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带你去转山 于 2017-1-9 09:57 编辑
1月7日,周六,2017年首爬。昌平花塔村到锥臼峪村,地图上的距离28公里,实际徒步行走要有出入。召集人小齐(leonccie),人不认识,没见过。只从网上看资料,应该是个很用心玩的年轻人,设计的线路都比较有新意,融合了景色和人文景观,不是那种傻爬山,为虐而虐的类型。
这一天早早起来,赶到集合地点-----昌平西街,领队小齐已经等在那里了。我们两人没见过面,可小齐与我握手的同时就叫出了我的id,可见小齐同志很用心吧。我小小的惊讶同时,自感自己以后连逃犯都不好做了,隐姓埋名多少年,连照片都很少拍,都是枉然,还是被人一眼认出。没说几句话,昌70路来了,已经在场的5人先上车走了,小齐留下等吃早点的几位一起坐下一趟车。 8点左右,前队5人到徒步起点花塔村后很快找到进山口,往山里走去。这条山沟有几公里长的防火道,整个山谷像是开发的景区,看样子是国家出钱,因为花钱的很大方,烂尾工程好几处,一百多米就有豪华的公共厕所。没走多远,小马哥、大白鲨和1200,年轻走得快,成了前队,大树因为整理衣服落在后面,我在5人中就成了中队。走中队,就我一个人,是我的常态,这也是人生写照:我注定孤独。没完没了的防火道一直在上升,终于走到尽头,我们开始钻进树林时,手台里传来了领队的声音,他们坐第二趟车的5人,与我们也就200米的距离。 这个时候天上开始飘起了雪花。这是今冬经历的第一场飘雪。最初的雪花飘来时有些羞羞答答,有点像正月里回娘家的新媳妇,不密集。过一会儿,天空中都挤满了这白色的精灵,落在地上,很快的改变了树干、石头以及我们这些人的双肩的颜色。在山上欣赏飘雪,那是别有一番意蕴的。说起赏雪,分为大格调和小情怀两种。前者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后者如纳兰容若的采桑子: 非关癖爱轻模样, 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 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 万里西风瀚海沙。
小情怀也是以自己情感和情怀赋予白雪一种精神。而像我这样的俗人,面对飘飘洒洒的白雪,也就喊一声“啊!下雪了,好美啊!”喊完还要继续赶路。 将近10点,我们攀上今天的第一个山头——黑坨山。黑坨山是这一带比较高的一个山头。雪雾蒙蒙,能见度比较差,但凭感觉,黑坨山和南边的凤凰岭、北面的楼尖山以及东面的降蓬顶遥遥相对。因为相对比较高,山顶上有一防火瞭望塔,说塔也不是塔,因为只有一层,但瞭望设备齐全。我一个人围塔转一圈,然后下撤。 雪花还在飘飘洒洒的飞舞着。
黑坨山顶防火瞭望塔
从这里向东北方向下降,开始是水泥台阶路,到下面垭口,往东下撤是昌平药材峪,没有了水泥台阶,但山间小道很明显,走起来也很舒服。山沟里废弃的农田长满了高高的蒿草,不梳不密的大树使整条山沟显得很有生气。山沟里我自己在走着,边走就边琢磨:今天挺好哈,既爬山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跟踪的技能。因为我不使用线路轨迹,只凭感觉行走。为了不走错路,跟住前队,需要很用心呢。主要是看道路走势,然后看脚印。一路上我就是跟着前队三个人的脚印行走的。还有一种跟踪据说是靠闻味道,我不具备这种功能,药材峪深处有一种动物具备——藏獒。这里有一大空地,被围城了好几处院落,大牌子上写着:北京天龙獒园。我们经过时,那些藏獒纷纷狂吠,那声音像加了低音炮一样富有穿透力。穿过獒园不远,后面追上来两位,他们两人一路小跑追上我,然后我们三人又一路小跑追上了前队三人。此时,组成6人前队。 雪花还在飘飘洒洒的飞舞着。
