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猛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安全] 这只队伍在风雪中的位置和云南队差不多zt一楼可以忽略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23:03:44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花木通幽 发表于 2017-5-28 20:33
他们为什么都喜欢把东西放在帐篷外面?有什么讲法吗?我反正是除了垃圾,都在帐篷里面。 ...

又看了一遍,三人挤一单人帐,东西是放不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7-5-28 23:24:18 | 只看该作者
唯岳 发表于 2017-5-28 22:48
眼看快到山顶,风忽然就大到站都站不稳了,有几个人绑很好的包罩竟被吹飞,走后面的甚至一度只能匍匐…… ...

不是这个队的~

点评

在同样的气象条件下不同队伍遭遇应该相同,大风不会只刮走这个队伍的背包罩而留下那个队伍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9 0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7-5-29 00:55:58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微醺的岁月 发表于 2017-5-28 23:24
不是这个队的~

在同样的气象条件下不同队伍遭遇应该相同,大风不会只刮走这个队伍的背包罩而留下那个队伍的。

点评

背包罩有的只是一圈松紧带套住的,容易吹掉;而有的是有搭扣、绑带的,吹不掉。走这样的路线,应提前考虑背包罩的牢固性,该换的要换掉。不过也有的人即使有绑带、搭扣也懒得用,仅套上就走,这样的吹掉也不值得可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9 08: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7-5-29 08:31:49 | 只看该作者
唯岳 发表于 2017-5-29 00:55
在同样的气象条件下不同队伍遭遇应该相同,大风不会只刮走这个队伍的背包罩而留下那个队伍的。 ...

背包罩有的只是一圈松紧带套住的,容易吹掉;而有的是有搭扣、绑带的,吹不掉。走这样的路线,应提前考虑背包罩的牢固性,该换的要换掉。不过也有的人即使有绑带、搭扣也懒得用,仅套上就走,这样的吹掉也不值得可怜~

点评

鳌太神器之一是绳子,各种用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 1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7-5-29 09:36:09 | 只看该作者
此时全身湿透肚子饿得咕咕叫,体温在快速流失,我当机立断就地扎营,就在山峰斜面搭起帐篷,这时老常和深圳飞利浦也来了,但是飞利浦已经明显失温了,我问他装备呢,说塔1扔了,我惊呆了保命的装备扔了,我把自己的保温纸让他裹上,3个人钻进一个单人帐只能坐着,我从防水袋取出后一套干衣服换上,当我取出睡袋时心都凉了,睡袋就是从水里捞出来的,md黑岩压缩袋不防水的,在家什么都想了,这可是千元的黑岩啊!无语了!

老常和深圳飞利浦不是他们4人队的,临时组队了。帖主实际上已经从4人队中因自己感觉失温而就地扎营掉队了,而且选择的是山峰斜面(背风处),这是要点:宁肯掉队也避免身体继续失温并保存体力。如果他继续紧跟前3人,就是云南队出状况的情况了。且这时他还救助了其他人。别小看薄薄的带反光层的救生毯,其保温隔湿作用在很多地方是证明救助了许多生命的。之后实际上前队3人也不久扎营了。等体温恢复体力休息后,帖主追上了前队。这时量力而行。帖主“阿拉小晖子”也是上海驴友,和云南队遇到的“上海人”都来自没有山的上海,从登山经验来看,未必都有云南队出事的队员丰富,这也说明户外量力而行、做好功课、遇事冷静的重要性。不遇突发事件时,大家可以很嗨,但是遇到突发状况,再好的体力也要懂得保存在好的身体状况下(比如不失温、不受伤),救生装备很重要,团队合作很重要(但是即便小晖子不遇到老常和深圳飞利浦,我相信他也能扛过去,因为他选择独自留下后并没有从老常和深圳飞利浦那里得到救助,反而是帮了别人,此后自己又在恢复后按计划追上前队汇合。)。核心的核心是冷静应对,知道自己的状况而不盲目跟从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7-5-29 09:52:47 | 只看该作者
晚上外面刮起了暴风雪,声音尖叫着不停从耳边划过,温度大概下降到零下二十度,帐篷里温度也在下降,我把自己最后一罐气拿出来取暖,帐蓬里一下子暖和多了,一个晚上我和老常轮换看护炉头,飞利浦也慢慢缓过来了,我脑子想着自救方案,漫长夜晩在气罐摇不出火中天亮了。
第五天,早上外面还是大风大雪,我必须今天赶上快车他们。
他虽然和老常和深圳飞利浦临时组队,但还是信任自己的队伍。在晚上3人挤1帐篷里轮流取暖时,就是在想自救方案。等第五天早上尽管外面“还是大风大雪”,但体温恢复了,体能恢复了,他决定“必须今天赶上他们”,这是一个有自信的驴友,在评估自己的状况后作出的决定。可以预见,他判断前队3人也应该扎营了,而且风雪没停可能还在扎,因此自己能追上他们。如果赶不上,或者半路遇状况,仍可灵活采取就地扎营避难计划。照片中可以看出4人队的组合,帐篷颜色都一样,背包罩都一样,除了小晖子其余3人都带着护膝,全部双杖。这是一支追求稳定、装备精良的队伍,相比云南队追求速度忽视防护是更适合应对特殊状况。



