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公佛名子郁,北宋元丰二年(1079)出生在四会的陶塘村,自小性格倔强,少言寡语,父母早亡,姐姐嫁到柑榄村,弟弟尚小,无人看管,就把他接到家中。姐姐家也不富裕,子郁就为富庶人家放牛,每天他都用树枝在草地上画个大圆圈,把牛儿赶进去,牛安详自得的在子郁画的圈内吃草,从不出圈半步,子郁则兀自在一旁静坐,不知情的人都以为他在偷懒睡觉,实则是在修行禅坐。一天梦中他得到六祖惠能开示,阮子郁有所感悟,应声道:“平生修得成明镜,不受人间半点尘”。六祖知他悟性不凡,于是每晚都出现在阮子郁梦中,为他讲经说法。一天晚上,阮子郁向姐姐要了一盆水,沐浴后嘱咐姐姐不要把水倒掉,还说:“这些够还姐姐米粮钱了”。阮子郁姐夫回家后,看见阮子郁用过的洗澡水,问妻子阮子郁去向,听说不知道哪里去了,一时生气,便把水盆踢翻。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阮子郁放的牛围在一颗荔枝树跪着,阮子郁竟然在树上坐化了,时年仅廿四岁。姐姐听到消息,急忙赶到树下,一阵心酸,众人近前闻到阮子郁肉身异香扑鼻,姐姐脑子突然一闪,急忙赶回家看到洗澡盆里残存的一点水已变成了碎金子。于是官民商议,把阮子郁的肉身供养起来,请他姐姐为他落发以成佛相,用盆里的碎金子做成金箔,粘在阮子郁的脸上,称其为阮公佛,供祀在众缘寺。据说有一年稻田闹虫害,人们无计可施,有人建议请阮公佛出来看看,也许能镇住虫害,便把阮公佛金身从寺里请出来,抬着绕稻田走了一圈,果然,稻田的虫害很快就消失了,人们更加信奉阮公佛了,心目中阮公佛成了无事不能的圣佛。陶塘村是阮公佛的出生地,他们认为阮公佛应迎回陶塘村供奉,柑榄村人认为阮公佛是在柑榄村成佛的,理应属于柑榄村,争执多时商定,两村轮流供奉,每年正月初九,即阮公佛生诞为轮换日,只迎不送,每到轮换日,人们用八抬大轿抬阮公佛真身,敲锣打鼓,结队回村,沿途所经之处,路人都上香跪拜。文革破四旧,造反派以封建迷信为由将当时供奉在陶塘村莲花寺的阮公佛真身放在寺后的一棵树下烧掉了。现在宝林寺和莲花寺所供奉的均是阮公佛塑像,两村寺庙间也不再有轮流供奉的迎接仪式了。现在每年正月初九日,当地人称“佛爷诞”固定在宝林古寺举办,信奉阮公佛的人潮如海,涌入宝林古寺,进香参拜,祭祀阮公佛,以求祝福消灾,佛爷诞已延续千年,成了四会特有的民俗,在珠三角地区也久负盛名,吸引众多来自珠三角地区、港澳台以及海外游客、信众、团体前来祈福、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