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286|回复: 0

[游记] 1.2米的人生和他的百场马拉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7 17: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看世界的高度只有1.2米”

张健出生在1980年,山东临沂人,已经在广州居住了15年。

3岁那年,因没有吃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一场高烧后,张健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从此失去了走路的能力。

就算先后进行了五次手术,但他的双腿依旧不能支撑他的身体。

从此,他比别人多了一个伙伴——轮椅,而他的视线高度,停留在了1.2米。


关于运动,张健最初的回忆只关乎一句话,每当体育课铃声响起时,老师会告诉他:“张健,你别动,在教室温习功课就行了”。

这句话他从小学一直听到高中,是关怀,也是一种禁锢。

趴在窗台上看身边的小伙伴在操场上踢毽子、打篮球成为了日常。

张健也为自己铸造了一座围城,直到他到广州求学……


打破第一堵墙的是一位篮球教练。

像漫画中的情节一般,黄教练挡住了刺眼的阳光,伸出自己的手问张健:“你有兴趣打篮球吗?”。

黄教练带张健去了一个训练场馆,里面有很多人坐着轮椅运球、投篮。

这个场景如同一道闪电,射穿了张健的固有思维:原来,即使身体上有一个技能缺失,并不是代表什么都做不了

张健的“安西教练”用一个投篮,让他窥视了1.2米以外的世界,第一次伸出手去碰那道奇异的光。

“站在起跑线上,就是一种突破”


2013年11月23日,原本是张健在广州十年生活的普通一天,但因为一场封路,改变了他接下来5年的生活。

“当时是广州马拉松嘛,封路了我在路边等。我看到很多人在跑步,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还有补给,我就觉得这个运动很有意思,当时我就想:我能参加吗?”

张健是一个行动派,想法萌发后,他先给某马拉松组委会打了个电话:“残疾人能参加比赛吗”。

对方回应说,出于对张健安全的考虑,不建议他来。而且往届也没有坐轮椅选手参加的先例,委婉地拒绝了他。

一扇门关上了。

这跟命运给张健的考验大同小异,让他站在门外,告诉他这不是你的世界。


在朋友的支持下,张健不断争取自己参加马拉松的机会,失败、再来、失败、再来。

重复沟通下来,门微微开启一条缝,张健推着轮椅,进去了。

“坦白说经常坐轮椅消化系统很不好,人容易发胖。最开始训练的时候很艰难,我推两三公里都会气喘吁吁,很累。

但是既然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没有任何借口。每个人都应该去追求你心中所想。”

这一次,第二堵墙破裂的声音十分清脆。


“尊重是不把他当残疾人。”

很少有人知道,每年的5月20日除了是属于情侣的“520”,还是全国助残日。
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中国有多少残疾人?

张健说,中国现有残疾人大约是8700万左右(中国残联数据显示现有残疾人大约8500万),也就是说,13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所以他其实并不特殊


他在马拉松上的坚持,很大程度上也想证明,他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行走的方式改变了。

“马拉松赛道很平等,一样的起点,一样的终点,一样的路线,一样的公里数,不会因为你是否健全而不一样,但生活不是。”

除了面对城市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张健觉得大众对于特殊群体最大的误区在于对“残疾人≠残废人”的理解。

他说自己想要跑100场马拉松,其实也是想通过坚持获得尊重。


不久前,电影《水形物语》上映,张健看完后在社交网络上发了一段电影台词:“在我孤独的生命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

短短的“理解”二字,包含了他半生的追求。

如果你问,他还要为此奋斗多久,他的答案也许是:不多不少,整整一生。
*图片由张健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