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font size="3">数、理、化、天、地、生是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 <br />
<br />
孩子们惟独缺少仰望星空的机会<br />
数、理、化、天、地、生,这是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其中有五门是中小学的规定课程,只有天文,一直是我们基础教育中的缺失。<br />
<br />
今年是国际天文年,不仅如此,对于天文教育的普及而言,本月22日将在天空上演的日全食,更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遇。那么,天文教育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究竟有哪些益处呢?<br />
<br />
<strong>天文学最能锻炼人的是科学探索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合作交往的能力<br />
<br />
<font color="#ff0000"> “</font></strong><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ff0000"><strong><font color="#ff0000">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样是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样则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br />
</font><br />
</strong></font> 这是哲学家康德的一段名言,曾被无数人铭记于心。<br />
<br />
1997年,当年仅17岁的市一中高一学生时作愚与顾雪萍登上前往漠河的列车时,他们心中满怀着对这片灿烂星空的好奇与憧憬。此行,是观测当年的两大天文奇观:海尔波普彗星与日全食。<br />
<br />
两个孩子在车厢中反复研究,如何设计观测与拍摄方案;如何调整光圈、快门;如何分步计算时间精度,捕捉到转瞬即逝的“倍丽珠”……在零下36度的中国最北城市,他们在苦守中终于合作拍摄出最完美的照片,获得全国一等奖。<br />
<br />
至今回忆起来,市三院的医生顾雪萍依然无限感慨:“这段经历对于我人生来说,是永远难忘的珍贵体验”,她认为,少年时期的天文爱好,直接影响了自己对知识的求知、性格的养成,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br />
<br />
当时两人的指导老师,从事天文基础教育达20年的市一中齐顺清老师评价说:“科学探索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是天文学最能锻炼人的地方。”<br />
<br />
<strong>爱好天文的学生有两类:一种是成绩特别好的,一种是动手实践能力特别强的<br />
<br />
</strong> “爱好天文的人,首先一定是个心胸开阔的人,因为在他的心中,装的是无穷浩瀚的宇宙。”园区星海学校的天文指导老师丁震说。<br />
<br />
神秘的宇宙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兴趣所在,天文学特别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br />
<br />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来我们‘星海星社’的学生,往往有两种极端,一种是成绩特别好的,譬如我们两个中考状元都是天文爱好者;另一种就是差生,但动手实践能力特别强。”<br />
<br />
丁老师告诉记者,所谓“差生”,其实不“差”,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而非智力因素,对这样的学生,只要加以引导,提升空间往往比死读书的学生要大得多。<br />
<br />
“有一些家长怕孩子痴迷于此而耽误别的学科,但实际上,天文爱好特别能让人‘开窍’,因为一种成功的体验,能大大激发人的求知欲。”<br />
<br />
星海学校的上届星社社长陈翀,各方面都不错,就是英语差点。自从爱上天文后,由于天文活动中经常有国际化交流,所以他在英语上下足了功夫,今年以高分考上苏州中学国际班。<br />
<br />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丁老师笑说,“天文学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非常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和对力学的理解,要学好天文,必须有过硬的数学和物理知识,更能启蒙学生对其他自然科学的兴趣。”<br />
<br />
甚至还有爱好者能体会出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微妙的联系。记者在网上的天文论坛中看到一段话:“我以前看关于牛郎织女的诗文是没有感觉的。自从我沉浸于天文学,再读了一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时候,眼泪马上就下来了。”<br />
<br />
苏州的天文教育全国领先,现在被冷落都是分数惹的祸<br />
<br />
据专家介绍,由于天文学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不同。数理化课程,讲的是基本不变的定律,而天文学强调的则是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观测,来找出什么是对的,这跟我们一贯的“传授式”教学理念是相反的。<br />
<br />
用齐顺清老师的话来说:“在天文实践中,学生与老师其实是共同成长、共同体验的。”这是培养一种好奇、质疑、探究真相、挑战权威的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现行教育中缺失的东西。<br />
<br />
400年前,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指向深邃遥远的宇宙,开启了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br />
<br />
但到今天,我国的天文发展状况却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料显示,仅美国Sloan巡天这样一个规模及投资都不大的项目所投入的人才,就几乎相当于我国全部的天文人才。<br />
<br />
记者从市青少年天文观测站了解到,全国目前开设天文专业的高校只有三所,在基础教育方面更是少得可怜,天文奥赛由于不能加分而被完全冷落,成为少数人的游戏。<br />
<br />
即使在我们苏州,由于80年代初就开展天文教育,整体水平在全国地级市中已经算是相当高了,目前天文爱好者有2000多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拥有的圆顶天文观测台达60多个,数量位居世界地级城市第一。然而,这些分布于全市各个学校的天文圆顶,利用率却不到一半,很多仅仅成了一种摆设。<br />
<br />
齐老师也向记者坦陈,虽然一中的天文活动开展了很多年,一直比较活跃,但除了特殊的天文运动或是官方活动外,学生真正能观测星象的机会并不多,“没办法,分数勒得孩子太喘不过气了。”<br />
<br />
天文活动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而是一项富有哲学意义的工作,认识地球,认识宇宙。但由于短期内不能带来实用性,天文学一直被冷落。<br />
<br />
“希望借助这次日全食,能引起全社会对天文学的关注与重视。”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屡屡听到的声音。<br />
<br />
</font> <br />
<div align="right">(摘自苏州广播电视报)</div>
<!--></ --></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