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暗香888 于 2017-3-1 12:20 编辑
人在旅途 心在路上 ——京西古道穿越
鸡年的正月即将过去,自正月初五山西忻州滴水崖之行之后,再次出行的渴望早已在我心中悄悄地滋生和膨胀。自从踏进户外,仿佛结识了人生中一位难得的知己,在生命的旅途中,行走在户外的路上,眼前所有的一切,甚至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充实与悸动,心灵此时不再寂寞。 2017年2月25日,鸡年正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任丘绿野的25位驴友在新年,春风,阳光,喜悦的陪伴下驱车前往北京市门头沟区,开启我们新年的第一次文化之旅——京西古道穿越。 京西之山,统称西山。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地山路石道上往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远至内蒙古、山西等地的商旅道路。京西古道东西走向,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连接着纵横南北的各条支线道路,由南道庞潭古道、中道玉河古道、北道王平古道三条古道组成。京西古道承载着商道、煤道、香道、军道,纵横交错,互通有无,如一张大网覆盖门头沟全境,道路多且长,其中商道的历史遗迹最多。几百年过去了,如今虽然显出残败的颓相,但古韵风情犹在。 此次我们穿越的始发地是玉河古道的圈门。在窑神庙公园整修小憩后,我们便沿玉河古道开始了一路西行的穿越。
我们此次出行活动的领队是我们任丘绿野版版主友哥,收队是我们任丘绿野骑行领队冰火。两位领队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先来说说友哥,除了作为活动的总领队,友哥还担任了此次出行的摄影师,脖子上挂着七斤重的单反,一路走,一路拍照,其中辛苦只有自己能够体会,我此番游记中所有照片均来自友哥佳作。除此之外,友哥还担任我们此次文化之旅的导游,一路走,一路讲解,比如,当我们走在玉河古道的东古道段和西古道段保存非常完好的石道上时,友哥让我们仔细观察石道上石头的铺设,虽然山路陡峭,但石道上石块铺的非常平整,而且每隔一米就有竖截石横拦,友哥告诉我们之所以这样铺设,是为了防止平铺的石块因雨雪松动而下滑,同时也加大了载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在还没有手刹的遥远古代, 这种方式也有效地阻止了车轮的后滑。在赞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 我也不得不对友哥的先知先觉暗自钦佩。我们时而也向友哥提出一些问题,友哥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有问必答,耐心之至。这样的领队我们除了为他点赞,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瑞姐一直陪伴冰火领队默默地走在队伍最后收队,她们不愧是友哥的得力助手,出行军功章一定有你们的一半! 一路在走,一路在得到,行走即读书,古道文化与神韵在不断地充实着我的大脑,虽然初春乍暖还寒,路上还有片片积雪, 但沿途景色依然很美。枯藤虽枯,老树虽老,但依然散发着它们特有的神韵。
玉河古道西段,在距峰口庵关城西南百余米处,在只有13米长,1.5米宽的岩石上,密集着大大小小 、深浅不一的蹄印百余个,纵深约十几厘米,最深的逾半尺,这就是京西古道令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处震撼人心的景观——蹄窝奇观。由此可以想像,在过去交通很不便利,煤炭和货物只能依靠马、驴、骡、骆驼来驮运,运输是何等的艰辛!
在峰口庵的垭口,顶着山顶七八级春风,我们成了绿野旗帜护卫队,玉河古道的穿越行程至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峰口庵我们开始转道石佛营,从玉河古道翻山越岭经道须村、西马各庄、东马各庄、长长的盘山公路,一路向北直接跨越到王平古道的韭园村,为的就是去寻找坐落于王平镇西落坡村的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马致远的故居。为了去作者家切实感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的意境, 这一路真可谓是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
从盘山公路向远处眺望,有这样一幅壮丽的景色,友哥用相机将它完美的记录了下来。
傍晚,当最后一抹夕阳温柔地亲吻大地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此番古道穿越的终点——马致远故居。此番穿越行程二十余公里,穿越时间整整九个小时,跨越京西两大古道——玉河古道和王平古道。
再回首,百年来,夕阳西下,依然——小桥流水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