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凯 于 2017-8-11 23:56 编辑
23日,离开虎林市,沿密兴高速去往兴凯湖新开流景区。兴凯湖在黑龙江省东南部,距密山市35公里。
兴凯湖保护区总面积为2248平方公里,周边开发了大小若干景区、景点,比较成熟的是新开流景区、莲花景区、当壁镇景区。新开流风景区与当壁镇风景区分别位于兴凯湖的东西两侧,莲花风景区位于两者之间。因为我们是从北向南走,所以先到新开流,再去当壁镇,这样不走回头路。
“兴凯”,满语的意思为“水耗子”。兴凯湖是65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造成地壳陷落而形成的,原为我国内湖。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后,兴凯湖成为中俄边境的界湖,其中北部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部属俄罗斯。该湖略呈椭圆形,共有九条河流注入,湖水从东北方溢出,最后流入乌苏里江。
花10元钱,登上观景台,眺望兴凯湖。兴凯湖新开流景区观景平台,是集观景、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设施,总占地面积122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60平方米。观景台的外观,似停泊在码头的巨轮;观景台共有三层,顶部的造型即像鸟之双翼,又像分离的贝壳;平台宽大敞亮,环绕四周,大小兴凯湖可一览尽收。无论你走到观景台的哪个角落,都可拍摄出兴凯湖之烟波浩渺,兴凯湖之大气磅礴的片子。此观景台已成为新开流景区的的地标性建筑。
兴凯湖由大、小两湖组成,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虽然离得很近,但景观各有千秋。 兴凯湖新开流景区位于大、小兴凯湖中间,在这里我们既可观大兴凯湖,又可赏小兴凯湖。大小兴凯湖之间隔着一条长约90公里,宽约1.5公里的天然湖岗,涨水时相通。湖岗上是茂密的兴凯湖松、橡树等树木,林间的落叶覆盖了地面,似铺着厚厚的松毯,踩上去松松软软。新开流古文化遗址就座落在湖岗上,遗址面积约2.4万平方米。1972年发掘了其中的28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墓葬32座,渔窖10座,并出土了大量以鱼鳞纹、网纹、波纹为特征的陶器和以渔猎工具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经测定和树轮校正,距今已有6080±300年了。
小兴凯湖是我国内湖,又名“达巴库湖”,满语意为“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小兴凯湖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4.5公里,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其湖水平静,水面如镜,温柔恬静,湖上建有水上别墅、栈桥,可见鱼跃鸟飞,帆影点点。
大兴凯湖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为1220平方公里,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90公里,周长400公里。其湖水烟波浩淼,天水一色,横无际涯,气势磅礴,被称为“北国绿宝石”、“东方夏威夷”之美誉。
起风了,大兴凯湖岸边已经鲜见游人了。
记得2015年来时,这里时登游艇游湖的简易码头。日经风吹浪打,如今已经破烂不堪了,也许已经废弃了。
这次到兴凯湖,我们住在“裕鹿集团兴凯湖康养基地”,院子外表是很不起眼的旧楼,没想到院子很大,一栋栋形状各异的别墅,面向兴凯湖湿地公园。因为游人少,房间的价格很便宜,我们两家“包”了一栋别墅,当了两天“土豪”。
坐在屋里,赏浩渺湿地。
去往兴凯湖的大桥,气派!
