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face="Arial">姓名:唐燎 <br />
性别:男 年龄:34<br />
<strong>计划简述:<br />
</strong>如果说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那么这些海拔超过4000米的城市,无疑是屋脊上那一排通往天庭的门窗,这些天窗,是人类离天最近的地方。</font></p>
<p><font face="Arial">这些世界的高城,串联起了无数世人的期盼与神往,形成了一条真正的天路:全线基本在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奔走,穿越中经过海拔超过4000米的城市就有4座,需要翻越4000米以上的山超过10座,5000米以上的山5座;这些世界的高城,串联起了一条被佛光笼罩的路:有着七世、十世达赖的故乡、康区红教最大的朝拜圣地、世界最大的尼玛方堆、藏区最长的石经墙,藏区四大神山中的两座阿玛尼卿与尕朵觉沃就矗立在它的身旁;这些世界的高城,串联起了一条铺满历史碎片的路:带领我们走进中国三大传唱史诗之《格萨尔王》主人公的故乡、走过唐蕃古道上最灿烂辉煌的一段、走进白狼古国的梦幻遗址;这些世界的高城,串联起了一条原生态的民俗风情之路:指引我们走向中国最后的原始父系部落、见证逐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体验飙 <br />
悍勇猛的康巴藏族;这些世界的高城,串联起了一条壮丽的自然景观之路:全程将跨越横断山脉、沙鲁里山脉、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祁连山脉,走过长江与黄河的源头,全程将与雪山、海子、草原、森林、沼泽相伴。<br />
<br />
本次穿越中,拟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手段,了解和记录人类在这些世界最高海拔地区生活的自然生存状况;了解和记录这些高海拔地区的游牧部落的医疗卫生状况以及儿童就学情况;了解和记录长江与黄河源头的生态情况;了解和记录外来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情况;同时在出发前将募集部分药品,在行程中将安排专门时间对偏远落后的牧区群众进行免费体检和发放药品活动;在完成整个行程后,拟形成一套全方位的图文影像资料,以网络为主要平台,倡议、组织并建立若干自愿者小分队,以“1+1”、“2+1”、“3+1”等方式对该区域内提供送医送药、助学、自然生态、传统文化方面的支持与保护。</font></p>
<p><font face="Arial"><strong> 计划目标:<br />
</strong> <br />
用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带领团队以汽车穿越+徒步的方式,穿越川、藏、青交界的六个地区,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城市4座、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超过10座,5000米以上的超过5座,穿越全程中最高处海拔5100米,总长近6000公里。 </font></p>
<p><font face="Arial"><strong>何时有了这个想法:<br />
</strong>西藏通火车前 <br />
预算清单<br />
预算合计为80800元RMB</font></p>
<p><font face="Arial">1、张家界—成都机票8人:8000元<br />
2、西宁—长沙—张家界机票+汽车费用8人:12800<br />
3、越野车租赁及燃油费、过路费2车22天:44000元<br />
4、食宿费用100/人/天:16000元<br />
5、装备清单(各8套):冲锋衣、冲锋裤、速干衣、速干裤、登山鞋、登山包、遮阳帽、帐篷、睡袋、防潮垫、炉头、套锅<br />
<strong></strong></font></p>
<p><font face="Arial"><strong>详细的实施方式<br />
</strong>第一天:张家界——成都(飞机)<br />
重点:到成都安排住宿、检查车辆、装备情况。</font></p>
<p><font face="Arial">第二天:成都—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423公里)<br />
重点: 翻越海拔4298米折多山、塔公草原、雅拉雪山、木雅经塔、藏式村庄、牧场、红叶</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说明:折多山是藏区的门槛,翻越折多山,就意味着真正进入了藏区。翻越折多山后,将沿机场路走塔公,“塔公”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位于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带,地势起伏和缓,草原广袤,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在塔公寺附近可以欣赏到高耸的雅拉雪山、起伏的草原和草原上金碧辉煌的“木雅经塔”,过塔公后将欣赏到由牧场、牛羊、红叶、村庄、藏式民居组成的美丽画卷。</font></p>