药材峪藏獒园,小齐拍摄
走出药材峪山谷左转再右转,走一个近百米的爬升,翻过一道山脊,就到了关沟的东园村。东园村上游一公里是居庸关,下游不远是南口。因为这道峡谷是华北平原和塞外以远的交通要道,古往今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因为战略地位重要,所以这里历朝历代都设立管卡,因为曾经关隘遗址众多,所以被称为关沟。关沟的自然景色天下闻名,曾经这里有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叠翠,山水林泉石无所不备。我站在无数古人站立过的这片土地上,仰望无数古人欣赏的山峦。古人眼中的居庸叠翠,我看到的却是灰蒙蒙一片模糊,今人曾见古时月,今月何曾照古人。大好河山沧海桑田,真让人感慨系之 雪花还在飘飘洒洒的飞舞。 穿过京藏高速,进入东园东侧的山沟。顺山沟一路上行,翻过对面的山脊,就进入了虎峪景区。此时已经到了11:30,感觉需要补充能量了。一路上手台里不断传来领队关照殿后的炒饭的声音:“炒饭,到哪了?”“炒饭过G6没有?”听着炒饭炒饭的叫着,我想到的就是香喷喷的、加黄白分明鸡蛋的炒饭,我终于受不了了,听不下去了,必须得吃饭了,没有炒饭,我吃烧饼行吧。 雪花还在飘飘洒洒的飞舞。 吃完午饭继续行走,此时我又成为一个人。沿谷底上行,一路上有2011年百公里越野赛的路标,所以不怕走错路。翻过垭口不远,看到前队的后卫在整理背包,他说刚吃过东西,我估计也是听了“炒饭炒饭”的声音受不了了。至此我们二人组合到一起行走,直到今天徒步结束。到了虎峪景区谷底,往左转上行,到磨盘山,这段路我是熟悉的。那年我带队来探路,走到山谷尽头要爬坡时,脚下的小路走丢了,于是全队撒开找路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个时候不太实行轨迹,从开始徒步,只知道那一个区域有一座山,其他一切都是未知的,通过打听村民,通过观察,确定路线,然后走到哪里算哪里。不像现在每人都下载轨迹,一切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其实,我更喜欢那种形式的户外。
老西三岔村毁弃的房屋和庭院
大概14:00左右,我和后卫上到磨盘山主峰。雪花已经不飞舞了,只在山顶的岩石上留下一层洁白。 因山顶温蒂比较低,后卫的手机无法开机,手机里的轨迹也没法看到。于是用手台询问前队怎么走,前队说轨迹上的路很难走,荆棘和断崖较多,建议我们九仙庙下。九仙庙下撤的路我很熟悉,不想再走了。于是和后卫商量决定从北坡往西三岔村下撤。其实这个走法是我早就有的想法了前几年的某一天,山上铺满了积雪,我带队想从西三叉村上磨盘山然后往八达岭探路,被防火员死命拦住,无功而返。今天正好把这条线走一下。下撤一段以后,后队赶上来的老秦听到我们说话的声音也汇合过来,我们三个人用一小时20分钟下到110国道,然后沿柏油路往果庄赶路。三岔村距果庄村大概5公里的样子,因为怕赶不上16:00果庄的公交,最后两公里搭了一辆出租车。但到果庄发现时间还早,手台呼叫前队,告知刚刚离开果庄一公里。于是经和后卫商量,放弃在果庄乘车,把领队规划的后一段路——果庄倒锥臼峪也走了。 于是,三人继续行走,于16;30走到领队轨迹的尽头,完成今天的穿越。后卫看我们走过的轨迹说,减去搭车的两公里,我们走的实际距离,要比领队设计的多一点,整体穿越在30公里左右。 这一天多半时间都在雪花漫天飞舞中在山间穿越,很有诗意,很舒服。 这一天在30公里起起伏伏的山路上跋涉,很爽,很惬意。 这一天由于我没有轨迹,时时得到小齐领队的费心关照,很温暖很亲切。真是一位负责的好领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