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二世谷粉雪已有很多攻略,我就聊聊我自己切身感受,让初次来二世谷的雪友,能更多体会粉雪的乐趣。
首先,不管怎么滑,只要在二世谷一定会玩儿的非常开心! 这里是世界上最好的雪场之一,即使漫天大雾依然可以找到很多乐趣。当然,我不建议初次来二世谷就在大雾中嘚瑟,道内还好,野雪可能会滑到不知道什么地方。虽然二世谷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但不知身在何处会带来心理阴影,给爽滑打折扣。
太多东东会顾不过来,我只列出我认为非常关键的几条,以下要素根据优先级排序,前面的五条最重要。
1 器材
爽滑二世古粉雪推荐使用板腰110以上的野雪板儿,你会获得比较好的浮力,降低转弯难度。如果粉雪经验不太多的话建议带块全地域,这样即使道外吃力,道内可以玩儿的比较开森(野雪板滑道内远不如全地域,全地域建议板腰85以上)。这里器材选择非常重要,太硬、太窄、太短的板子会陷下去浮不上来,除非在开阔地带,不然想通过速度把板子浮出来不现实。
雪服一定注意防水性能,不比崇礼干燥,这边湿度大,雪服防水性能很关键。
建议背个小背包,带两瓶水、少量甜点、备用雪镜、“地图”、Wi-Fi热点等。至于一些逃生设备,不登山、不乱跑可以不带。不比国内的小山头,二世古山很大,滑着滑着就跑到别的雪场了,所以,初去二世古建议买全山痛票,晚上还可以坐大巴去别的地方吃晚餐(全山票可免费做公共巴士,我买的8小时票,大巴夜间不限时)。
在二世古要严格遵守不能跨越红绳的规则!哪怕道内没来由拉那么一根也不要穿过,过来人给的提醒。。。。
2 平行式
最低要比较熟练的掌握平行式(说什么犁式下粉雪的我就呵呵吧)。当然,平行式也分好和坏,我只说最低要求,尽量能够保持板子平行转弯,尽量能够控制力量更多在外腿上,在粉雪里依然需要更多用外腿转弯。
3 上下身分离
简单说就两点:面向山下和手不要甩到身后,做到这两点(其实是一回事)会让你在野雪里转弯轻松许多。我们在学会平行式的初期(尤其初级卡宾),身体朝向都是跟随雪板方向的,这样会带来更好的支撑。但在野雪中(包括二世古道内),身体朝向山下会给下一个转弯很好的引导作用,即使很多老鸟都会忘记这点。这里说说南山早期双手平端,间距与肩同宽那种练习,在野雪里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现在我们都不这么练了,但努力保持面朝山下会让你下一个转弯不需要太久的准备时间。在雪道上多练练旋转横滑降吧,还有Hockey stop,在野雪中非常之有效。
4 更圆的转弯
平行式到中级以上,教练就会要求你转更圆的弯,因为它最省力,控速效果最好。很多雪友转板子都是“突”的一下子把板子转过90多度,然后让板子侧滑来控制速度,地上的痕迹是一个中间宽、前后窄的纺锤弧。但是,我们要追求地上痕迹是等宽的,也就是转板子要逐渐的、不停的转,直到转出弯为止。在野雪里突然转板子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更圆的弯。但圆弯带来的问题是速度,野雪通常比较陡(比道内要陡很多,因为不陡滑不动),一个较大的转弯,速度一下子就起来了,所以,需要一点胆量和耐心,坚信自己一定能在一个弯内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二世古野雪区的树林比较稀疏,这个要求不难达到。
5 前后压力控制
居中,不然很快你就会站不住的!除非在特别密的林子中,其他时候都应该完全居中。密林往后拉重心是为了快速转弯,弯转过去了要马上把重心放中间,只有北大壶的教练会让你一直往后拉重心控制,那是在扯淡。只要器材选对,板尖会自动浮出雪面的。
前后压力调整不要通过脚踝来做,道内卡宾滑的好的、小回转滑的好的通常喜欢用脚踝来调整前后压力,在野雪中这么做效率很低,脚踝很快会吃不消。用身体、用大腿去调整,即使略微失去重心了,耐心点儿,它会自动回来的(双黑蘑菇可以用脚踝,因为雪面比较硬)。
野雪中的站姿跟道内高站姿差不多,你依然要保持三个关节适度弯曲,处理雪面的反馈,这里还有大量上下压力的变化,多练练横切蘑菇,让脚适应多变地形。
以上五点是我认为滑野雪最关键的5点,接下来是如何滑爽野雪、粉雪的技巧了,真正爽滑的技巧。
6 胆量
即使对粉雪有相当经验的高手,面对陡峭的山崖、密布的树林,最需要的依然是胆量。如果从没下过粉雪,看到树林中动不动就跟大奔头差不多的坡度会让你非常发憷。粉雪、野雪不同雪道,它是会自然减速的,板腰别选特别宽的,雪板陷入雪中会有非常明显的减速效果。此时,千万不要后仰(道内我看到很多雪友因为害怕而后仰、倒山,这是野雪大忌),要勇于把身体往山下倾倒,这里缺乏的是意识和胆量。如果道内前后重心的调整能力比较好,野雪会轻松得多,多练跳跃吧。
7 左右压力控制