<p><font face="Arial">第三天:新都桥—雅江—理塘(220公里)<br />
重点: <br />
翻越海拔4412M的高尔寺山、4659M的剪子弯山、4700M的卡子拉山、理塘全景、长青春科尔寺<br />
说明:理塘意为“平坦如铜镜般的草坝”,是本次穿越中的第一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城,理塘之所以称为圣地,因为这里人杰地灵,这里出过许多大德高僧:七世、十世达赖喇嘛,第七世、第八世、第九世帕巴拉呼图克图(昌都强巴林寺),第三世哲布尊丹巴(外蒙古法王),第五世嘉木样呼图克图(甘南拉扑楞寺),第一、二、三世香根活佛(长青春科尔寺,其中第一世香根活佛为第十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之一,后因“金瓶掣签”落选后被册封为“香根”,即达赖师弟之意)。</font></p>
<p><font face="Arial">第四天:理塘——新龙——炉霍—色达(606公里)<br />
重点:雅砻江大峡谷、炉霍民居、炉霍大地震纪念碑亭</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说明:新龙藏语称“梁茹”,意为林间的河谷,相传元代时,当地一大德高僧喜绕降泽带上一支铁矛见元世祖,当众把铁矛挽成一块铁疙瘩。元世祖封他为土司,称之瞻堆(藏语音为铁疙瘩)土司。所以新龙县在那时得名瞻堆。<br />
<br />
炉霍原来叫作霍尔章谷,在藏语中,“霍尔”意为蒙古人,“章谷”是山崖上的意思,因霍尔章谷土司的官寨处于山岩上,系蒙古族后裔,故称“霍尔章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置屯时取名“炉霍”,因炉(打箭炉,即康定)至霍尔为入藏要道,故名。炉霍大地震纪念碑亭,是为了纪念一九七三年二月六日发生在炉霍的大地震而修建的,这是四川有记载的最大的一次地震。</font></p>
<p><font face="Arial">第五天:色达<br />
重点:五明佛学院、天葬台、邓登曲登佛塔<br />
说明:色达,意为“金马”,传说在这富绕美丽的草原上,人们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为后人祈祷福祉而得名。</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五明佛学院: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蔚蓝苍穹之下,银岭碧草之间,数千间赫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也称色达佛学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常住的喇嘛有两万多人。<br />
<br />
天顶天葬台:世界三大天葬台之一的“天顶天葬台”,所谓“天顶”,是离天堂最近之意,尸体到了“天顶天葬台”就意味着人的不朽灵魂到了天堂一样。<br />
<br />
邓登曲登佛塔:降魔塔,位于色达县的色柯镇,距县城1.5公里。该塔始建于藏历铁猪年(1913)。<br />
第六天:色达—甘孜(158公里)</font></p>
<p><font face="Arial">重点:翻越海拔4800米的乃龙神山、甘孜寺<br />
<br />
<br />
说明:甘孜寺全称甘孜扎西罗卜楞,意为洁白美丽吉祥宝洲,属格鲁派(黄教),位于县城北面的一座人字形山坡上,寺庙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8.5万平方米。</font></p>
<p><font face="Arial">第七天:甘孜—亚青寺—白玉(209公里)<br />
重点:海子山、亚青寺、章台大草原</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说明:此段路风光非常优美,一路上会经过河谷、原始针叶林区、草原、牧场、海子(纳楞措湖)、冰川遗址(海子山)、雪山<br />
亚青寺:始建于1985年,由大圆满成就者喇嘛阿秋仁波切住持,是藏区两大佛教学院之一(另一个为五明)。建在四面环山的草原湿地上,有数千间信徒居住的小木屋,纵横交错的河流包围了整个寺庙的建筑群,每当清晨或黄昏,炊烟弥漫,河水闪耀着金光,颂经声随风远远传来,犹如天籁,动人心弦。</font></p>
<p><font face="Arial">第八天:白玉<br />
<br />
<br />
说明:白玉,意为吉祥圣德的地方,是金沙江上游自然生态保持最完好的地方。白玉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城北坡,是康区著名的宁玛派寺庙,为德格土司供养的五大家庙之一。清康熙14年(1675)选址建寺。寺址四周地形具有吉祥之相,故命名"吉祥尊胜菩提洲",藏语全称为"白玉朗杰绛秋林",一般称白玉寺,其中"白玉"意为"吉祥之地"。</font></p>
<p><font face="Arial"></font> </p>
<font face="Arial">
<p><br />
第九天:白玉—山岩(56公里)</p>
<p>重点:康区父系社会活化石白玉戈巴</p>