24日,离开兴凯湖新开流景区,去往兴凯湖当壁镇景区。历史上,当壁镇曾是著名的“东方奇镇”,曾经“十里当铺,商贾云集”的繁华。当壁镇之所以取名“当壁”,是因为当时小镇里都是当铺,“壁”字则是取古代钱——“璧”字的谐音字,小镇因此而得名,当时人称此地“快当别”。
1875年曾由清兵驻守与俄国人进行贸易,1889年开始有居民居住。到1912年人口陆续迁入,镇内也有了商业的雏型。至1917年人口逐渐增多。1927年,镇内初具规模,南北3里,东西4里,镇内店铺成行,日益繁荣。中苏贸易开始兴隆,中国主要以大豆出口换回日杂用品,这里的繁华期从1926年持续至1934年。1933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边陲,逐步实行了边界封锁,从而使中苏之间贸易受到限制。
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密山市建立当壁镇对苏贸易口岸,从此当壁镇日益繁荣。从1985年起,黑龙江垦区的八五一零农场开始在当壁镇发展旅游业,并以其美丽自然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各地的游客。1992年黑龙江农垦总局在当壁镇设立经济合作区,并于2000年发展成为省内唯一一家以旅游为特色的开发区。如今当壁镇已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与国际贸易的边境重镇。
高大的鸟型大门里是”农垦当壁镇旅游区“,门票40元/人。
记住,景区周围有当地人拉你去农家乐吃住,一定跟他讲明条件后再跟他走:第一,先让他带你进入密山口岸里参观(自己是进不去的,要有当地人担保);第二,让他带你进农垦当壁镇景点,不花门票钱;第三,到饭馆一定自己亲自到后厨点菜。
农垦当壁镇旅游区位于兴凯湖最西端,这里毗邻国家一级陆路口岸“密山口岸”,口岸内有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的最小边界桥——白棱河桥,口岸外有中俄边贸商品一条街。旅游景区内有王震将军陵园、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湖滨鹿苑、兴凯湖大白鱼繁育基地和生态农业观光园。紧邻兴凯湖的湖边有农家乐,到湖边沙滩戏水、晒太阳都很方便。
进入当壁镇旅游区,一定去”活鱼宾馆“吃兴凯湖的大白鱼,大白鱼是兴凯湖的特产,其色白如玉,体形颀长,鳍尾发达,有的个头重达七、八斤,以善游著称。兴凯湖的大白鱼、乌苏里江中的鲑鱼,绥芬河中的滩头鱼并称“边寒三珍”。清蒸的大白鱼的确好吃,肉嫩味鲜,清香爽口,名曰“赛蟹肉”。图中下面三个菜是饭店的套餐菜。
2015年我们就是在这家吃的,当时宾馆建在湖边上,通过小桥才能进入饭店。现在他们已经搬离岸边,盖起四层小楼。
去往兴凯湖边,路边有这样一个石雕,上书“琴海岛,兴凯湖金色沙滩”,下面坐着一个怪怪的人,是谁?铁拐李?下面石头上的书刻是这样介绍兴凯湖的“兴凯湖是火山喷发、地壳陷落而成,唐代被称为湄沱河,盛产湄沱之鲫驰誉中外。因其位置靠北、浪声如琴、广袤如海、故金代又称北琴海。清嘉庆年间改称兴凯湖。兴凯为满语,意为水往低处流。兴凯湖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现为中俄界湖,北属中国,南属俄罗斯。”
走过林荫小路,来到湖边。看到这场面,我立马就惊呆啦!岸上、水边全都是人。或许是周日,或许是暑期,或许兴凯湖距离密山市近,到兴凯湖当壁镇景点旅游的人太多了,幸好我们没有住在这里。
代表兴凯湖标志的大白鱼石雕下面,总是挤满游客,相互之间谁也不让谁、谁也不认识谁的挤在一起“合影”。没办法,我只能远远地用手机拍一张留个念想吧。
“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内,有王震将军开发北大荒建设纪念馆、纪念碑等,有老一辈革命将士不畏艰难险阻的爱国主义、开垦建设北大荒精神。
此次边疆行,从黑瞎子岛出来后,一路经过胜利农场、八五一0农场、八五七农场、兴凯湖农场等等,我们就走进了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不知不觉中追寻着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1958年,王震将军曾率十万将士云集北大荒,开垦建设东北荒原,到了1968年,荒原变良田,好一片翻天覆地的景象啊!北大荒是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拓荒诗篇。百万人的青春在这里激荡,命运在这里交响。历经漫漫岁月、雷电风霜,镌刻出英雄的北大荒群体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庄严雄伟的北大荒纪念碑,位于整个纪念园的核心部分。纪念碑的主体高度是9.9米,纪念碑的正面题写有“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纪念碑的背面刻有碑文,碑文主要记述了:1947年始,垦荒志士挺进……。1958年春,王震将军率将士十万云集密山,茫茫沃野沉寂千年而萌苏,云云众生不顾生死而耕耘,……四十载之酸辛,三代人之苦斗……。宇内闻名,旷世绝前……。拓垦者英名常念,逝者如斯,北大荒精神永存!
