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1763|回复: 39

[双板技术] 加拿大CSIA 16-17 新技术体系四纲领的推广和解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7 04: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irehawk 于 2017-1-27 10:58 编辑

加拿大CSIA 16-17 新技术体系的推广和解释


去年新的教学手册刚推出时,我曾发布过手册的pdf下载和一些初步的解释。现在随着雪季深入,我大致完成了技术部分的翻译,并且也对新的体系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会完全基于CSIA的理论体系,不掺杂私货和其他体系的解释,大可作为官方资料的整理和翻译阅读。


首先,新的技术体系由四大技术纲领组成。相对于旧的5S技能体系,这四大技术纲领是一套相对较难理解,不易记忆的陈述体系。在最初撰写时,这四段话是作为一系列涵盖CSIA技术理念核心的纲领缩写的。在CSIA体系中,对这四句话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新的四大纲领不是对旧5S技术的推翻,而是重新分类和总结,并且强调突出了几大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旧体系中解释每个技能之间关系的话语被浓缩到了这四句稍显晦涩的陈述里。另外,旧手册的物理内容也被融入了新纲领的解释中。



一. 合理利用所有关节辅助平衡,并获得控制外来作用力的能力。
Use of all joints helps maintain balance, providing the ability to manage forces acting on the ski and skier

(保持居中、灵活的姿态)


参考官方解释视频


滑雪者在滑行时需应对自身向下、向前的重力以及雪面和空气给的摩擦力这三种外来作用力。外力会不断变化,因此保持平衡(balance)需要自身的姿态的灵活,从而应对外力变化。保持平衡需要通过关节力量和肌肉力量的组合来实现,支撑重心的移动,并起到汽车悬挂一样的弹簧作用。最佳的平衡姿态是合力作用在雪板中央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追求的是一个居中的姿态(centred)。姿态不是一个固定的姿势,而是会随受力变化而不断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需要我们的姿态同时通过一个自然的姿势(natural alignment)保持灵活。这就需要脚踝、膝盖、髋关节和脊柱的参与。最终的平衡应是关节灵活性的结果,而非一个固定的姿势。


具体操作上,我们要确保:
  • 始终感受到两条小腿和鞋舌的接触(注意不是紧贴)。
  • 感受到足弓中间承重。
  • 持续地主动调整姿态,不要僵硬。



平衡是多个方向上的,分成前后、两侧、上下和旋转轴四个平面和轴。就前后平面为例,如果脚踝或脊柱是伸直的,必然会将平衡点移至脚跟或之后,也就是会使姿态落后。姿态如果落后的话,对雪板的控制能力会大大下降,体能消耗会加快,也更容易导致危险受伤。对新手和初级雪友而言,对速度坡度的惧怕,和缺乏正确的重心意识会导致习惯性的后座滑行。要把肩膀向前提到膝盖之上,同时使膝盖置于脚尖之上,感觉到整只脚都有受力,而非集中在脚掌或脚跟上。


灵活性是中高级滑雪者需要特别留意的方面。就如同之前发布的JF Beaulieu惠斯勒教学视频中JF反复强调的,要让关节灵活,不能锁死卡住。常见导致关节锁死的情况包括过度弯曲脚踝(比如紧贴鞋舌贴得过了),或者向前弯腰。打开关节,培养关节的灵活性是过渡到陡坡、复杂雪况时必须的。
GIF-TR11.gif

补充参考视频:
培养姿态
自然平衡
关节控制(Fr)
培养弹性(Fr)



二. 转弯由下肢和雪板设计带动。Turn is led by the lower body and the ski design
(转腿)







转弯有两种方式:腿部的旋转(轴转pivoting),或者雪板自身的设计。



转腿(turning the legs)就是大腿骨在髋关节内的独立旋转,这是改变雪板轨迹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转腿,可以实现对搓雪的控制。

雪板自身的设计(ski design)便是现在卡宾板自身的腰线设计形成的天然转弯半径。当雪板立刃后,雪板会弯曲并自动沿着轨迹转弯。当外侧板承重时,就可以体会到雪板自身的性能。



这两种转弯方式都会带来“上下身分离(upper and lower body separation)”的结果。上下身分离指在旋转轴上上身和下身脱离的关系。入弯时避免上身的内转、内倒,就会自然产生上下身分离,并在外侧板承重。



注意转腿的动作并不是一个我们在平时生活和运动中会经常遇到的动作,对大多数人来说会很不习惯。人本能的倾向往往是上身的旋转,比如肩膀的旋转和倾倒。这样的动作会破坏外板上的平衡,从而导致难以在板刃上平衡,直至搓雪打滑。上身带转的问题,包括髋关节主动带转的问题是贯穿从新手到高手都可能出现的。即便是高级滑雪者,也经常在入弯的一瞬间可以观察到有上身带转的动作。此时需要在动作的协调上下功夫。

GIF-TR21.gif



补充参考视频:
锻炼驱转能力
转弯通过性




三. 上下身分离容许反弓,从而刻住雪面。
Upper and lower body separation allows for angulation to provide grip
(立刃的根本是在外侧板中部平衡)


参考官方解释视频



平衡即是上下身分离”,而上下身分离的节点是髋关节,上身稳定,而下肢可以旋转雪板并同时立刃。在达成上下身分离之后,就可以在关节处形成角度,也就是反弓(angulation)。“立刃的动作即是反弓”,反弓使得滑雪者可以增加立刃的角度,并且增强在外侧板上的平衡。在转弯中,自然的姿态是分离和反弓的结果,形成在刃上的平衡。刃上的平衡使我们可以刻住雪面,减少侧滑(从而在陡坡、冰面上更稳定,不是为了卡宾),并产生方向的变化。


