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红薯粉条是纯手工制作的,而且要靠自然的力量——-2℃以下的低温把粉条冻起来,所以当地人又叫它冰冻粉条,每年只能在冬季最冷的时候做。从红薯粉到粉条,要经过打糊、漏粉、过水、捋顺、定型等7道工序,且每道工序都需要手工劳作。 农村的“漏粉儿”是个手艺活儿,会这个手艺的人不多。也不知算不算“非物质文化遗”?是否有人进行“申遗”? 漏粉儿前须把淀粉晾干,找一个很大的盆,把淀粉和匀适度。漏粉儿时要用一个漏粉瓢,分宽粉和细粉两种。宽粉瓢中有两个长方形的孔,细粉条的瓢一般是几个圆孔。 漏粉儿的人必须站在锅灶边上,一手端着盛满粉淀的粉瓢,一手握拳不停地绕圈敲打粉瓢的边缘,面条均匀地落在滚开水的锅里,待漂上来时,打捞出来放到凉水盆(池)里清洗。 洗粉儿,也是个技术活儿。一人先用手把粉条捋起,另一人用剪刀从中剪开一头儿。然后折叠好放在准备好的竿子上,放在水中凉一会儿,待稍定后,再把它们提出来,放到预先准备好的挂竿上。据说,第二天还要再洗一遍,然后再晾干,打成捆收起来贮存。 粉条是北方地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冬日里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肉炖粉条诠释出了多少人对幸福生活理解和向往.所以在农村每到隆冬时节、春节之前乡村街头都要砌起炉灶、支上大锅,上演一出出热闹非凡的漏粉条场面。此时远近村庄的乡里乡亲都会拉着自家地里红薯轧出的红薯淀粉在这里经过和粉、漏粉、煮粉、洗粉、整理、挂杆、冷冻、晾晒等手工制作,得到纤细均匀、色泽透亮的红薯粉条。他们制作粉条的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深受市场消费者喜爱。不过,手工漏粉条是一件很辛苦的劳动,即使一个壮劳力一天下来也累的精疲力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