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什么说上下身的分离产生反弓 第一个问题我们理解之后,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上下身的分离产生了反弓。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又有很多疑问。如果我们没有上下身的分离呢?就不会产生反弓了?既然反弓是髋关节的外展(内侧髋关节的内展)我们只需要在滑行中侧向下压就可以了,类似与做劈腿的关节运动。和上下身的分离有什么关系,难道上下身的分离不光指髋关节的内外旋,还指腿的侧向移动? 好吧,我们先回到初始问题上,为什么说上下身的分离产生反弓。首先定义一下上下身的分离,上下身的分离是指髋关节以下的身体部位独立于髋关节以上的身体部位在运动。我们要达成的理想目标是,除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外其它身体关节都不参与滑行过程中的任何技术动作,当然这是不可能。明白了这个定义之后是不是就是说上下身分离产生反弓仅仅是髋关节外展一个动作的因素呢?也不是,必须还要有转腿(也就是髋关节内外旋)的参与,才会形成反弓。 为什么呢?我们先看一下在转换阶段,上下身分离(髋关节外旋+外展+前屈+面朝山下)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四张照片,脚相对于身体的位置没有变化,但是由于腿的内旋外旋,大腿和身体的折角有着很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反弓的前提是你只关注上下身分离的本身,抛开其它一切因素来讨论上下身分离对反弓的影响。因为在很多时候,你需要主动的外展内腿,而不是将外展内腿作为上下身分离的一个附属产物,这就涉及到了外腿平衡的概念上了。再回到开头我提出的几点问题上。我们没有上下身的分离也会产生反弓,如果定义上下身分离为腿部的独立旋转的话。我们不旋转腿也可以反弓,因为我们再滑行中外展大腿就可以了;在很多的滑行技术中,不使用上下身分离或少使用上下身分离的时候,在弯中或弯末主动的外展髋关节就可以形成大幅度的反弓;如果我们定义上下身分离包括一切的髋关节运动,那么反弓的确是上下身分离产生的附加效果,如果我们只定义上下身分离为髋关节的旋转。那么反弓的成因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转换阶段大腿外旋造成了大腿外展的附加效果,大腿外展的附加表现就是反弓。另一种是在弯中为了主动平衡在外腿上,需要外展大腿,抵抗某一种你不反弓就会摔倒在弯内的力的一种动作。这种动作的表现也是反弓。
这里提到的第二种抵抗某一种力的反弓,稍后我会继续和大家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