具体操作上,我们要追求朝外板(山下板)中部平衡,让肩膀保持与坡面平行。


和第二纲领所叙述得类似,分离、反弓的缺乏往往也是由上身的带转导致的。常见的还有“倒山”的动作,即肩膀朝上山方向的倾斜。转弯必然是需要一定侧倾的,但是这种倾倒应同反弓同时完成,从而在外侧板承重。上下身分离和反弓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否则都会影响到对雪板的控制能力。

GIF-TR31.gif







四. 协调的动作将雪板受力和滑雪者的动能在弯之间转换
Coordinated movement patterns direct the forces acting on the skis and the momentum of the skier from turn to turn
(学会动作的顺序)



参考官方解释视频




动作和肌肉发力的时机和顺序会对转弯产生影响。当两个弯之间,雪板和重心轨迹交叉时,动作必须按顺序依次完成。在雪板放平的瞬间是最容易旋转和控制的,同一时间滑雪者要达成新外板上的平衡。雪板的驱转(steering)是转腿、立刃角度的控制和压力控制三者的协调


具体操作上,滑行要有一种放开的感觉,追求动作的节奏和流畅性,从而使弯间过渡更轻松高效。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学会应该何时建立、何时释放板压。


很多滑雪者因为恐惧等原因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动作会操之过急,导致上身先动或者两板的分离或不同步。时机掌控的好坏也从转弯的对称性和形状能看出来,无论是大弯小弯,弯型都应该是圆润完整的。点杖是时机掌控的重要因素,随着出弯加强分离和反弓,点杖的动作会变得更容易。换刃的同时也是平衡变换的时机,将平衡从旧的外板上转移到新的外板上。

GIF-TR41.gif

注:Momentum这个词是中文应为“动量”,而非“动能(Kinetic Energy)”。但是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两者可以看做等同,而且动能一词在中文中的使用更为自然,故译作动能。



补充参考视频:
横向加速1
横向加速2(反思)(Fr)




最后要说的是这四条之间的关系。这四条每一条都是下面一条的前提。居中灵活的站姿(1)使得我们可以利用下肢转弯(2),下肢带转产生上下身分离,从而可以建立反弓,在外侧板内刃上达到平衡(3),随着外板内刃上板压的建立,我们在合适的时机出弯、释放,完成连续的转弯动作(4)。对于一位CSIA指导员而言,看到一位滑雪者会按顺序,首先从第一条开始分析,当一条基本达成以后,才会针对下一条进行锻炼。 因此双板技术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居中灵活的姿态”。而对2、3、4条的分析可以发现,双板滑行能犯的错误其实很少,无论是新手还是大神,最常见的无非都是“上身先转、先倒”的问题。




官方内容到此结束。
在我看来,滑雪这项运动可繁,亦可简。
繁,可至每个关节的具体动作(内旋、外旋),雪板不打滑的条件(平台角和雪况数据)。
简,可至区区几个发力动作(屈伸,转腿),和一条简单的意识(在外侧板居中平衡)。
就滑好雪本身,对技术有个直观的正确认识就足以练习了。如果你想同时还追求细节,或者有意教好他人的话,多少理解一些繁琐、难懂的概念是必须的。

CSIA的这四条纲领是写给教练看的,并不是大众一定要学习的。所以虽然晦涩,但并不需要大家完全理解。

如果你不是追求考级、追求严格标准的技术动作的话,只需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黑体字即可。这四条每条后面我提供的补充视频都是很好的官方教学,法语视频虽然不懂在说什么,但是其中提供的练习还是非常可取的,大致意思不难理解。如果你想遵循CSIA体系练习或者考级的话,建议再去下载教练手册再看一看原文和本文中没有提到的具体练习列表。

在CSIA的体系以外,其他体系会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这些体系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到了高手水平往往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如果希望遵循体系学习,我建议选定一个体系后,就在同一个体系内发展。C,P,NZSIA在动作原理和解释上比较相近,相对互通,奥地利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体系之间差异比较大,并不建议混合学习,对于动作的解释上确实会有相互冲突的情况。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7 05:39:40 来自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好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7: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奔钉 于 2017-1-27 08:20 编辑

算是新年第一帖吧,感谢少侠。感觉最大的变化是将原有的压力控制与动态站姿结合起来了,描述为获取外力控制。大概是为了避免理解为主动对雪板施加压力吧。修改之后的体系更为强调dynamic,从而可以增强地形和雪况适应性。相比之下,目前我们对滑行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还是过于单一了。

点评

主动施压这一条以前也确实是有的,滑AP的时候要保证外腿伸展,在以前算是压力控制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确实感觉这次的改变比以前相对泛泛的5S更推崇CSIA自己的滑法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8 00: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7: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aoJiannan 于 2017-1-27 07:40 编辑

早起先顶,然后再仔细研读。。。。

哈哈看完了,非常精彩,确实有点“晦涩”,关键是记不住哇! 这两天我整理下PSIA的5 fundamantal,推广下P

点评

期待  发表于 2017-1-27 23: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7: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拉布 于 2017-1-27 12:24 编辑

大块头,赞。
内容很丰富,够好几天消化的啦

点评

眼睛真尖~你说的对,这个问题我在文里还强调了。已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7 07: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7: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拉布 发表于 2017-1-26 18:36
大块头,赞。

然后拍砖。

眼睛真尖~你说的对,这个问题我在文里还强调了。已改。

点评

好快[大拇指]  发表于 2017-1-27 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8:30:41 来自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牛了,这个春节好好膜拜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9: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9: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渴求技术进步雪友的过年大礼啊,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