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太行山里,随便走进一处村庄、湾子,总会发现在大树旁,稻场边,院子外,一座座碾房或磨房。这个作坊传承上百年甚至千年的行当正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已经逐渐被历史车轮所淘汰,最终总会走出我们的视野,留在记忆中。小时候,每逢假期或放学后没事的时候,经常看大人们磨面,有时还帮忙赶赶毛驴,扫扫磨盘等力所能及的活儿,碾子一般建在室外,这里也就成了农村人传播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有时候,队里牲畜紧张,就只有用人力推磨了,往往需要全家上阵,三五人才能推动,几个小时下来都是累得精疲力尽了,有的时候就需要夜晚加班,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赶着一头蒙着眼的毛驴拉着石碾,通宵达旦的忙一晚上。驴在磨面碾米时必须给眼上戴“捂眼”,因为碾米时在原地转圈,时间稍长就会发晕发昏,戴上暗眼看不见外面的东西,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症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现在大部分村子通了电,村村镇镇基本都有了磨面、碾米机,而现在石磨、石碾,除了人们磨碾一些零七八碎的外,基本用不上了,但作为一种在长时期在历史上曾对人类有过很大贡献的石磨石碾,有必要在镜头中展示出来,成为一个见证,一个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