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0358|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板技术] 上下身分离产生的原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25 09:40: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两天在看2017滑雪世锦赛的视频,有关上下身分离的一点感想:按照腿先动的原则,当两腿进入下一弯时,其实胯以上部分还停留在上一弯,这时候,产生了上下身分离的效果。

之后,重心(胯)到达外腿,重心的到来给予了外板最大压力,压力使板前部弯曲--》反弹--》借力换刃。还是两腿先动,进入新弯,重复前面的动作。
2#
发表于 2017-8-25 10:58:53 | 只看该作者
同意前半部分,关于后半部分,我的观点如下:
1、关于重心
重心在出弯时已经向旧內腿转换,入弯前重心已经建立在新外腿
2、关于压力
出弯时轻身释放板压,入弯时重心下降,增加板压,板压是因为重心上下运动和速度产生的。
重心的左右交换和上下变化是不同目的,左右交换重心到两腿,上下实现板压控制。

点评

不好意思,是我没有表达清楚。 重心随运动而不断变化,代表了运动的趋势或者运动方向,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重心总是先于身体到达运动点。“之后,重心(胯)到达外腿,重心的到来给予了外板最大压力”此处的身体重心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5 15: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8-25 13:23:11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一直没明白怎么才能做到上下身分离,实际上也没做到。然后以为腿转多点,上身尽量不要跟随转就可以实现上下身分离,但是实际试了下后发现,腿怎么不按我想的能转那么大角度啊,转了一点点就转不过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8-25 14:15:37 | 只看该作者
我来学习学习,谢谢大大们分享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32:41 | 只看该作者
city_hunter 发表于 2017-8-25 10:58
同意前半部分,关于后半部分,我的观点如下:
1、关于重心
重心在出弯时已经向旧內腿转换,入弯前重心已经 ...

不好意思,是我没有表达清楚。
重心随运动而不断变化,代表了运动的趋势或者运动方向,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重心总是先于身体到达运动点。“之后,重心(胯)到达外腿,重心的到来给予了外板最大压力”此处的身体重心与外板雪面接触点重合,这样可以保证对外板前半部板刃产生垂直于板面的最大作用力。
我更愿意只考虑左右压力的变化,而不再考虑上下。因为上下压力的变化恰恰是因为左右板交换而产生的,是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一味追求上下压力,刻意加压或者上跳减压,反而会引起姿态或动作连贯性的问题。
个人意见,欢迎讨论。

点评

赞成,关于上下运动也不是刻意加压,是出晚和入弯的自然结果,对于雪板而言是压力减轻和压力增加,重力变化的自然现象,或者说是相对于雪道的压力变化更合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5 2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8-25 15:54:54 | 只看该作者
在雪板物理sidecut(腰线)的前提下,雪板立刃可转向,立刃造成身体倾斜,平衡受力产生反弓姿态。腿部做出逐渐变化的动作来完成立刃从无到有,再从最高值降低到无,再循环,而上半身要维持一些姿态(并非真的不动)与下身一起系协调来平衡受力,连贯起来,形成了上下身分离的视觉效果。

身体重心会变化位置(随着身体姿态)。但,在三维空间中,身体重心不会与外板内刃接触雪(假设受力最大的是雪板中央)的这个“点” 的坐标重合。
外板内刃接触雪的这个“点”是雪提供支撑作用力的位置,该作用力指向身体重心(在多数合理的滑行姿态下)。

点评

我怎么觉得重心与雪面作用点就应该落在外板内刃上? 前后可能不一定在脚脚掌位置,但左右一定在刃上(会有一点点偏差,在没有建立平衡之前,但这个偏差不会太大),不然怎么会有“平衡在板刃上”的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8 06:39
这就是c s i a老版技术手册中,com(center of mass) 和bos( base of support)的区别。 如下图显示:[attachimg]5703844[/attachimg] 此图中com或cm为蓝线,bos或feet为红线。 两条线虽然在三维空间不会交汇,但在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7 13: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8-25 22:29:01 | 只看该作者
oldzhang 发表于 2017-8-25 15:32
不好意思,是我没有表达清楚。
重心随运动而不断变化,代表了运动的趋势或者运动方向,所以大多数情况下 ...