纪念碑的左右后侧,有两个巨幅浮雕。左侧浮雕表现为:1958年,王震将军率领十万转业官兵刚来到北大荒时,杂草众生,野兽出没,而且农用工具也相当的简陋;右侧浮雕表现为:1968年,知青和支边青年来到了北大荒时,与五十年代就截然不同,在他们的前面是麦浪滚滚一片丰收的景象,使用的农用工具也先进了,有了飞机、拖拉机,建起了粮仓。
两个浮雕的背面是王震将军曾经写过的一副对联,“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密虎宝饶指的是密山、虎林、宝清、饶河及三江平原一带。
“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当地人称“王震将军纪念馆”。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是一座经国家农业部和黑龙江省文化厅批准立项,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兴建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历史及其环境物证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记录了北大荒的历史变迁,设计了北大荒的未来前景,博物馆是一部缅怀先人,教育今人,激励来者的教科书,使北大荒精神得以弘扬和传承。
我们到时,纪念馆已经闭馆,这张照片是2015年参观时拍摄的。
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建筑面积607平方米。进入纪念馆大厅,是王震将军半身汉白玉塑像。馆内陈设着王震将军在北大荒开发建设初期的一些珍贵图片,王震将军当年使用过的劳动工具、书籍、衣物等历史文物。
在纪念碑的左右侧有青铜浇筑的雕塑。
“大荒初拓”,表现了农场建设初期的生产场景,这里有锹、镐、扁担、抬框和犁。其中,扁担和抬框是当年建设云山水库时所用的劳动工具,犁是王震将军与拓荒者共同改造后的犁。
“艰辛岁月”,用军服、军壶、军号等物品的造型,表现了王震将军和拓荒者们从硝烟滚滚的战场,直接开到北大荒,开垦建设的场景。
密山口岸,位于当壁镇兴凯湖旅游度假区西南1.5公里处,距俄图里洛格仅2公里。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苏两国政府确定密山——卡缅雷博洛夫口岸,为国家一类客货口岸。密山口岸始建1989年,于1992年竣工,1993年正式对俄使用。现代简约风格的建筑联检大楼,平面直铺,南北对称,占地面积4240平方米,这里有中国海关、检验检疫和边防检查于一体的联检大楼、有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中的最小界河桥——白棱河桥。
走进密山口岸,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是“第312号”界碑,左侧是密山口岸通往俄罗斯卡缅雷博洛夫口岸的公路,右侧横卧一块写有“白棱河桥旧址”的巨石。白棱河就在巨石后面5米处。
白棱河,原名吐尔必拉河,属奎屯必拉河支流,发源于密山境内王胖子沟,界河段18公里,1860年以前属中国领土。1861年,咸丰皇帝派仓场侍郎成琦为钦差,会同吉林将军景淳到兴凯湖勘定国界。谈判时,中俄双方地图均无“白棱河”标示。当时,中国吉林地图在兴凯湖西南标写“白珍河”,而俄方地图在兴凯湖西北的这条河流标写“白志河”,双方发生争执,清方代表迫于压力,屈辱地签署了《勘分东界约记》,承认奎屯必拉河支流吐尔必拉河是白棱河,为两国界河。
白棱河全长不到20公里,最窄处50厘米、最浅处50厘米,两岸多为灌木丛、柳树。这条九曲十八弯的小河,像玉带一样把中俄两国划开,成为两个大国的界河。
白棱河上原本无桥,建国后,中俄双方边防部队为方便会晤,在各自一方架了宽不足1米,长不到10米的简易桥,中方一侧是有护栏的铁桥,俄方是无护栏的石板桥。桥中心双方交界处,断开了10厘米左右的缝隙,即为国界线。这座桥就是“白棱河桥”,被世界吉尼斯记录列为“世界上最小的界河桥”。
现在,白棱河上的简易界桥已废弃了,俄方将属于他们那段桥拦腰切断,剩余中方悬空的半截桥,使该桥成为真正的断桥,中方段仍保存着原貌,四周用铁栅栏围住了。界桥上写有“1916年9月煤机厂制”字样(1916年9月,搭建简易木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小桥是1972年由鸡西煤机厂建造。)
密山口岸开通后,1991年,双方为了方便贸易往来,商定由中方修建了永久性公路界桥。1992年4月8日竣工使用,新桥长30米,宽12.5米,是中俄边界上最大的永久性公路界桥。
仔细看,照片左侧是口岸公路大桥,白棱河桥与公路大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夜深人静时,它们会默默地相互倾诉那段屈辱的历史和今日的辉煌吗?
