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青海湖的骑行早已提上日程,这里的每一天都在为它运行。 早早地预备各种装备:骑行服、头盔、手套、面罩、骑行眼镜、硅胶坐垫、骑行内裤、防雨(尘)罩、码表,等等。一直不想买自行车,除此之外,我有了骑行所必需的全副装备。哪像去年的第一次骑行,所有的所有都不知道,所有的技巧和技能都未掌握,所有的所有都是拿来主义!亏得我还会骑自行车,跨上就走!这也是骑行和远征?想想也可笑!第一次骑行就从锦州一口气冲到太原,一个人再骑回延安,如果不是额外事宜,我会骑到自己的吴起老家,那个遥远而又无限亲切的故地。更可笑的是,我没有进行任何体能储备,没有购置任何骑行装备,甚至在骑行中不会给山地自行车换挡,上多大的坡也是3乘2,成为车队的笑柄,而自己还讪讪地解释习惯就这样。其实,谁说不是呢?当年遍布中华大地的红旗、飞鸽、凤凰等老牌自行车不都是这么骑的吗?平地上坡一个样,好路坏路都敢上,哪像现在的自行车,品牌那么杂,分类那么多,级别那么悬。 窗外大雨瓢泼,夜来听声简直磅礴击地,从昨夜一直到今天。 明天就出发!我是那么的期待。好遗憾背部肌肉在跑步中拉伤,希望不要挫败我筹谋已久的环湖骑行。 一定要骑行!无论什么阻搁! 为了骑行,一年之中我连续几次远途拉练储备体能,早早购买了防高原反应药,定了火车票,妥当安排了教学工作;7月14日的放假日期被我自作主张提前了三天;爱人自由了,去过一个人的暑假;儿子不管了,让他去夏令营长长见识;婉拒了学校安排的假期培训,应付了教材编写的任务,推后了论文撰写的计划。想骑行就得这样,得有点自己的想法,得有点为自己想法去活着的做法。否则,有些想法现在不去做,这辈子就别想做。 一切为了骑行!骑行高于一切! 做自己想做的事!为自己去活一次! 早发现自己文思枯竭,才穷智尽,既没有什么精言绝句,也没有什么奇思妙想,读了一百本书也没用!有的只是笔下的细碎琐屑,心灵世界的波澜不惊,现实景状的平淡无奇,感官里持久的麻木和愚钝。 和陈豪为伴,美利达山地车悄然滑过街市,穿过人群,抹过车流。
陈豪和我,2012年翠岩山拉练照。
出行了,有车协学生热情有余、叽叽喳喳的陪送和护行,有穿过熟悉街景的熟视无睹,早已漠然了市容的破旧与紊乱,看到了夕阳斜下凌川桥河的巍峨与壮阔。 第一次和自行车结伴而行,一个简单的拆卸和捆绑就可以将它塞进火车,去挤硬座。陈豪心疼爱车,害怕托运损毁,我则是为了一个未曾有过的尝试和经历。拆卸分装后的尺寸和大小没有超标,我的担心和惊疑在单车被塞进过道深处并最终安顿在洗漱间后感到吃惊:原来自行车也可以变成这付死叽叽的样子和它的主人形影相随,而且在硬座车厢还显得有些另类和噱头。
小生陈豪,车协2011届执委主席,2012年朝阳拉练照。
是啊,谁让我们霸气横蛮的铁老大把一个全民族都能接受的价格和大额度的托运变成一个令人恐怖的损毁过程,而且结局无不是目睹受托者粗枝大叶、毛手毛脚、满不在乎的操作,或者是托运者私底下的喃喃咒骂,甚至是痛苦至极的经历诉说和不堪回首的经验交流,其实质都是自身利益受损后的忍气吞声,都是些合法权益不能正当维护哑巴吃黄连的故事,都是浓厚的民族文化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性格和旧时习气的展示。
锦州—延安,乘车1500公里。 2012年7月12日
骑行路线 作者介绍:70后,陕西延安人,博士,渤海大学教师。骑龄七年,骑程三万公里,跨大半幅国土。酷爱骑行,梦想骑行天下。 各位朋友:若喜欢我骑行万里的游记,请识别和扫描二维码,或搜我的公众号——骑行天下的梦。谢谢关注!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