{51}{51}
赞成,关于上下运动也不是刻意加压,是出晚和入弯的自然结果,对于雪板而言是压力减轻和压力增加,重力变化的自然现象,或者说是相对于雪道的压力变化更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8-25 22:58:08 | 只看该作者
上下身分离是下肢带动转弯的结果:第一种情况,入弯时腿部主动旋转雪板,形成下肢和上肢的指向差,同时外侧板自然增加承重;第二种情况,随着入弯内倾形成立刃,立刃后雪板沿着自身设计自动转向前行,带动下肢同时转向,而髋关节以上则不会被带动,从而形成上下身的指向差,也就是上下身分离。这两种是产生上下身分离的原因,实际滑行中两者往往是混合出现的。分离很大时,也就是上身和下身指向差很远时,必须辅有大量的反弓,把上身朝山下外板靠拢才能平衡,否则反而会坐到内腿上。

反之,如果转弯不是由下肢带动的,以上就不会出现。纯立刃刻滑的时候因为不会主动旋转雪板,分离不会在入弯时体现出来,而后如果上身刻意和下身保持指向一致的话,也就自始至终不会有分离了。形成的就是一些技术中分离较少的卡宾大弯。分离太弱会使得外板承重不足,很难通过外板压力突破雪板转弯半径,使弯的形状单调一致;在复杂雪况下,外板承重不足会降低稳定性。

以上是除去其它元素,单就上下身分离的一些剖析,跟搂主和根贴的见解是大致相符的。
另外上下身分离一般指旋转轴方向(上身和下身的指向)的不同,反弓一般不会算在上下身分离中。

点评

上下分离的原因说的很透彻,同意你的描述。 但是楼主说的可不一样,他的理解偏差不小。 另外,在C家的体系里,侧向的分离(反弓)是不叫上下分离,这个仅仅是说法不同,呵呵,可能是我多心哈,提醒一下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7 23: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13:2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ldzhang 于 2017-8-27 13:35 编辑
wowmac 发表于 2017-8-25 15:54
在雪板物理sidecut(腰线)的前提下,雪板立刃可转向,立刃造成身体倾斜,平衡受力产生反弓姿态。腿部做出 ...

这就是c s i a老版技术手册中,com(center of mass) 和bos( base of support)的区别。
如下图显示:
此图中com或cm为蓝线,bos或feet为红线。
两条线虽然在三维空间不会交汇,但在二维平面,com垂直地面的点与bos会有交汇,该交汇点就是左右转换的良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13:5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ldzhang 于 2017-8-27 13:56 编辑

该图同样清楚解释了上身朝向(com投影)与下身运动轨迹(bos)之间的关系。蓝线代表了com的轨迹,红线是双板的实际运动轨迹,沿蓝或红弧线所做的切线,就是运动方向。在同一固定时间点,沿蓝弧线切线(棕色箭头)-也即com的运动方向,与沿红弧线切线(红色箭头)-也即双板的运动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有一个夹角(棕色,红色箭头之间)。可以看出,当双板平行滚落线时,两箭头夹角为0(也即此时上身朝向与双板运动方向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夹角与本文标题所探讨的上下身分离是不一样的,上下身分离是由于下身先动,上身尾随而产生的上下身运动方向不同的视觉效果,在换刃过程中尤其明显。





点评

..... “之后,重心(胯)到达外腿,重心的到来给予了外板最大压力”此处的身体重心与外板雪面接触点重合,这样可以保证对外板前半部板刃产生垂直于板面的最大作用力。 你是说红线和蓝线交叉点,是重合的位置,有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8 15: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