24日下午离开密山当壁镇,沿G10高速去往绥芬河市,当晚7点到达绥芬河市。
25日上午,我们来到绥芬河口岸。前面三角型的国门早已经不使用了,现在用于参观游览;后面的门字型建筑是使用中的“绥芬河国门”。
绥芬河口岸位于301国道东端中俄边境线上,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波格拉尼奇内区陆路接壤,是国家一类口岸,担负中俄贸易进出口中转分拨和客运任务;同时也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通往日本海的唯一陆路贸易口岸。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230公里,有一条铁路、两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通过俄罗斯的海参崴、纳霍德卡港口,连接中、俄、日、韩、朝等国家和地区陆海国际大通道的关结点和枢纽,是中国参与东北亚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窗口”和“桥梁”,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
口岸内的界碑,不知什么原因,此界碑没有注明碑号。
从绥芬河国门出来后,到中俄贸易交易市场逛逛。
绥芬河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1999年6月,经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设立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2013年,绥芬河市已正式被国务院批复为中国首个卢布使用试点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允许一种外币在中国某个特定领域行使与主权货币同等功能。
琳琅满目的俄罗斯工艺品。
东宁地处东北亚经贸大通道中、俄、朝三角地带的中间环节,是我国距俄罗斯远东最大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最近的一级陆路口岸,东宁口岸将301国道、绥满铁路这两条中国东部的交通大动脉与俄罗斯联邦公路连接,东宁路网纵横、交通便利。 东宁口岸自1990年开通以来,中俄边境贸易、旅游业日趋活跃,进出口货运量、进出口总值和边境旅游出入境人数始终名列全省沿边公路口岸首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和派出人数连续七年居全省前列。
到达“东宁要塞”。
1932年——1945年,侵华日军历时十余年,在东起吉林省珲春,中部经黑龙江省中苏边境,西至内蒙古海拉尔(今呼伦贝尔)和阿尔山5000公里的边境地带,共修筑17处要塞,要塞群共约1700公里,共有8万个永备工事。此外,还包括数以千计的永久性地下仓库、电站、通信枢纽部、给水站等附属军事设施和大量二、三线一般阵地和野战阵地及军用机场、军用铁路和公路,工程巨大。日本要塞所有筑垒都构筑有钢筋混凝土工事、永备火力点,有钢帽堡、装甲观察哨及土木质火力点,有步兵掩体、机动战壕、反坦克壕、连环铁丝网和防步兵地雷区,有弹药库、粮秣库、发电站、给排水系统和浴室等,有以班、排为单位的兵室、会议室、医务室、厨房、电话机房和军官指挥所,有电动钢轨运输车和专用通道、竖井、通风口等。为防备飞机轰炸和大口径重炮轰击,地下要塞都是从坚硬的岩石山体中部或底部开掘,洞口顶部和四周还浇筑混凝土,一般厚1-2米。在完全保密条件下设计施工,并强征中国劳工320多万人,造成100多万劳工死亡。
“东宁要塞”,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三岔口镇。要塞北起绥阳镇北阎王殿,南至甘河子,正面宽110多公里,纵深达50多公里,有“东方马其诺防线”之称。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是苏联远东战役第一枪打响地,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地,是集中埋葬中国劳工最大的场所。
日伪时期,侵华日军为了防止前苏联的进攻及为随时对苏联进攻,不仅在此修筑了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而且在此屯驻了日本关东军三个师团计13万多人,并构筑了飞机场10个,永久性工事400多个,野战炮阵地45处。现已发现的地下军事要塞有勋山、朝日山、胜洪山、母鹿山、409高地、麻达山、三角山、甘河子、阎王殿、北夭山等处。开放的是勋山要塞——在那郁郁葱葱的大山深处藏着庞大的军事工事。勋山要塞是东宁要塞中的一个中型要塞,它占地5公顷,与俄罗斯仅一河之隔。
“东宁要塞景区”由东宁要塞群遗址博物馆、 武器园、罪证碑园、东宁抗联英雄园、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抗日英雄魂纪念碑、劳工纪念碑、东宁要塞工事遗址等组成。
“罪证碑园”。1931年1月10日,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宁,中国东北最后一座县城沦陷。日军为了加强“效忠天皇”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遵照所谓“明治以来的传统”,对阵亡的官兵、战马、军鸽等刻石碑以示“歌功颂德”,仅在东宁区域就修建了20多块碑刻。这些碑刻是日本侵华战争不可磨灭的罪证,为了有效的保护这些罪证,让世人了解当时的历史,将散落在东宁区域的日军碑刻集中迁移此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刻历史,珍爱和平!
