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不能遗忘的辽西印记—台集屯古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28 17:5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票,古属幽州之地,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小城。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数不清的故事,今天我们将要领略的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辽西关于城的印记。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辽西女儿河流域的葫芦岛市南票区台集屯镇附近发现了三座古城,这是1983年前后辽西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之一。三座古城被发现后,省内外的专家就对三座古城的关系提出了几种观点,有的认为都是汉代古城,有的认为是辽代古城。现在人们已经认同原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绵厚的观点,那就是:三座古城分别属于先秦、汉代和辽代,其中一座就是汉代的徒河县城。如果汉代的徒河县城在三座古城中,那么就是葫芦岛市历史上的第一个县城。台集屯古城遗址1985年被定为锦西市文物保护遗址,1988年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东西流向的女儿河干流为坐标,三城均坐落于水北之阳,并依次由南向北排列:即台集屯古城、小荒地南土城和小荒地北山城。


  台集屯古城:又称“英房古城”。该城坐临女儿河北岸,位于今台集屯火车站西南农药厂所在地的临河台地上。女儿河水由西北来,绕经古城西南而东流。今农药厂的西墙打破了古城址的东部城基,城址部分即在农药厂院内,在农药厂西围墙外的临河台地的断崖处,至今仍保留着一段明显的夯筑城基。城基虽经多年淤积的泥沙掩埋,但临断崖的暴露部分高出河面约2至3米。夯层坚实清晰,每层厚约10厘米。在城址的地面,散布着汉代灰陶片和少许辽金等后代遗物。在断崖处暴露的现地表以下约1米左右的地层中,分布着密集的汉式灰陶外施粗绳纹或篮纹、内压布纹的瓦、筒瓦及大量陶片。所见瓦当中有典型的汉代卷云纹瓦当和“千秋万岁”瓦当。从城址地表观察,该城基本为方形。东西稍长于南北,南北边长为200余米,东西250余米。城址的西南部已被女儿河水冲蚀破坏,故不得勘测原城址的全貌。城址周围,多处分布着战国至汉魏时代的墓葬群。


  随处可见“秦砖汉瓦”的残片
  小荒地南土城:该城位于台集屯古城以北约1.5公里,今地址为小荒地村小学校所在地。校舍正盖在古城中央,校舍周围仍残存古城基遗址。城址近似正方形,每边长200余米,现存四壁以北墙保存最为完整,最高处有4米多,夯层清晰,并留有成排的横向夯柱痕迹,即所谓心索孔。东西两侧城基存高1至3米,但门址已难辨认。南墙毁坍较甚,面对东西向的车马大道有一门。估计此南门古来应是通向女儿河谷大道的正门。城内遗物分布有汉代陶片和辽、金时期陶瓷片,下部有战国陶片。据专家从北城墙夯土中探究所得,夯土中夹有汉代灰陶片。从遗物分布看,该城早期或有人居住,但现存北城墙应形成于汉代以后,或至少在汉、魏以后直至辽、金时又曾经重修过。


  东城墙,已被岁月的镐锋夷为平地,现在是田间作业小路
  小荒地北山城:该城南部的西段紧靠小荒地南城。全城坐落于由南城北墙根缓缓向上隆起的山坡上。城址因山势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形状呈不规则的横向半圆形,周长近千米。现清晰可辨者为东、北、西三面城垣,均为土石混筑。城高2至5米,其中以北墙和东墙保存较好,特别是北墙中段。东侧和西侧的城垣,十分清楚,谷底即为城垣的北门出口,宽6米。东侧和西侧城墙,则利用自然隆起的丘陵稍加起筑。两翼城墙环呈弓形合拢,沿山梁的自然走向,由北向南延伸,至南城北墙一线的断崖处终止,内外高差约3米。从遗址观察,北山城的南墙西段,似为小荒地南城的北墙打破并利用重修。南墙的东部,则被后代取土毁尽,所以整个北山城的南面城垣和门址不清。


  北城墙,是现今保存得最好的一部分了,你能看出这是2000年前的一段城墙吗?


  葫芦岛市南票区台集屯镇的三座古城,遗迹明确、遗存丰富,并在不到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排列有序而时代各异,这在辽西的古方国和古遗址中,具有典型的意义。(来源:旅游视点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