<p>说明:戈巴人的穿着十分简陋,在山岩、沙玛的少数地方仍可见男女上身赤裸,下身围一张皮,扎一带子遮羞、赤脚行走的人群。春耕和秋收时,有的男子全身一丝不挂,只用一红线缠住生殖器表示不敢放肆。妇女视而不见,一起劳动,毫不见怪。</p>
<p><br />
第十天:白玉—德格(200公里)<br />
重点:嘎拖寺、金沙江第一弯、德格全景</p>
<p>说明:由白玉县城北行几十公里,有藏传佛教在康巴区的第一座红教寺庙“嘎托寺“,始建于1159年。在嘎托寺,有格萨尔大将扎拉则加的大弓、宝剑。扎拉则加大将的宝弓传说是用大鹏金翅乌的指甲骨制成,象牙弦座,长1.5米。握着千年后仍弹性良好的古弓,不由人不浮想联翩。再持宝剑,铸造工艺令人叹服。饱经风霜仍寒光闪闪,足以与瑞士军刀媲美……</p>
<p> <br />
德格是个位于山谷中的美丽的小县城。山清水秀,小河穿城而过,山上云雾缭绕,环境是一派宁静安详,似乎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p>
<p>第十一天:德格<br />
重点:印经院、竹庆寺、协庆寺</p>
<p>说明:德格印经院,藏区最大的雕版图书馆: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该院于清雍正七年(1729)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8226;登巴泽仁创建,前后历16年始具规模,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到现在也是全国最大的藏文印经院之一,全院共收藏印版达275000多块、大小画版3500余幅、各类曲籍400多部1350余册。其内容可分为佛学经典、佛学哲理等12大类型。藏版内容约占藏传佛教典籍和藏民族文化的70%以上,总字数达2.8亿之巨。素有“藏民族文化宝库”之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第十二天:德格——新路海(220公里)<br />
重点:雀儿山、新路海</p>
<p>说明:雀儿山藏名“措拉”,意为大鸟羽翼。冰雪皑皑,巍峨雄伟的雀儿山居沙鲁里山系北段,最高峰海拔6168米,该山山势挺拔,壁立于周围十座5500米的群峰之上。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雀儿山口海拔5000米,新路海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冰川湖泊。像一块绿色的明镜,会跃然出现在你的眼前。雄伟的山势以及如刀削般的崖壁,与湖泊幽幽的绿光,平静却深邃。 </p>
<p>第十三天:新路海——石渠(200公里)<br />
重点:高原风光</p>
<p> <br />
说明:石渠号称“太阳部落”,是本次穿越中第二座超过4000米的高城,当你第一次听到这么雄浑的名字,就会被它深深吸引,但想象终归只是想象,只有当你真正站在这片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的,整个康巴地区最宽阔的扎溪卡草原上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感觉到它的魅力。</p>
<p>第十四天:石渠<br />
<br />
重点:色须寺、巴格嘛呢石经墙<br />
</p>
<p>说明:色须寺是石渠最大的寺院,据说石渠就是“色须”的藏语音译。它除了是川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还是四川省惟一有资格认定“格西”学位(相当佛学的“博士”)的寺院。</p>
<p> <br />
巴格嘛呢石经墙:信仰的长城。此墙,原来是藏民自发砌成的,听说最初只有约1.6米长,世世代代四面八方前来朝觐巴格活佛的信徒们,来到这儿都往上垒上一块嘛呢石,天长地久就形成一堵长长的嘛呢墙,它是目前藏区最长的嘛呢墙,高约三米,每隔几米,墙壁上就有一个凹下去的小窗口,里面是一尊彩色佛像或是一块大的经文石,给清一色乏味的墙体增添了几分生气,长达4公里的石头长城,足足需要花费一个小时才走完。<br />
第十五天:石渠<br />
重点:松格嘛呢方堆</p>
<p>说明:松格嘛呢方堆,草原的蜃楼。它是格萨尔王领地上保留至今的遗迹之一,也是藏区历史最大的玛尼石经城之一。当年,为了替战死疆场的士兵超度亡灵,格萨尔王的将士们在此堆起了一个玛尼堆。后来老百姓为了缅怀格萨尔王的功绩,纷纷前来朝觐,也带来了一片片玛尼石,使石经堆越垒越高,越垒越大,最终变成了玛尼方城。</p>
<p>第十六天:石渠——玉树(118公里)<br />
重点:雪山和高原峡谷风光</p>
<p>说明:玉树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是本次穿越中第三座超过4000米的高城,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2000余座,平均海拔4000--5000米,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p>
<p>第十七天:玉树<br />
重点:结古寺、嘛尼石堆</p>
<p> <br />
说明:结古寺位于结古镇东,以建筑宏伟、寺僧众多、文物丰富、多名僧高徒在我国藏区闻名遐迩。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殿堂僧舍错落有致,高耸于山岗之上。1937年九世班禅返藏途经玉树时在此圆寂。</p>
<p> <br />
