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滑雪的时候就经常听人讲:“入弯时要建立好平台,然后再......”。究竟什么是平台?做什么用的?如何才算建立好平台?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平台逐渐有了切身的体会,借此文章,我想针对以转腿为核心的中级平行式,分享一下我对平台的理解。
平台:泛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
以上是 “平台” 的名词解释,这个定义在滑雪世界里也同样适用。我们先概要的看看在一个C弯中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获得支撑,平衡在雪板上;有效抓雪,通过持续驱转控制弯形,进而控制速度;处理转弯时产生的巨大的压力。建立平台就是为以上工作提供环境与条件,确保后续动作的正确、可控。 从主观感受角度讲,“平台”是由雪面给雪板的反作用力构成的,滑行者借此才能获得支撑,平衡在雪板上;才有了发力对象去转动雪板搓雪,控弯控速。无论是否理解什么是平台,是否刻意的去制造平台,它都一直客观存在于每个弯中,差别只是平台质量的好坏和建立时机的早晚。 [size=1em]高质量平台4要素 先说说我理解的高质量平台具有哪些特征,以及好的平台是如何让后续动作正确、可控的。 1新外腿主承重,平衡在新外板上 滑雪归根结底是一项平衡的运动,每一次转弯都是一个打破旧有平衡(旧外腿上),建立新平衡的过程(新外腿上),平衡在新外板上才能为后续动作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承重腿的转换和平衡在新外板上是建立平台的重要标志。 2转腿前先立刃 平台的依托是雪面给雪板的反作用力,而立刃抓雪是持续获得雪面反作用力的前提条件,滑行者需要在转腿前就建立起合适的立刃角度,抓住雪面,这样在转腿时,就会立刻获得雪面的反作用力,实现有效的搓雪,确保后续动作都是可控的。 3重心居中 准确的说是在后脚跟靠前一点的位置,运动站姿平衡在这个位置上,是身体最强壮、稳固的姿态,能够充分利用骨骼支撑,应对巨大的压力。另外以该点为轴转腿时,雪板位于身体正下方便于控制,能够持续发力,均匀转腿,实现有效的搓雪,控弯控速。 4重心入新弯 重心入新弯是流畅转腿的前提条件,由于重心穿越雪板时会破坏已建立好的平衡,所以在建立平台前一定要先将重心移入新弯(重心相对于雪板的位置,可以是主动移动重心,也可以是移动雪板的结果),这样转腿时就不会因为重心未入弯而破坏已建立好的平衡了。
做到以上几点后,我们就有了让后续动作正确、可控的基础,下面谈谈最最关键的一点:建立平台的时机。
[size=1em]平台的建立时机 既然建立好平台可以让后续动作正确、可控,那么建立平台的时机当然是越早越好。尽早建立起平台是搭建高质量平台的重要标志。
如果平台建立在下图绿色区域处,那么控制阶段的上半部分是没有控制的,此时雪板朝向山下,如果没有搓雪控速的话,滑速度会有明显的提升,弯形也不可能圆润。 如果平台建立在下图绿色区域处,那么C弯的整个控制阶段都是没有控制的,速度必然会失控,出弯阶段只能大力搓雪减速,弯形变成左右刹车的Z字弯。这样做的结果是缺少横向速度,无法做到流畅的弯间转换,新平台的建立会变得困难重重。 好的平台建立时机应该在控制阶段开始前,这样整个绿色区域都是可控的,出弯阶段才能专注于压力释放,保持住横向速度,让弯间转换变得流畅,便于新弯平台的尽早建立,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练习方法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犁式滑行时,控制能力非常强,弯形可以滑的很圆润,速度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是因为犁式站姿下,新外腿在入弯时就自然处在正确的建立平台位置,天生就能在入弯时很早的建立起平台,让后续动作变得可控。我们可以好好利用犁式滑行这一特质,来练习如何早建平台,方法就是Stem Turn,即半犁式。 在入弯阶段独立移动新外腿转为犁式站姿,关注于在控制阶段开始前,将新外腿移动到正确位置来建立平台,期间注意满足高质量平台需要具备的4要素,建立好平台后并腿转平行式驱转入弯。用这个练习找到早建立平台的感觉后带入到日常滑行中,滑行者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与喜好,采用向斜前方弯内引身,收旧外腿、弯末驱转、滚动脚踝(推荐)等方式将新外腿和重心移动到正确位置建立平台,这需要一定的弯间转换技巧,同时要保持入弯时的耐心,建立好平台后再转腿。由于搭建平台涉及到早立刃,早建立雪板压力,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非常大,可以暂时只用Stem Turn来感受早建立平台的好处和感觉,随着能力的提升,再在日常滑行中逐渐提前建立平台的时机。
本文分享的都是一些浅显的道理,有很多甚至在我刚接触滑雪时就以为已经明白和掌握了,但在我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后,发现大部分问题都出在了对这些浅显道理的理解上,我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它们。随着滑雪学习的深入,我依然在刷新对它们的认知,这真是应了一句话:大道至简啊!
最后总结一下,建立平台的目的是在弯初立刃抓雪,快速获得雪面的反馈力,建立新的支撑与平衡,调整好重心居中的身体姿态,均匀转腿控弯控速,以一个强壮、稳固的姿态处理逐渐增加的压力。弯初平台的建立只是一个开始,滑行者还要在弯中通过各个关节平面的调整,维护好这个居中的平台,才能真正的控制好弯形和速度。本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建立平台,维护平台更多要涉及到重心的调整,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继续分享我的学习经验,如果感兴趣可以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以上内容仅代表我个人对平台的理解,欢迎加微信讨论与咨询:Ted-Han,请注明雪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