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户外的时间并不长,可由于活动强度一直较大,仅有的一双la sportiva已不能满足四季登山所需。所以,当绿野装备营再一次推出泰尼卡DragonFly Low户外鞋时,我毫不犹豫报上了名,抢了个沙发。然后,很幸运的,得到了这双鞋的体验机会。
由于我人在天津,领鞋时还颇费了些周折。石头走天涯,本次体验男款得主,二话不说帮我领了,交给我的闺蜜牛肉。这样,周五晚上我杀来北京时,就不用跑上大半个北京城,而是直接到牛肉家,把这双轻便结实的泰尼卡踹在脚上,周六一大早去参加大苏的水陆空活动,好好地体验了一把。
兴许是拿到鞋子太兴奋了,直到自己穿回天津之后,才想起应该来双上脚之前的照片的。结果就是拍照时这双鞋已是灰头土脸的了
饶是如此,却丝毫不损它的实用。轻便、秀气,透气性好,防水,防滑。我所要求的它全部具备。回想起从25号晚上拿到鞋到30号写这篇评测的几天,我情绪亢奋,此起彼伏……
26号一大早,穿上崭新的鞋子,我和牛肉提早来到朝凤庵,准备先跑步后游泳最后登山。在等人之时,我秀了一下这双新鞋
开始看网上图片时没觉得这鞋好看,上脚之后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平时穿36码鞋的我,这次要的是37码,很合适。这双具有泰尼卡全脚掌滚动系统的鞋,让习惯了一只2斤的登山鞋的我感到脚上轻飘飘的,有些小担心起它的性能来:能陪我上蟒山吗?
于是在公路上一通乱拍。九点,我们去十三陵水库边放包,准备跑步。踩在水库边的乱石上,很稳,没有一丁点的感觉。
看来泰尼卡专利纹路大底的设计,配合TRS®的设计,果然是大大增加了鞋底表面与地面的接触区域,使鞋子具有更强的抓地力性,颠覆了传统户外鞋在户外运动中的踢踏感觉以及与地面接触过程中出现的盲点区域,提供了更多安全保护。
在岸边得瑟一阵之后,我又小心涉水。后来发现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小心翼翼,此鞋防水性能好着呢。
上脚行走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开始跑步。此时我感觉不是特别好了,因为我平足,感觉鞋底不是特别舒服,有一点点顶足底。我轻声对牛肉说了一下自己的感觉,皱了皱眉头,顾不上这么多了,9:50分,十来人开始绕水库一圈的奔跑。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跑步前那一点点不舒服,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泰尼卡全脚掌滚动系统的妙处?它的鞋底后部占据整个鞋底2/3的,结合了最新的鞋底设计(T-spot)与超级缓冲材质 (T-Cube Cushioning) ,创造出了Oversize Rolling Zone超尺寸滚动区域。这种设计可以让鞋底与地面完全触碰(比传统户外鞋底的接触面提高300%)。这种设计确保了更佳稳定性和向前的传导力。这些话对我来说还是太抽象,我不是玩技术的,也不是理工科。我只知道,它让我跑起来感觉很舒服,抓地稳,有弹力。一圈下来,一小时零三分,这个成绩对于从来没有长途奔袭(爬山不算)的我来说,算是不错的。成绩里,有泰尼卡一份功劳。
跑完步,下水,三公里,没有穿鞋,自己好不容易游完,与十一人同去石锅鱼腐败,然后又拖了四人陪我爬山。从昌平城里再跑去十三陵水库爬蟒山太夸张了,我们就上了小蟒山,也称军都山,开始经历碎石、阶梯、泥土的考验。
走在碎石上和平地无异,朋友说这种鞋特别适合走碎石路,不用担心扭脚,也不用担心毁鞋。
攀爬时感觉不错,能给我很稳的支持,没有打滑。
这样的下降,朋友穿的慢跑鞋几度打滑,我依旧稳健,才明白它的好处。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漂亮的黑鞋外表已经有了一些灰尘。
但对于这样的路,我越发一点都不惧怕了。
反穿小蟒,胜利在望,忍不住得意洋洋,秀秀偶这双鞋。它今天陪我跑步11公里,登山六公里,十分舒适。
27日,我又去参加了绿野户外培训活动之绳降。换了裤子,鞋子还是它。轻轻松松完成那些任务,潇潇洒洒转身离去。这双泰尼卡的户外鞋,注定会陪伴我走过一段又一段的路程,看过一程又一程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