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8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徒步知识] 科普:什么是户外失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24 10:2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
简单说,就是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我们都知道,37.5度以上,就是发烧,39度不降低体温人就会昏迷直到死亡。失温的情况也差不多。体温低于35度,人就会意识丧失乃至昏迷死亡。
户外失温体征
轻度失温(MildHypothermia)
核心温度在37~35.55度。
体征:不能控制的发抖,不能做复杂的动作,例如攀冰或滑雪,但能够走路及说话。外围血管收缩。其中:在37~36度时,体征正常,可能开始发抖,在36~35度时,会感到冷,抖动可轻可重,手开始发僵。不能用手做复杂的工作。
中度失温(ModerateHypothermia)
核心温度在35~33.88度。
体征:意识茫然,动作协调性开始丧失,尤其是手部,例如不能够拉拉链。原因是外围的血流量不足。说话含糊,剧烈的抖动,行为失常,例如,开始脱衣服,但自己不觉得冷。会出现激烈的抖动,肌肉不协调开始明显,动作慢且看上去费劲,脚下开始磕磕绊绊,开始迷糊,也可表现为警觉。
重度失温(SevereHypothermia)
核心温度在33.88~30度。这个温度将是致命的!在33.88~32.22度时,会出现持续性的剧烈抖动,说话困难,思维迟钝并开始健忘,明显的活动能力衰退,不能够使用双手,走路经常绊倒,情绪沮丧,低落。间歇性的发抖。在32.22~30度之间时,外露的皮肤呈蓝紫色,并且肿胀,肌肉协调非常差,不能行走,思维混乱,但是也可能保持一个姿势并看起来有清醒的迹象。抖动停止,先是剧烈抖动,然后暂停,之后继续循环。暂停的时间会逐渐加长直到抖动完全停止。因为燃烧肌肉中糖原产生的热量不能抵抗核心温度的持续降低,人体停止了抖动来储存糖原。倒地,不能够继续行走,蜷缩成一团以保存体温,肌肉逐渐僵硬。由于外围血流量被限制,及乳酸和二氧化碳的累积,皮肤发白,瞳孔扩张,脉搏速度变慢。在体温31度左右人体开始进入冬眠状态,关闭几乎所有外围血液循环,并且降低呼吸和脉搏频率。
最后,死亡!
在30度时人体进入一种看起来像是已经死亡,但其实活着的状态!在30度~27.77度时,肌肉僵硬,半昏迷,昏迷,脉搏与呼吸频率变慢,可能有心脏纤颤。在27.77~25.55度之间时,失去意识,心跳和呼吸反复无常且非常浅,脉搏可能触摸不到,任何突然的冲击都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并导致死亡。到了25.55~24度时,将出现肺水肿,心脏及呼吸衰竭。但很可能在达到这个温度之前就已经死亡了。
失温冻伤
失温和冻伤是冬季户外活动最常见的危险之一。这两个概念在医学上是既相关又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
而冻伤是指人体表面因接触寒冷空气、液体、物体而造成的肢体和表皮组织麻木、水疱和坏死的病症。
为了对失温和冻伤的致病机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人体的热量代谢和调节机能。人体的理想温度是37度(摄氏,下同),在40.5度以上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会导致死亡。而在37度以下时,化学反应会减慢,进而抑制人体机能,当体温(指身体核心区温度)低于30度时,死亡几乎无可避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提出的体温概念是指人体的核心区温度,而不是体表温度,往往存在体表温度低于30度甚至冻结而人却仍然存活的情况。
大风天10度可能会冻死人,大雨天20度可能会冻死。浸满汗水的衣服是罪魁祸首,保持身体干燥是首要问题,其次是适当时机补充能量。避免汗水浸透衣服。
海拔高的山峰都在雪线以上,有的雪线以上高度达数千米,通常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氧量低。因此,登山者的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影响。
如果长期低温、大风、缺氧,即使有羽绒服、冲锋衣等的保护,也极易发生体温过低的情况。失温会导致内分泌混乱,产生幻觉及意识丧失,直至最后死亡。
2#
发表于 2018-5-29 14:02:27 | 只看该作者
科普贴!!!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