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梦幻黄 黄,是油菜花开的颜色,每个景点都有那么一片片,本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经济作物。当你来到江岭时,这已成为观赏作物。这里有山峦起伏,有梯田层层,山上和山谷都种满了油菜,此时正是花开季节,满山已形成黄色海洋,似翡翠镶嵌着黄金。 从山底与山上,可以乘坐当地的免费摆渡车上下,当然你是买了门票的。为了照景,我们步行上山,昨晚下过一场雨,因此地面很湿润,空气也格外新鲜。一路祈祷着老天别下雨,让心情更加舒畅,让相机能留住这难得的美景。近一个小时在临近花的海洋里漫游,走走停停,摆摆拍拍。油菜花地中,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游客。在其间穿行,拍照。茫茫一片花海,易闻其声,难见其人。随着山势的升高,油菜花梯田的气势逐渐显现出来。 在江岭山顶一号观景台居高环视,群山起伏连绵,梯田如链似带,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如同徽式房檐,不远处山谷盆地里的小河边聚集者几个小村,白墙黛瓦掩在黄花绿树间,分外温柔可亲。而大片大片金黄色的花、高高低低绿色的草树、徽式特色的白墙灰瓦,游人携带的各色雨衣雨伞,组成色彩绚丽的田园风景,十分耀眼,再加远处高山平湖云雾缭绕,真如处身于世外桃源组成绝美的画卷中,真的很美,恍若天上人间。 当地人把黄花夹带的一两朵刚开的粉红色桃花用藤编制成花环,卖给游人。而也有人想自己编制,但黄花是脆弱的,轻轻一拔花瓣就掉了下来,一地金黄。 虽然没赶上晴天阳光明媚,看不见油菜花金光灿烂的绝世佳境。遇到阴雨天也有它的梦幻之觉。那天时散时聚的雾气,不断变换的云海,让身边的那一成片成片的金黄色,夹带着绿草白墙灰瓦,时隐时现,呈现不一样的幻觉和景色。有一时间云海袭来,眼前一团团白雾,眼前的景象朦胧,让人仿佛身在仙境。 说起油菜总是和我们吃的香菇油菜相提,其实是同科不同种的两种植物。南方的油菜适合在潮湿地带生长,一米多高,杆子很挺。油菜在含苞未放的时候,嫩茎及叶也可以当作蔬菜食用,花朵凋谢后,油菜籽含不饱和脂肪酸,可压榨成健康优质食用油。杆和叶是优质饲料。 据说,天津在泰达城市公园,正在精心养护刚刚栽种的油菜花苗,4月初这里1.6万平方米原先草坪地上将变成油菜花海,一幅春日江南美景在北方都市呈现,从婺源回来,这景象好像只能哄哄孩子罢了。 婺源的花,婺源的景,季节性的给这片偏僻的地区带来了生机。这里的生活本应该是宁静的,却因为我们这样的众多的他乡人闯入,变得有些浮躁和不安。而当地人也不怕此刻的杂乱,摆摊设点,经商致富。连一个樟树树枝按照粗细现场锯一段约0.5厘米厚的就能获利1-10元,经济社会让朴实的农家人学会了经营,学会了致富。咱不是吃货,当地的特色小吃只看见有绿色的清明果,卤豆腐(臭豆腐),甘蔗汁,梅干菜酥饼,红红的辣椒酱,还有现炒现卖的“婺茶”,这些让古民居里商业色彩浓厚。然而,小巷子的安静会随着旅游淡季而复生。 回程道上,途径瓷器名镇景德,简简的看看制陶过程,逛逛景德镇名瓷卖场,价格吸舌,只摆不用。 最后回到九江已是下午近六点,离火车开车时间还有近三个多小时,又去趟位于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的烟水亭,这里是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可惜关了门。在外面转了转,又坐公交车浏览了围着湖边的商业街夜景,直到车站。坐夜车次日一早到达北京西。走地下倒地铁,从北京南回到天津。结束导航。 要说感悟,可能还是景点人造的痕迹重了点,很多景象和建筑一看就是新建的。在通票的票务管理上,当地人是聪明的,票卡是不能转借他人的,因为在买之后,进入第一个景区时需要把卡和持卡人的指纹绑定,之后进入其他景区时,刷卡后必须验证指纹才能进入,不像我看到的打眼或撕票根,让你根本无法逃票钻空。 作为摄影爱好者,拍摄美景的同时,也应有美女及艳丽服饰的陪衬,让作品充满活力。但时间都浪费在摆姿弄态,相互拍照之间,也少逛了好多极佳机位,难有静下心创新的灵感。还有就是我们出行的是一个网上户外团体,总有一两个网友误点耽误大家行程。由于是大型旅行车,只能在大景点停车,多线多点的旅游路线,沿途的景点也无法停车观赏,加上路途车多路堵,时间总是感觉过的太快,还有很多好地方,如汪口、月亮湾、卧龙谷等顾及不到。 这次可惜没和同学一同去到上饶的三清山看看,更可惜到了九江没去闻名的庐山游览。 如此景点,适宜独行,仔细游走,慢慢品味,能有机会,简装重来。 总之,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地处偏僻山乡的婺源很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在这里,粉墙黛瓦徽派流韵,小桥流水青石板巷,世外桃源油菜花香构成此地美妙的风景.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独具风情,一路上虽然小雨不断,游览中大部分还是没下的,也没影响照相,观景,只是要离开江湾结束此行程时,下了一阵较大的雨,老天还是长眼,证明我的人品了。 此次旅程,还是跟随《枪骑兵户外》,省去了买票,换场的烦恼,一路顺利归来,这也凝聚这领队的辛苦和全体团员的合作和配合,此趟不虚此行。 虽是“走马观花”也应“心满意足”了。回味此行,宛如一个梦境,作为游走与田园花丛中的梦中人,却不愿从里面出来。但愿你不要唤醒我,让我远离烦躁的高楼林立,人车如流的城市。 写于2017年3月22日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