎可以通向下面的刘家河村,但是不能确定,这个不敢乱说;以下就是一大段灌木长径,不时有红布条标记,走到一片漂亮的黑松林就可以下山了,途中有大石头和倒地大木作为地标,当可以看到大片山葡萄林和对面的巨大白色山峰(点将台)时,就快到堑沟了;前行路过两处巨大的石床,就进到了“堑沟”,来到了“悬崖石瀑(大石床)”;
  
⑧号线。
从“山神庙”一直向正西走,有好长一条密集的灌木小道,不过路上不时有红布条指引,也基本没什么岔路;走到一大片山桃林处有山道向西南下山,也不时有红布条指引,这时向左侧看,如果能看到有大片裸露的白色山岩,就没多大问题了;下到快到山脚时折向西行,路过一个大石洞可以休息,此处可以沿石径向前,或者下到沟底前行,就可以到达一座石坝兼石桥,即“淤地坝”,当然有阴雨时节还是走上面为好,“淤地坝”下面的沟里自然全是淤泥了;
⑨号线。
从“淤地坝”下面一直往西北方向走,就是官方地图上的“十字渠峡谷”了,号线是其中的东半段,当然这个是我人为划分的,人家沟本身是完整的;这一段我没走过,也不知道“十字渠”具体所指,因嫌名字太长,我给定名为“十字峡”,驴友自明;
⑩号线。
这一段是从“淤地坝”向西北上山,然后下山折向东北的“龙爪沟”,最后和“十字峡”中部汇合了;这一段看官方地图还有联络线,即号线,但是我没注意到,可能也不明显,所以也没有再给从中划分了;沿“淤地坝”上山的石径走不了多时,就有个岔路,岔路口地上压着一块塑料纸牌,上面写着向西为“野猪梁”和“茶坊庙”方向,即号线;如何你希望去“龙爪沟”,就要走向北面的“5号营地”岔路,往上走了一大段,来到一处密密的大松林中,此处有桌椅板凳,居然还有一架秋千,这里就是官方设定的“5号休憩营地”,可以休息吃饭;前行另一大段,从拐角处下山就到了“龙爪沟”,作为和“龙角山”对应的地名,似乎还应该有个“龙尾沟”,只是目前还不知道在哪里;“龙爪沟”的风景还是非常不错的,怪石嶙峋,灌木青苔,和“西山一线天”更相似了,当然也是没有人家高峻;
  
号线。
这一段是从 “龙爪沟”北口到“十字峡”西端的一段,风景也还可以,不多说了;
  
号线。
这一段是从 “十字峡”西端上山,折返南面“茶坊庙”的一大段路线,刚上山时西面可以眺望阳曲一带,然后先是灌木丛,中间有段松林,最后走到荒草地,那里有人工次生林和果木,看到一个大木牌坊就到了“茶坊庙”。此段风景一般,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 “十字峡”西端上山不远,就是一大片灌木丛,丛中是条不太好判断的四岔路(参官方地图),有纸牌指路。但是,这里不仅灌木丛生(长得都一样),地标不明显,而且,你必须注意到那个纸牌并没有固定,是架放在树丛上的,随时有可能被风雨刮偏或刮落地上(事实上我曾经把它又摆正了一次),所以最好确认了方位无误再走,别真的转迷路了!
四条岔路中一条是来路(即上下山的路),这个不提;有一条是指向“3号休憩营地”,如果沿着那条路走(假定方向正确),就直接到了“3号休憩营地”,此路就是号线;另外两条都是号线,按官方地图上所画路线看,其实都行,但是如果你要到官方设定的“4号休憩营地”的话,那就要继续沿号线正路走(其实比较明显,岔开的那条我根本没有注意到,所以在我的地图上也没画出来)。“4号休憩营地”在一个松林坡上,也有桌椅板凳,没有秋千但是有垃圾筒,休息吃饭都方便,也方便大家保护环境;
再往南走一点,就是“2号休憩营地”,图上看离“3号休憩营地”不太远,但是也不在路边,我们很容易地就错过了,未知其详;快到“茶坊庙”大木牌坊之前,也是路西边有个“1号休憩营地”,我没注意到有指示标志,同样也错过了。其实不论是下山还是上山,这3处营地都算不上中途,想必这时候大家也未必需要到里面休息……如果有兴趣的驴友,可以去看看;
   
