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虽然见到了滴水胜景,却没有见到冰柱相接的景观。两年已过,决定再去滴水岩,满足这一心愿。2019年1月31日,从大觉寺上山至萝卜地垭口(冷风口),再下山到涧沟,由涧沟先上再下到滴水岩,出沟到南庄,沿公路一直行走9km,到担礼村东的妙峰山路口坐车返程。本次轨迹:http://www.foooooot.com/trip/2367776/
下图为路线详图:
因本次行程中的部分路段已走过很多次,便不再过多赘述,详细记述可见本人其他游记。
一、大觉寺~滴水岩(10.6km)
大觉寺的上山线路,可谓人人都耳熟能详。大觉寺上山到萝卜地垭口,再下山去往涧沟的古道,即为妙峰古道的中南道,古时每逢妙峰山娘娘庙庙会之际,沿路便行人不绝。因道路全线较陡,时至今日,不少路段的石板古道已经荡然无存。近年,古道所属的鹫峰景区开始对其进行维修,由海拔200米处的大西山防火道至垭口段古道大部分进行了路面拓宽。并迎合现代人爬楼梯的心理,扩大了台阶数量。虽然有利于游客攀爬,却损毁了古道原貌,这一工程成功与否便值得商榷。如今,全线只有少部分古道未经修缮且保持原貌,位于古道入口的一小段是其中的代表,很具有标志性,可惜上去之后,石板就没有了。下图即为古香道入口处的石板古道。
沿古道盘旋而上,经妙峰古道牌楼后继续爬升。一开始是在山沟中连续较陡的爬升,之后古道上升到山腰“之字形”爬升。视野开阔,可见鹫峰景区内海拔742m的望京塔。
向山下瞭望,可见海淀山后平原与小西山。可辨认出山下地铁16号线的车库、两大滑雪场以及“小小五”山脊。今日的空气质量很好,多云天气。蓝色成为了主色调,近处的山色透出一股深蓝,远处平原与天相接,也透出一股蓝色。深邃的蓝色,我不知如何形容,不禁想起了“沧”这个字,可以感觉出沧茫浩瀚之气来。
再向远望,这种感觉愈发明显了。蓝色充斥着近处的小西山和远处的高楼大厦。蓝天也产生出苍茫之感。不禁想起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提及的:“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充满辩证哲理思想的语言,也许就是见到此情此景后有感而发。
仰视上方,垭口已近在咫尺了。越向上去,就越感到一阵寒风袭来。怪不得此地又叫“冷风口”。
10:20分,登上垭口,去往涧沟的路就在对面,在此选择向北行进一小段,更便于观看萝卜地山脊。这是大西山平均海拔较高的山脊之一,普遍在1000m以上,西起玫瑰园垭口,东到萝卜地北尖。山脊风光很好,之前已经去过了。
回望垭口,山头上是海拔972m的瞭望塔,也有称“圆白塔”的。鹫峰景区给那里起名叫“四面云山”,充满诗情画意,不过是否能看到就不知道了。
回到垭口向西沿古道行进,先下降至一片山楂林,随后开始道路时升时降。经过萝卜地(一个地处平地的院落)后南侧视野开阔,今日空气好,清晰可见永定河与门头沟城区,同样这些景色,在辽远的天空下,也生出了不常常能见到的“沧”的映像。
很快到达南尖下,宽阔的防火隔离带早已被剪出。爬上去就能看到南尖顶,有一铁制三脚架。
11:23分,到达玫瑰园垭口。回望来路,这段路是比较好的一段。在山腰间穿行,视野开阔,路况也好,适合跑山。
玫瑰园垭口有两条路可下到涧沟村。一条是直行走古道下到涧沟村东公路;另一条是左转走小路直接下到涧沟村。下行古道碎石较多且坡度更陡,选择左手小路下行。11:47到达涧沟村,随后向南出村。沿公路下行,这条通往担礼的妙峰山路,古时曾经是妙峰古道的南道。路边有一些奇特的岩壁。
5分钟后到达去往禅房的公路岔口,右转。
行走10分钟后到达直切小路口,在此直切可省去很长的公路盘绕。
途中经过了一片山杨林,只有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才能看见。
