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也是古城建筑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它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该城创始于明末以前,城中遗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台基上尚存“山城一览”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的记载,石碑高54厘米,长86厘米,碑中详细标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积以及巷道和设施,它是稀有的明代小城镇建筑规划图,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珍贵的资料。 砥洎城城池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其城墙高约十米。正门上额书“砥洎城”,为城内居民进出通道,城北沿城墙设石梯,沿梯而下可通水门乘舟而行。城内道路规则,城周筑环城路,其余均为住宅巷道,各种设施齐备。古时一遇兵荒马乱,城门一关,自成一体,攻不可破。 砥洎城出于军事防御目的而建,同时兼顾居住使用功能,城堡内的民居与巷道与城墙一起被全部纳入整体防御体系,担负防御职责,它体现出鲜明独特的防御为本、平战结合的设计风格和建筑特点。砥洎城城墙高12米左右,临水的部分城墙更是高达20米,西侧临水城墙随地势而呈梯状分为两层,两层之间有坡道连通。砥洎城的城墙极富特色,润城镇冶铁业发达,并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富商巨贾,他们用来自于冶铁业的财富构筑城堡,而冶铁后废弃的坩锅又为城墙的主要建筑材料,既坚固耐久,又降低了成本。废旧坩埚用作建筑材料,垒砌墙体,不仅是废旧物资的合理利用,而且,坩埚中空,能起到很好的保温和隔热的效果,使得房子冬暖夏凉。 砥洎城从整体规格、建筑用料到实用价值都十分讲究,民居共分十大街坊,摆布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别,且巷深墙高,住宅之间每自巷顶架设过街楼相通,人行方便。民居大多为单进式二进院,每坊之中院与院连为一体,相互连接,四通八达。院中房屋多为双层,大部分设有楼道。正房亦有三层者,但屋身偏低,不设门和楼道,呈阁楼式。民居门额皆为“某某居”字样,很有点文雅之派头。明代一家商人在寨上建了一座紧四合院,门上即书“有恒居”,木石建筑工艺精细,四梁八柱,四门八窗,极具民俗特色,是不可多得的中国古代建筑典范。 门票:30元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