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01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安全] 落坡岭案歪批:为什么骑行圈第一案初审宣判后,法庭里响起如雷掌声长达3分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28 21:23:35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落坡岭案歪批:为什么骑行圈第一案初审宣判后,法庭里响起如雷掌声长达3分钟?
原创 2016-12-28 豪客 风云单车网
前言:本文章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与公众号无关。长达54天的案件审理过程中,小编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力图给读者一份不掺杂个人感情的跟踪报道。今天就允许小编放纵一下吧,大家看个热闹就行,别太当真。

--------------------------------------

2016年12月27日上午10点,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对京城骑行圈第一案“落坡岭案”进行了初审判决,活动组织者、同行者以及北京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无责,驳回原告请求并由原告承担诉讼费。

小编申请了旁听,现场见证了这一重要宣判的全过程。当天原告和原告代理律师全部缺席,但旁听席上座无虚席,最后一排还有无座站立的听众。在等待了约10分钟后,原告席仍然无人。约10点10分,主审法官张恒宣布开始宣判,全员起立,然后张恒开始宣读判决书。约20分钟后,10点30分,判决书宣读结束,落锤,落座,然后现场响起了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长达3分钟。

小编与本案的原被告双方都非常熟悉,平时也经常一起骑行活动。按理说,本案件中原被告双方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客观伤害,原告失去了亲人,被告因应诉而精疲力尽,谁都不是赢家,这本是一件悲伤的事,为何判决结束后掌声如此响亮和持久?

姑且不说听众是否有权在法庭上鼓掌,以及法庭是否应该及时制止,这属于另一个话题。小编只想从情与理的角度来说上几句。掌声和逝者这个搭配显然是不和谐的,但我相信这掌声并不是针对逝者的。逝者为大,愿A哥在天堂安息。

然后,我想说,首先,掌声是送给本案的主审法官的。张恒,女,面容清秀,身量苗条,看上去弱不禁风,让人担心她是否能承受如此烦重的工作,以及能否顶住如此沉重的舆论压力。但当她清晰而又镇定地宣读判决书时,小编有一种错觉,觉得她很强大。

其次,闻讯而来的听众,多数都是骑友,少部分是媒体记者。骑友是带着立场来的。正如之前网上的留言,骑友是希望被告胜诉的。当发现判决结果与自己的期望相同时,自然而然地就鼓起了掌——这掌声是送给自己的。

第三,本案件堪称京城骑行圈第一案,事实上,由于案件情节的典型性,以及索赔金额的数字之大,说是全国骑行圈第一案也不见得过份。小编此前在网上做了个调查,受本案影响,仅有11%的骑友表示仍然会继续组织活动,高达25%的骑友表示再也不敢组织活动了,63%的骑友表示虽然还会组织活动,但要么是缩小规模,要么是签更多的免责协议以及购买保险。案件的典型性,牵动了全国骑友的神经。如果被告要承担责任,对全国骑行圈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有人形容“骑行圈倒退100年”。因而,本案的无责判决是骑行圈的重大利好,具有广泛的社会积极意义,掌声是送给整个骑行圈的。

第四,小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超预期。绝大多数骑友都预测:被告可能会被判赔一部分,无论是出于人道主义还是息事宁人。虽然骑友的真实愿望是无责,但也能凑和着接受折衷的结果。有别于“闹事就可以弄到钱”的极个别现象,本判决如一股清流,敢于向“息事宁人”说不。这不仅仅是骑友的胜利,更是正义的胜利,掌声是送给正义的。

原告有权依法起诉,一起普通的民事诉讼案件本不应上升到正义与邪恶的高度。但几个特殊的因素激起了骑友圈的愤怒。

其一就是金额巨大。147万的索赔额度,在骑行事故中前所未有。如果本案判赔,活动还没开始组织者就背着147万的潜在赔偿风险,试问谁还敢组织活动?

其二是案件挑战了骑行界的共识。众所周知,户外运动(包括骑行运动)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参与者应该自我管理、自担责任。在领队和同行者无明显过错的情况下,不应该索赔,尤其金额还如此巨大。

其三是把北京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给告了。稍微有点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本事故跟协会没有一毛钱关系。莫名其妙就成了被告,协会秘书长气得住院输液一星期。原告此举的用意委实难以理解,背后是否有人指使或另有目的,暂时无从猜测。但是很显然,原告犯了众怒,网友怒骂“黑白不分,丧心病狂”。秘书长是小编的良师益友,看着他因此消瘦,也是怒火中烧。

小编所在的俱乐部,此前10年中也曾发生过人员伤亡事件。在刑警、民警等都确认是意外事故而非谋杀后,二老虽然悲痛万分,但仍然理字当先,没有迁怒别人。尽管京城某骑行论坛里面别有用心的网友卖力挑唆,二老和我们还是成为了好朋友。逝者女友认二老为干爹干妈,小编俱乐部的热心车友自发组织每年给二老捐款,并时常去逝者故乡悼念。

本案件的原被告双方,在诉讼之前关系一直不错,如今反目成仇,谁之过?

何必?何苦!

------------------------------

事件全过程回顾:
落坡岭案(1):很可能是京城骑行圈第一案,被告陈述事情经过
落坡岭案(2):京城骑行圈第一案二审,互助义务和是否有组织者是重点
落坡岭案(3):您怎么看京城骑行圈第一案?来预测一下结果吧!
落坡岭案(4):投票结果,多数车友认为被告会胜诉,还会继续组织活动
落坡岭案(5):京城骑行圈第一案三次开庭,新证据,看录像,双方激烈辩论
落坡岭案(6):京城骑行圈第一案下周二初审宣判,胜败难料,可依法申请旁听
落坡岭案(7):京城骑行圈第一案初审《判决书》全文,骑友必读,读后深思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21:26:51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特 于 2016-12-28 22:08 编辑

此案的判决有意义!堪比当年
的夏子案。

点评

判词更明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8 23: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12-28 23:44:17 | 只看该作者
老特 发表于 2016-12-28 21:26
此案的判决有意义!堪比当年
的夏子案。

判词更明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12-29 07:44:41 | 只看该作者
当天原告和原告代理律师全部缺席,也许他们已经知道结果

点评

是啊。碰瓷心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9 13: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13:26:47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水杉的天空 发表于 2016-12-29 07:44
当天原告和原告代理律师全部缺席,也许他们已经知道结果

是啊。碰瓷心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2-29 13:4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2-29 14:49:09 | 只看该作者
社会走向法治是好事。但是像这个案子这样乱告一顿,除了极大地增加社会法制成本,还加重社会心理负担。实在是很恶劣的事。

点评

在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的道德观念已经扭曲,亲朋好友都可能为钱反目成仇。再加上个别混蛋法官的判决案例,所以就出现了发生伤亡事故的当事人家属不管是不是己方的责任,认为只要上了法庭,总能找到其他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9 18: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2-29 16:3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2-29 18:13:05 | 只看该作者
西域老狐 发表于 2016-12-29 14:49
社会走向法治是好事。但是像这个案子这样乱告一顿,除了极大地增加社会法制成本,还加重社会心理负担。实在 ...

在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的道德观念已经扭曲,亲朋好友都可能为钱反目成仇。再加上个别混蛋法官的判决案例,所以就出现了发生伤亡事故的当事人家属不管是不是己方的责任,认为只要上了法庭,总能找到其他人的部分责任,总能得到赔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