不久上到高处公路,对面就是去往滴水岩的小路口。看刚才直切上来的地方,有明显的指示。
没有多停留,立刻走上去往滴水岩小路。这条路路况略差,荆棘较多,不过路迹明显,也不算太难走。这段小路比较复杂,既有以前的古道,坡度较缓但荆棘较多,也有驴友走出来的直切路,路更宽,距离近,不过坡度更陡。走什么路,就要各取所需了。走这段路最好带上登山杖,以便于应对部分危险路段和保持平衡的需要。用时50分钟下到去往天泉寺的台阶路上。13:23分,到达阔别两年的天泉寺山门。
之后,很快上到天泉寺大殿。古寺早已被毁,后南庄村进行了重修。似乎要建成景区,但烂尾了。不过也好,幽静的环境没有被破坏。在寺下平台吃饭、休息用去20分钟,再去一旁的小溶洞看看。然后上到滴水岩。下方的冰柱已经形成了!然而不知是来的时间过早还是今年冬季不冷,两段冰柱还是没有相接,实在是遗憾啊。不过能看到如此景色,也实属不易了。
下图便是真正的“滴水岩”,水不断滴下,冰柱已经形成了。
远看滴水岩,下方冰柱又正像一位寿星,这也算是补偿吧。深山之中能有如此奇境已实属不易,遇见这样的奇景则更是难上加难。能看到这样的美景,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千年老神檀依旧在,不知它是否还有生机,什么时候夏天一定要来一趟,看看这茂密的青檀林。来享受这清凉世界。
二、滴水岩~妙峰山路口(12.5km)
接下来便只有两个字:出山。告别天泉寺,沿台阶下至沟底石板路,这段沟谷长度近2千米,隔绝了采石场的噪音,使得滴水岩的静谧得以保全。这里还保留着原来的风貌,脚下的路也很好走。
出得山谷,就是破坏山体的采石场,虽然比起两年前,这里已经开始植树造林了。然而造成的巨大损失,谁又能挽回呢?
14:48分,终于回到了妙峰山路上。回看去往滴水岩的路口,还算显眼。写着“滴水岩”三字的石碑被柏树遮挡了,不知此举为何?
继续前行很快到达南庄公交站,不过这里的公交都是定点车。要坐有正常间隔的公交,就要走9km到妙峰山路口。如果下来晚了,这里有一趟16:00从涧沟发的定班公交车,可以到苹果园。一路下行,途中路过桃园村,沿村中街道走一走,村里有座关帝庙开着门,不过没有进去看。村口的村名标识设计的不错。
回到公路继续下行,这条路也处在一条山沟之中,后来得知这条沟就叫涧沟,又名樱桃沟。沿沟的崖壁很有特点,这个很像一幅人脸。
一直沿公路南行。已经几乎找不到一点古香道的踪迹了,相传南道的风景最为秀丽,这一点从两旁的险峻崖壁上可见一斑。但古道以及茶棚的踪影,也一点也没有了。这条古道唯一的残存,就是从涧沟村到妙峰山金顶娘娘庙的一小段。一路无话,16:26分,终于赶到妙峰山路口。此处有一溥任题写着“金顶妙峰山”的牌楼。这里也是890路区间车的起点。牌坊东侧有一候车亭,还有站牌,不过上车要到前方路口处。很快车来了,迅速上车,结束了这次重访滴水岩之行。
尾
再到滴水岩,虽然看到了美景,但也存在着遗憾。但愿我还能再去滴水岩,看到冰柱上下相接的奇观。
这次行程也是对大西山区域的又一次探索。成功地探清了又一条去往滴水岩的道路,进一步扩大了本人在大西山地区的行走路网。对我来说,两年前那个周周频繁穿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亲近户外,徒步山野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但一定还会有很多机遇,希望在新的一年,在未来,我能够依旧在山中畅快地徒步,不论是熟悉,亦或是陌生。做那旅行者,探索着,体会着那些熟悉的,以及向往的道路。
以上也就算是对这次旅程和对新年的感悟吧!
孤帆一片日边来 2019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