这点其实争议比较大,有人认为必须五五分力才能滑粉雪野雪,我自己切身感受是,只有完全无痕、无遮挡、坡度较缓的地方才会五五分力,除此之外没有了!在二世谷找这么理想的地方太难了,可能像留寿都、喜乐乐一类的地方会有吧,但这种场景滑一次两次还挺爽的,滑多了也就那样儿。二世谷平缓且宽阔的地方不多,而且都藏在树林中,树林才是滑粉雪最好的地方,因为总会有新鲜的地方。树林中有遮挡物,灵活操控雪板非常重要。因为都是用粉雪板,只要速度起来了(不需要太快)雪板就会浮在雪面上,即使用一只板子也能提供比较多的浮力,这种条件下外腿主承重的转弯依然是主要转弯的方式。可以在转之前用主动引伸踩一下雪板,启动转弯会容易些。但并不是只需要练会单外腿就行了,很多时候你需要内腿辅助支撑,所以,想爽滑二世古,内腿的滑行能力非常重要!比如在长距离横切山顶的时候,有外刃能力会舒服很多(横切几十米只用山下腿没问题,横切三 ~ 五百米只用山下腿试试?累死);在比如在略微失衡的情况下(野雪中超级普遍),内腿是挽回的终极手段。在道内要练会外刃能力,最好能够做到脚滑行,多在连接道、初级道练练这个,对滑粉雪极其有帮助。
再聊聊并板,我自己没并板能力,同行的野雪高手们有并的也有不并的,不并的大概与肩同宽吧,我自己也差不多。看他们滑粉雪,我觉得并与不并没啥太多区别。关键的不是板距,而是你在两腿腿上的动态压力调整能力,所以要练好内腿。只要俩板不会分的越来越开,宽站姿粉雪就没任何问题。双黑蘑菇上是需要并一下,但在粉雪中没这个要求,双黑蘑菇即使并板,也多是外侧腿全承重,练好单外腿就行了。
综上,野雪上确实需要比较多的双腿压力控制能力,但这些能力完完全全可以在道内练出来,多练单外腿、单内腿、单腿滑行,多练练蘑菇地形,即使初入粉雪,也能很快就掌握粉雪技巧。我自己是个例子,本次二世古是第一次深粉经历,之前也就偶尔滑滑万龙、北大壶的有底儿树林,凭借着全道内练出来的过硬技术,彻底爽滑了二世古的所有野雪门(除G6/G10)!最好玩儿的是深野泽(G11),不下雪就G2/G4/G5,总能找到特好玩儿的地方。要不是为了体验滑滑夜场,可能都没机滑双黑以下的红绿道,二世古的野雪太好玩儿了。。。。
8 速度
滑野雪有点像冲浪、帆板、开船,有速度才能转弯。但这里的速度并不是绝对速度,而是速度的连贯性或者流畅性。道内滑行我们很少注意速度变化这个细节,因为更注重方向改变会忽视速度变化,实际上每一个弯多少都会有速度变化,入弯变快出弯变慢。野雪中因为方向改变比道内困难,这种速度的变化体验会更明显。所以要有承受速度突然变快,然后通过转弯把速度减下来的心理承受,不然在开始速度变快时身体后仰,接下来的转弯会困难得多。在道内如何让转弯变得有耐心?如何把弯滑的更圆?我给出一种体验的方法就是,把转弯节奏变慢,体会先加速再减速,体会加减速中的失重与超重,会提升你在野雪中往山下倒的信心,最终目的都是让你的滑行更加流畅。
9 节奏
上面说的都是技术问题,下面聊点爽滑粉雪的其它因素,节奏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道内滑行,尤其道内小弯之所以滑得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滑行节奏可控。野雪中也一样,有节奏体验会好得多。这里节奏并不完全是左右对称啊,频率一致啊什么的,在树林中这根本就不可能。这里节奏是指每个转弯你能控制的步骤,从入弯开始,斜滑降提速,伸展增加雪板压力,减少压力雪板被雪浮起,压力逐渐转移到外侧板,点仗启动出弯,保持身体适当反拧,完成方向和速度双重控制,进入下一个弯。这一系列事情的需要节奏,这种节奏会带来非常过瘾的体验,这是爽滑粉雪的根本。如果每一个弯心里想的只是“减速、减速、别撞树”,那我想即使能滑到山底,也只是“啊我终于滑下来了”的体验,没有野雪滑行的爽。这个节奏在道内是练不了的(我觉得),在道内只能努力去控制滑各种弯型、各种速度、各种雪况来增加这方面体验,自己掌控节奏的滑行才是滑雪的最高境界。
10 体力
野雪体力消耗不论对高手还是初滑者都是一样的大,体力消耗平均是道内的2~3倍。道内可以采用老爷爷滑法等体力消耗很少的方法,野雪不行。提高野雪续航有两个方法,一是提高身体耐力,二是提高滑行技术。初滑者我建议以体验为主,别站都站不住了还要去挑战,一个小时算少的,半天滑一趟都有可能(野雪门中间是出不来的)!
滑雪不太需要爆发力,以耐力为主,尤其腿和腰的力量。技术确实可以弥补一定体力问题(我这次就是凭技术连玩儿了五天,但大湿这次是真的湿了,湿的非常彻底),提高身体素质还是比提高技术容易的,所以,夏天骑骑自行车,玩玩儿桨板,对提高体力非常有帮助。
11 经验
经验就不多说了,多滑滑经验就有了。道内几个练习,比如Dophin turn,Hockey stop和平地跳转180,对滑野雪都非常有帮助。
12 导滑领队!!!!
虽然我把导滑放在最后,但其实,对于第一次去二世古滑粉雪,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其实是导滑!好的导滑可以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滑到最好的雪,带你去最好玩儿的地方。但是,导滑也是去玩儿的,如果和导滑水平相差太多,你也不好意思让人家老是等等你(付费除外),虽然导滑最重要,但能遇到水平差不多的能导滑的前辈很难的,先努力提高技术把!
最后总结如何提高野雪能力,多滑是最好的方法,但如果没有条件,多练道内技术(上面列出很多道内方法)一样可以在第一次就体会到粉雪野雪的爽。这次二世古之行,可说更坚定了我练道内技术的决心,因为,道内道外,区别真的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