结古寺的嘛尼石堆闻名于世界,第一世嘉那活佛晚年时定居于镇东新寨村,并在此修建嘛尼堆,人称“嘉那嘛尼堆”、“新寨嘛尼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的嘛尼石堆体积越来越大,200多年间堆积25亿块经石,堪称“世界第一大玛尼堆。</p>
<p><br />
第十八天:玉树—勒巴沟(80公里)<br />
重点:文成公主庙、勒巴沟石刻</p>
<p> <br />
说明:文成公主庙(结古镇沿巴塘河南行约20公里),是当年由文成公主亲自选址建立的寺庙,9尊佛像雕刻在岩壁上。色彩靓丽,手法细腻,很有唐朝特点,殿内有文成公主的手迹和佛祖的真迹。</p>
<p> <br />
从文成公主庙继续向里走,就进入勒巴沟,勒巴沟的岩画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留下的,已经班驳陆离,但还是值得一看。沟内的溪水边、路边、山岩上到处是六字真言和经文,不时有不知名的动物跑来跑去。勒巴沟最早的石经,已历千年风雪,勒巴沟不仅是佛教传播的重要线路,而且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衢。 <br />
<br />
第十九天:玉树——玛多(360公里)<br />
重点:三江源、巴颜喀拉山口、黄河第一桥</p>
<p>说明: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是世界上最高的县,海拔4600米,是本次穿越中第四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城,又被称作千湖之县,全县共有4007座高原海子。前往玛多沿途将经过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通天第一渡、西游记里的晒经石、长江第一桥、通天河、巴颜喀拉山口、黄河第一桥。<br />
第二十天:玛多——黄河源(100公里)<br />
重点:扎陵湖和、鄂陵湖、黄河源</p>
<p>说明:玛多众多的海子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扎陵湖为白色、鄂陵湖为蓝色,都透彻清亮。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两个巨大的高原淡水湖泊,它们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多县境内,是黄河源头地区众水汇之所。扎陵湖和鄂陵湖,古称“柏海”,又叫“查灵海”和“鄂灵海”。这里,也是当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成立的地方。</p>
<p>第二十一天:玛多——青海湖(610公里)<br />
重点:青海湖<br />
说明: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 </p>
<p>第二十二天:青海湖——西宁——长沙——张家界</p>
<p><br />
<strong>计划背景 <br />
</strong> <br />
此行程纵向把318、317、315三条国道串联在一起,318是中国有名的景观大道,与317一起,构成50年前18军解放西藏的天堑通途;而进入青海境内的行程,则是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的唐蕃古道中最为精彩的一段。该地区处于横断山脉、唐古拉山脉等多条山脉的结合部,地质状况复杂,交通闭塞,是目前人类建立城市的最高海拔地区,无论是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生物种类、自然生态等方面都保持了丰富的多样性和罕见的独特性。</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 <br />
可成功实施计划的理由与条件 <br />
</strong> <br />
此次出征的体验团队,由2车8人组成,其中5人为摄影爱好者、1人为专业医务工作者、1人为业余民俗文化研究者、1人喜欢摄像;8人中,1人有5次进藏经历、1人走过新藏、川藏和滇藏线、其余6人均有过两次以上进入藏区或高海拔地区的经历。 </p>
<p><strong>提供一张可以说明你的探险计划地图演示照片</strong> </p>
<p><strong> <a href="/uploads/fckeditor/Image/201012/12920538246645799.jpg"><img src="/uploads/fckeditor/Image/201012/12920538246645799.jpg.thumb.jpg" alt="2009年2月优胜方案——打开世界屋脊的天窗—穿越世界高城" /></a> <br />
个人照片 <br />
<a href="/uploads/fckeditor/Image/201012/12920538582869568.jpg"><img src="/uploads/fckeditor/Image/201012/12920538582869568.jpg.thumb.jpg" alt="2009年2月优胜方案——打开世界屋脊的天窗—穿越世界高城" /></a> <br />
户外经验:</strong> 13 年 <br />
</p>
</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