要塞武器园
东宁抗联英雄园内,有20位在东宁及周边地区参加过抗日斗争的英雄雕塑。
“东宁要塞群博物馆”占地15000多平方米,由10000多平方米的大理石广场,4000平方米的绿地和1100平方米馆舍组成。
东宁要塞群遗址博物馆广场中央,矗立着“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前约20米处,一快巨石上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
纪念碑基座碑文记述“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缅怀1945年8月,攻克东宁要塞牺牲的苏军烈士,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不会忘记在中国东北战场上英勇的献身的苏军烈士“的指示,特立此碑,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苏联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进入要塞博物馆,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由苏联红军、抗联战士、劳工、童工组成的雕塑群。
东宁要塞博物馆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和文献资料再现了日本侵华的历史。展览分为:侵华奇骏亚洲最大军事要塞、日军侵华罪证、抗日斗争在东宁、最后一战、和平友好往来等五部分。
要塞内,场景再现。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在大炮、坦克、飞机的支援下分三路对东宁要塞进攻,日军以弱对强,战斗持了7天之久。苏军以空中、坦克、步兵联合攻击,强行攻破日军多年苦心经营的东宁要塞,没有援军的日军不得不向吉林方向溃退,一小部分日军则留在要塞中。8月15日,日本天皇下诏书宣布投降后,由于苏军的猛烈轰炸和日军的仓慌逃窜,日军的通讯全部中断,据守在东宁要塞中的日军不知道天皇已经投降。苏军的轰炸是相当猛烈的,东宁满山都是一米见方的水泥块,许多隧道被炸塌了,但仍是无法取得完全胜利。后来苏军用飞机将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从牡丹江运来,打着白旗进入东宁要塞,向日军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日军才完全放弃抵抗。901名日军于8月28日打着白旗走出要塞。但是,勋山要塞的日本守军因暗堡没被发现,没有投入战斗,所以没有被苏军发现。是当地的老百姓上山时发现了日军,立即报告了苏军,苏军立即调集飞机、大炮,天上炸,地上轰,到8月30日战斗结束。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可以说是完全结束。所以,东宁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战。
勋山要塞入口处,高高飘扬的国旗下,树立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为东宁要塞题词“勿忘国耻、强我中华”纪念碑。
菲尔索夫.亚历山大.雅科夫列维奇,在1945年8月11日参加东宁要塞战斗中,第一个突入敌人的永久火力点,并在弹尽时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壮烈牺牲。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中苏两国人民并肩作战,击败日本侵略者。被授予“苏联战斗英雄称号”,荣获“列宁勋章”。
“抗联英雄纪念碑”——“抗日英雄魂 1931——1945”
“劳工殉难纪念碑”,一双从泥土中申出的、向上挣扎的双手——“劳工祭”石雕,祭奠1931年——1945年间,17万参加修建东宁要塞而死难的中国劳工。在这里,中国劳工和战俘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每天都有十几个至几十个劳工死于非命,有的还被日军残酷地杀害,在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地区内就发现有大小坟包1000多个。
勋山山顶,侵华日军历史罪证——要塞遗址“升降竖井”、“瞭望哨”、“狼狗圈”、“劳工棚”等。
要塞武器库
位于半山腰处的“东宁要塞入口”。
进入要塞的暗堡隧道之后,便感到像是进入了一座迷宫,一条条高1.8米,宽1.5米的隧道纵横交错,上下连通,最深处可达地表15米,隧道中建有指挥所、医疗所、无线电室、铁车库房、升降井、排水沟、蓄水沟、暖气管道、贮备仓库、弹药库、电机房、兵舍、火力发射点、防毒气的双层隔离门等设施。要塞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
站在山顶,俯瞰“东宁要塞景区”。
1932年5月至1945年8月间,日本关东军为巩固对中国东北的侵占,防备、对抗前苏联的进攻,在东起珲春,经孙吴、黑河、北至阿尔山的中苏、中蒙边境,构筑了绵延4000多公里,总计17处永久性军事要塞工事群,称之为“国境阵地”,标榜为“东方马奇诺防线”。这时要塞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抵抗苏军的侵入,消耗苏军的战斗力。
17处要塞分别为:珲春要塞、东宁要塞、鹿鸣台要塞、绥芬河要塞、观月台要塞、半截河要塞、庙岭要塞、虎头要塞、凤翔要塞、富锦要塞、霍尔莫津(胜山)要塞、瑷珲要塞、黑河要塞、法别拉要塞、海拉尔要塞、乌奴耳要塞、阿尔山要塞等。其中,东宁要塞、霍尔莫津(胜山)要塞、海拉尔要塞、虎头要塞等4处要塞遗址修整后,用于参观。这4座要塞,我们已经都走到了。
傍晚,披着夕阳沿X022——X087——X088——S201经春化镇,到珲春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