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65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古论今】 正阳门的尴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11 08:17: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Y宇宙 于 2018-5-11 09:24 编辑

  
        正阳门的尴尬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位于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的南面,是北京内城的正门,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市口大栅栏等区域。
    前两天突然想起了老北京小吃里有个茶汤李,以前就在天桥。后来翻翻大众点评,上面显示有四家茶汤李,一家在和平里,住南城的人过去着实不方便,一家在夕照寺,已经被当做违建拆了,另一家在西南四环边上,也太远……前门大栅栏还有一家,可点开照片一看,就是个蒙外地游客的旅游纪念品商场地下室夹层美食城的一个店面。有人评论,说那里总共才有三家店,冷冷清清。挺好喝的茶汤,沦落到如今颠沛流离的处境,的确让人唏嘘。
    这样的尴尬,也是地处前门商业区其他一些北京老字号的尴尬。这两天的新闻说,月盛斋、盛锡福、内联升等北京传统老字号,也要被前门大街清退,代替他们的将是“河南非遗馆”、“安徽非遗馆”、“宜兴非遗馆”……不过不难想象,这样的店铺即便开了,也只能是在黄金周小长假期间骗骗游客。一条商业街,本地人都不去,还指望外地人上一辈子当?
   前门大街的开发,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多少年来,前门大街以及前门大街以东的大片土地,组成了北京市中心最大的工地、荒地群。从2005年开发到2018年,不知道开发出了什么宝贝。除了一条半死不活的前门大街和一条鱼龙混杂的鲜鱼口美食街,剩下的那些地方要么是人去楼空的假古建,要么是拆到一半就拆不起让居民伴着垃圾废墟生活的老胡同,当然还有丰富市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刘老根大舞台。
前门以东拆的面目全非,这可苦了当地百姓。被废墟包围不说,想买个菜都得往东走上两站地。前两年,在这片废墟里,有人挖了个人工河也被当成功绩大书特书。实际上,对于当地居民而言,这条河除了添乱,没有任何意义。原本清静的胡同,一下变成了全国游客展现各地陋习的又一个舞台。
   这样的东城,继续开发下去,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前门大街的一东一西,是两个世界。在前门大街的西边,老宣武的地界上,当地大部分建筑竟然奇迹般躲过了过去十几年的开发浩劫,保存着明清以来原汁原味的胡同机理。和前门大街连接的大栅栏虽然也有旅游景点的那种混乱拥挤的感觉,但那里的老店依旧欣欣向荣,生意依旧红红火火。依然有被拆迁疏解到郊区的老北京回到这里买布料被面,买剪子菜刀。顺着大栅栏一直往西走,观音寺街和杨梅竹斜街等七拼八凑的风情小巷直通琉璃厂。这里有真真实实的老北京生活,这里也有精美别致的各种小店,比起前门东边的大片荒地,比起南锣鼓巷的老北京炸鱿鱼,要真实得多。
   前门大街的死,是老北京之哀。大栅栏的幸存,是老北京之幸。东西两侧,一死一生,说明了什么?
   前门以西老宣武地界的大栅栏,他的商业特质是一辈一辈人传承下来的,保留着最早的韵味,成为了当地居民乃至北京四九城生活的一部分。而前门大街这个半吊子工程,就是一次失败的整容手术,非但没把自己变漂亮,还在自己脸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刀疤”,让原本欣赏这幅图景的人败兴而归。老城的商业有自己的沿革,并不需要颠覆性的开发,因为它就像古树一样,帮它做好修剪,就够了。只有外地游客的前门大街因此只是一个旅游景点。北京人保留着对老前门大街的回忆,却不得不接受前门已死的事实。整个前门地区,只有大栅栏商业街还在苦苦支撑着北京老字号的最后一丝荣光。如果哪一天,大栅栏也被像前门大街一样开发,那么这片商区就彻底死了。失去了本地客源,除了那几个长假,大片街区日常连顾客都没有,这不就是死城吗?不过,能把前门大街经营到死路,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老北京有句俏皮话——你有钱?你倒是把前门楼子买下来啊?没想到这句玩笑在前些年一语成谶,真有人盘下了整个前门大街。可是,这笔买卖除了肥了个别人的腰包,对北京城、对北京文化、对北京老字号,对当地风貌,对当地发展,对当地居民又有什么益处?
   当年大笔一挥,把前门以及前门以东大片地区商品化,交给一个公司来为所欲为地经营开发,这是对历史、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如今正阳门下的尴尬,就是当年官商勾结遗毒当下活生生的耻辱柱。
   前门,曾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轰然倒塌。如今,她又快死了,死的不明不白,别别扭扭。