阿拉小晖子1.jpg (65.97 KB, 下载次数: 0)

阿拉小晖子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7-5-29 10:00:12 | 只看该作者
从小晖子的就地扎营帐篷来看,位置在斜坡背风处,但离山脊也不远。这样地方扎的帐篷就容纳了3个人恢复体温(深圳飞利浦就是在里面获救体温的)。云南队那队夫妻,按其自述准备了很长时间装备,因此两人即便自行脱队扎营也完全强过阿拉小晖子1人帐篷带3人队扎营吧。侥幸心理,逞强心理是户外安全大忌。云南队出事的还是活动组织者。

阿拉小晖子帐篷.jpg (56.38 KB, 下载次数: 0)

阿拉小晖子帐篷.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7-5-29 10:04:30 | 只看该作者
当我翻过塔3峰,远远看见在西塬3200米山背面斜坡雪地里二顶红色帐蓬,那不是我们的红帐蓬吗,我不顾脚下山路难行边喊边奔向红帐蓬,前两声叫被大风大雪覆盖了,没有一丝回音,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不是我们的帐蓬?他们弃帐走了?还是⋯?,离帐5、6米第三声叫"快车⋯云帆⋯冰山"
,听到了久违的声音"小晖子",是他们!是他们。...
走散后的再聚万分激动,像久别老友说不完的话,外面狂风暴雪肆虐,帐蓬里面兄弟们述说着走散后焦急盼望的心情,我也把自己的当时危险处境一一说给他们,随后大家决定天气好了再走,就这样我和云帆挤一个帐篷睡一个睡袋,渴了烧点雪水,饿了吃点干食。

阿拉小晖子归队.jpg (61.96 KB, 下载次数: 0)

阿拉小晖子归队.jpg

点评

可以看出归队时,另3人队的帐篷也是在斜坡处(背风),雪水是水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9 10: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7-5-29 10:05: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suhsu0812 于 2017-5-29 10:06 编辑

可以看出归队时,另3人队的帐篷也是在斜坡处(背风),雪水是水源。
40多小时的休息又满血复活了
说明休整的重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7-5-29 10:12:10 | 只看该作者
大爷海3590米,弟兄们11小时25公里的奋力前行,就是为了这一刻给家人报平安。
休息后“满血复活”,重装雪地平均时速达到了2.4公里。
七天六夜生死穿越,安全抵达西安才是完成。这也是我最艰难的一次徒步,也是最危险的一次徒步,穿越途中经历了出乎意料之外的种种艰难,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我们当时的认知和预判是正确的,也由此使我们更深的体会到:优良装备、良好体能、坚强的毅力、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一定要敬畏大自然。
但从“阿拉小晖子”过程中拍的那么多照片来看,他没有惊慌,甚至表情一直很镇定、放松,甚至带着微笑。光看照片不看文字,你不知道他经历了那么多危险。

点评

这支上海队确实不错,不过小晖子掉队和其他三人没联系,其他三人也没有主动寻找,如果小晖子真有意外,这一夜风雪就死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9 10: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