号线。
此轨迹不是驴友走的,没找到轨迹,所以是我大致画的,可参官方地图,中间会经过“3号休憩营地”;
号线。
这一段是官方地图上,经“2号休憩营地”到“5号休憩营地”的联络线,但是我当时确实没意识到,后来查看照片时发现在下龙角沟时,是有处红纸牌指向茶坊庙,应该就是此路,大家自行验证吧;
号线。
沿“淤地坝”上山的石径来到岔路,从岔路口地上的指路纸牌,往西走就是“野猪梁”,风景平平,树木也不高大,转到南面就是“茶坊庙”方向,逐渐就出现了那里有人工次生林和果木,以及农耕踪迹,此段和号线在“山大MBA公益林”处汇合,前面就是“茶坊庙”大木牌坊;
号线。
这一段线就是从“十字峡”最西端到“堑沟”最西端的一段,是我人为划定的,不知道中间的联络情况;此段属于整个“东山十八盘”的最边角地带,属于未知地带,但我觉得怎么会没有人走过?只是没有找到轨迹而已,有机会我一定要组队探索一下;郑重提醒,不建议单独或较少队员行走;
号线。
这一段线就是从“山神庙”往西,一直到“王家岭村”或者“石江河”(百度地图名字)的一段,“石江河”从百度地图上看,是一处巨大的采石加工厂或是矿场之类;按百度地图,此段路似乎还是条大路,但是我似乎并没有印象,或许是路过时,先入为主地自动给脑补屏蔽了?但是奇怪的是,也不见有驴友轨迹,这个存疑;我觉得由此段走号线的话,似乎可以从中截断号线过长的未知线路,以期少风险;
号线。
这一段线就是从号线中途的“十八盘木牌”处,往正东还有条断头路,可以一直通到官方说的点将台,也就是从“葡萄沟”和“大石床”处,所能看到的南面的巨大白色山峰,我们因为两次都错过了,没有到过;但是官方地图上另外还标有“迎客松”,显然必然有奇异的风景,很明显,那里有悬崖绝壁是肯定的了,如果去时,一定要多多小心谨慎!
5、常见路线:
(1)菜水岩检查站-③号线-④号线-⑥号线-⑤号线-③号线-菜水岩检查站,即经典“老十八盘”路线,其中④号线和⑤号线先走哪个都行;
(2)建华村-⑦号线-⑥号线-④号线(走⑤号线也有,但是路程短因而这种走法少)-③号线-菜水岩检查站-建华村,也是经典的“老十八盘”路线。注:建华村和菜水岩检查站先走哪个都行;
(3)菜水岩检查站-③号线-⑧号线-⑨号线(或者⑩号线)-⑪号线-⑫号线-茶坊庙植物园,即后起的“新十八盘”路线。注:菜水岩检查站和茶坊庙植物园先走哪个都行;
(4)菜水岩检查站-③号线-⑤号线-⑥号线-④号线-山神庙-⑧号线-⑨号线(或者⑩号线)-⑪号线-⑫号线-茶坊庙植物园,即 “东西十八盘大环线”路线。注:菜水岩检查站和茶坊庙植物园先走哪个都行。
6、东山十八盘的详解:
上文所述各交通要点和特别地标,我也做了个“东山十八盘地标图”供大家参考,欢迎指正。
图例:黄色大号字-主要区块;红色中号字-关键要点;红色小号字-重要节点
蓝色小号字-特别地标;红蓝虚线段-不明路段。
7、下载:
本文所涉及地图的原始大图(PNG格式)下载地址:
提取密码:x1ht
8、特别声明:
以上地图,来源于驴友的卫星轨迹,结合本人的实际驴行,做了拼图和修订。由于拼图过程中的贴合误差,和修图过程中的剪裁补丁等原因,部分地段的局部存在失真情况,故本图仅提供大的路线参考,不负责小的局部细节,请勿作为具体地点形貌的对照使用!由于本图系非官方地图,因此本人不建议驴友,将本人自制的东山十八盘主线图东山十八盘地标图,作为大家出行的依据。如有使用,责任自负!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7:13:52 | 只看该作者
文中粘贴有误:大区划分部分,正确的如下:
(1)堑沟以南,X232县道以北,“菜水岩大道+外十八盘西线”以东,“建华山道+外十八盘东线”以西,定为“外十八盘”大区,也就是图上的“东一区”和“北四区”组合;
(2)十字峡+淤地坝-山神庙山道以南,X232县道以北,“内十八盘西线”以东,“菜水岩大道”以西,定为“内十八盘”大区,也就是图上“南二区”和“西三区”的组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11-2 11:02:39 | 只看该作者
{打招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11-2 11:07:38 | 只看该作者
堑沟往西行是走不通的,切记切记。几年前曾有驴友在哪里出悲剧,上过电视。

点评

谢兄台指点和提醒,那堑沟西行我也确实疑惑,怀疑有问题,要不怎会乏人问津?我在十字沟口确实看到前路危险的牌子,但是堑沟沟口没有牌子,却有红布条,说明有人去过。但是我确实没敢走,所以我试图以17号线从中划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7: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48:03 | 只看该作者
浪子规 发表于 2016-11-2 11:07
堑沟往西行是走不通的,切记切记。几年前曾有驴友在哪里出悲剧,上过电视。 ...

谢兄台指点和提醒,那堑沟西行我也确实疑惑,怀疑有问题,要不怎会乏人问津?我在十字沟口确实看到前路危险的牌子,但是堑沟沟口没有牌子,却有红布条,说明有人去过。但是我确实没敢走,所以我试图以17号线从中划段16号线,以减少风险,然而也就是纸上谈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1-8 08:06:44 | 只看该作者
公路南面那条沟也不错,野猪、袍子满沟跑。感兴趣的话可以试一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22:18:33 | 只看该作者
谢兄台。计划明年春夏走那条沟了,毕竟东山不如西山,还是树木茂盛时候走,景色更美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