2#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08:59: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Y宇宙 于 2018-5-11 09:27 编辑



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之一,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当年曾是皇帝出城去往天坛、先农坛的御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09:00:01 | 只看该作者
前门商业街发源于明代。明代北京突破了元代"前朝后市"的定制,在正阳门周围以及南至鲜鱼口、廊房胡同一带形成大商业区。清朝前期,这里出现大量工匠作坊、茶楼和戏园,形成专门街市。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量洋货涌入北京,京奉铁路、京汉铁路开通,往前门设立东西两个火车站,前门商业红极一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09:0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Y宇宙 于 2018-5-11 09:30 编辑


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四层,箭楼设四层箭孔,每层13孔,东西各设4层箭孔,每层4孔,抱厦东西两侧各5孔,共94孔,供对外射箭用。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
古老的前门大街
古老的前门大街
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

明、清时期正阳门城楼与箭楼之间原有一个巨大的瓮城,南端呈弧形抹角,箭楼坐落在顶端,瓮城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米,内有空场,四向均有门。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楼两度失火被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被焚毁。1901年开始修缮箭楼,1906年竣工。1915年为改善内、外城交通,政府委托德国人罗思凯格尔改建正阳门箭楼,添建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墙断面增添西洋图案花饰,1916年竣工。改建后,正阳门瓮城月墙及东西闸门被拆除。
历史上的正阳门内
历史上的正阳门内

正阳门箭楼从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1915年改建后,更成了北京人游览的场所。1928年辟为国货陈列所,30年代增设电影院,1949年艺人魏喜奎等组织大众游艺社在箭楼演出。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举行盛大的入城式。

正阳门箭楼曾多次修葺,1976年唐山地震,箭楼严重受损,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对箭楼进行全面大修。1989年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集资160万元,将正阳门箭楼修饰一新,1990年1月2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09:01:05 | 只看该作者
大栅栏是前门商业区的中心,泛指大栅栏街廊房头条、粮食店街和煤市街。明清时期入夜实行宵禁,在街头巷尾设置栅栏,昼开夜闭,大栅栏因此得名。
大栅栏
大栅栏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前门大栅栏集中了绸布店、药店、鞋店、餐馆等数百家店铺和戏院。廊房头条、廊房二条曾是珠宝玉器市场;珠宝市街集中了二十九家官炉房,熔铸银元宝;钱市胡同、施家胡同、西沿河一带开设了许多钱市利银号;而王广福斜街、陕西巷等八条胡同则是妓院集中的地方,俗称"八大胡同"。到1928年前门商业区开始走下坡路之前,大栅栏一带一直是老北京的商贾繁华之地,许多著名的老字号就发源于此,比如全聚德烤鸭店、瑞蚨祥绸布店、同仁堂药铺、六必居酱菜园等,直到今天仍然长盛不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09:01:50 | 只看该作者
老北京的茶馆分为四种:书、酒、清、野。这四种茶馆,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讲究。书茶馆以说书为主,客人一边喝茶,一边听说书先生讲述各种稗官野史、演义传奇。注意了,这听说书可是要收费的。酒茶馆又叫茶酒馆,顾名思义就是既可喝茶,又能饮酒,另备有下酒小菜。清茶馆则主要是为买卖人聚会谈生意提供场所。相比之下,野茶馆就平易近人得多了,大树下搭个凉棚,支起几张桌椅板凳即可,多设于郊区野外,供游人过客歇脚、纳凉、饮茶之用。

老北京的茶馆数清末民初时最为兴盛。大多是门面三五间,前设柜台,后设大灶,中间放一个高五六尺、直径三尺的红铜大搬壶,两边都有壶嘴,悬于梁下,随到随喝。茶馆内设有演出舞台,表演各种曲艺戏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09:02: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Y宇宙 于 2018-5-11 09:22 编辑



北京人俗称的前门老火车站,它真正的名字叫"正阳门东车站",只要到过天安门广场的人可能都曾从它门前经过。该建筑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角,为欧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光绪27年),落成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建成后,前门老火车站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车站站房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站内三座站台,长度377米,候车室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此后,该建筑经历了从清末民初、北洋政府、日伪统治、国民党统治到新中国成立的不同历史阶段,站名从正阳门东站、前门站、北平站、北平东站到北京站,经历多次演变,至1959年9月15日,新北京站开通运营,这座建筑完成了它作为铁路车站的历史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09:02:24 | 只看该作者
上世纪60年代初,老车站首先被改造成铁道部的科技馆,不久之后又被收归北京铁路局,改建成北京铁路工人文化宫,候车室则被改造成剧场使用多年。直至上世纪90年代,建成老车站商城。

北京市人民政府2001年7月12日公布,"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车站现为"北京铁路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09:02:41 | 只看该作者
前门大街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全长840米。是北京中轴线最重要的地段,也是古都风貌保护的核心地区。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来,前门大街就是皇帝去天坛、先农坛祭祀的必经御道。在这次修缮中,前门大街也恢复了这一历史风貌。

在大栅栏街上共有商店四十余家,其中有不少是驰名京华的老字号,如以自制丸、散、膏、丹闻名全国的乐家同仁堂药店、过去专为王公贵族做朝帽缎靴的东升帽店、以及内联升鞋店、长和厚绒线铺等。除此以外,北京的古董、珠宝、钱庄多设于此地。

解放以后,政府对前门外大街一带进行了综合性治理、发展。扶持老字号商店,使它们在保持原有的经营特色外,又新添了许多便民服务设施。同时,这里也先后开放了国营商场,妇女服装店、儿童用品商店,这商业街给前门外大街增加了许多特色。今天,前门大街和过去一样,敝开窗户笑迎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人们,昔日的石板地已变成了柏油马路,沿街两岸的小店铺有的被整饰一新,有的被大商场代替,这里终日人来车往,熙熙攘攘,一派太平繁荣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09:02:59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建城的传说中,"八臂哪吒城"是最有京派文化特色的传说之一。这其中,陈学霖的《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中所搜集到的关于八臂哪吒城的传说材料比较完善。在他之前,由英国人所写的《In Search of Old Peking》一书中,就已经载录了哪吒八臂城的传说,前门在北京城的地位和形象就是:前门(正阳门的俗称)是哪吒的头颅;前门两旁的门是哪吒的耳朵。

前门和前门大街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在滥觞于元代、明代继之的北京建城传说中,已经包括了前门(丽正门)传说的身影,其所反映的是在北方"草野之地""地有龙池,不能干涸"的沼泽水网地带建筑一座都城的民间历史,带有早期建城传说的所有特点,而前门被赋予了八臂哪吒城的头颅的地位和经济与文化上的吐纳之道的象征功能;其二是清代以降,前门地区及前门大街一带市井社会和以天桥为代表的市井文化的形成,其传说更多地反映了市场经济在北京的兴起与繁荣发达,以及市民阶层登上北京历史舞台的过程。而纵横交错的胡同,不仅构成了北京城的独特格局,而且每一条胡同的背后,诸如大栅栏、鲜鱼口、珠市口、门框胡同、粮食店等,都隐藏着一个或多个传说,无不从民众的立场和眼界述说着一段有趣的历史。

近代以来,在北京向着现代化都市迈进的过程中,无论在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的代表性上,还是在新的市民阶层和市井文化的形成上,前门地区都是一个重要的地区。而坐落在前门地区的前门楼子这座古代建筑,作为北京城市古建筑和古文化的标志,其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和所昭示的文化内涵,在传统的京派文化中的角色、地位、作用和影响,自然是无法绕过去不论的。此外,前门和前门地区以商铺、戏楼、书场、老字号等为代表的市井文化,也是构成古老的南城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