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从迷迷糊糊中醒来的时候,飞机已经开始下降,拉开旁边的弦窗遮板,夕阳温暖而妩媚地洒在身上。我有意无意地往地面俯瞰,突然一道弯弯曲曲金链般的痕迹映入眼帘,呵,莫日格勒,莫日根!天下第一曲水,又见故乡河……我闭上眼睛,知道有泪珠在睫毛上闪动,终于,终于又回到我的呼伦贝尔,魂牵梦绕的故乡!
海拉尔的草原机场依然散发着熟悉而亲切的气息,跑道旁不是内地机场那种人工的草坪,茵茵绿草全部源自天然,中间夹杂着各色的野花,让人感觉似乎不是降落到了一座城市,而是一处尚待涉足的无垠旷野,心胸为之豁然开朗。那些因久居都市而积郁的委屈和无奈,在见到父母亲人的一刹那挥之而去、烟消云散。
出发前就得知马队的骑友动机不良和目的不纯已经到了呼伦贝尔,他们的目标是想买三河马回京。我到的时候他们刚刚从三河马繁殖基地额尔古纳返回海拉尔,故乡遇友人,又怎能不意外和惊喜呢?见面腐败是必不可少的,把酒夜话更让不善晚睡的我筋疲力尽。席间,我给马队群发了一条短信:“来自呼伦贝尔的问候!我现在和不良、不纯两个大恶人在一块儿,真是冤家路窄呀!”之后,京师一片哗然,回复的短信也极尽精彩,“花儿,那你就除暴安良吧!全国人民都会感谢你的。”“姐姐要当心啊,蒙古小刀随时伺候着!”“找几个蒙古大汉把他俩放倒!”“千万小心啊,那两个没银杏的东西,老夜猫子!”“花儿你可要看住他们,免得给咱马队抹黑,不行就送人民政府吧。”“我相信你能制住他们,不行的话俺立即飞过去帮你!”这些调侃的话透着那么深的友情和那么多的关怀,让我们忍俊不禁,更深露重,草原夜色美,不消残酒!
不良和不纯第二天去了鄂温克旗,终于不虚此行,在那儿买了两匹爱马,他们不断地惊叹于呼伦贝尔草原的壮美与辽阔:“到处是三十公里以上的一马平川!”“这里才是真正的草原呀!”“呼伦贝尔是马帮最终的家园,我们的天堂!”
最运气的是这次回去赶上了一件百年盛事,7月18日,在二战诺门罕战争及文革中遭受灭顶之灾的甘珠尔喇嘛庙举行修复后的开光典礼。该庙坐落于呼盟新巴尔虎左旗(当地人称东旗)阿木古郎镇北20公里,曾为中国北方名噪一时、香火极盛的大庙,当年由乾隆皇帝亲笔御书“寿宁寺”,可见此庙的辉煌。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那达慕也在同一天开始,盛况空前。
为了赶上清晨4点的祭敖包活动,我们提前一天赶往东旗。从海拉尔到阿木古郎有2小时的车程,一路上车辆排成了不间断的长队,据说会有近十万人去赶那达慕,平时安静的草原公路顿时热闹起来。看着车窗外愈深愈浓的草原,雨后那娇媚的绿色让人迷醉,大片大片的羊群更显洁白,随着骑马的牧羊人长长的套锁在草原上象白云一样游动。故乡情结又一次深深地打动着我,同行的朋友在不停说笑,而我却充耳不闻,忘情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在一个多年的梦中,一曲天高云低、千年无悔的草原恋歌之中……
当天边刚刚泛起一片片朝霞,身着盛装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老乡便从四面八方赶往甘珠尔庙,那达慕的主会场也设在那里。我们来到敖包山时,人们早已开始了虔诚的膜拜和转山。不良、不纯是中午才到的,错过了精彩的那达慕开幕式,开幕式上各个苏木(乡)威武的马队方阵让人激动不已,我想如果马帮的兄弟姐妹在场的话,一定会沸腾欢呼的。因为妹妹是在当地的电台工作,所以每次看那达慕,我都能佩带着记者证,大模大样地进场拍照,近距离欣赏他们的风采。只可惜我的摄影水平实在够不上拍这些纪实的活动,如果是野草、老杨或者田野在场的话,就能将所有的精彩摄入镜头,让大家感同身受。尤其是赛马,我虽站在跑道边不远,但好多漂亮、经典的镜头都没照下来,不良的相机又在关键时刻没电了,我的快门速度又太慢(临行忘了带合适的相机),真是急死人了!
这次回家乡,最让我郁闷的依然是因为身怀小野果而不能骑马,特别是得知了一个朋友家的牧场竟然在东旗水美草肥的甘珠花儿草场,有一百多匹马、四千多只羊和上百头牛,让我非常心弛神往。我告诉他京城有个马帮,是我的一群热爱马儿、也热爱纵马草原的朋友,并且有很多是女孩子。他说那你们就尽情来玩儿吧,美丽的甘珠花儿欢迎你们!如果你们当中有骑马好手的话,可以跟我一起套马、骑生个子(就是从来没被骑过的马),这些话简直让我欢欣雀跃、热血沸腾。我问他什么样才算是好骑手?他干脆地回答:“铲骑奔跑二、三十里不铲屁股!”这可太不容易了!太有挑战性了!太原始也太吸引人了!这就是对真正的草原骑手的要求啊!
金帐汗部落我已经去过很多次,坐落于素有“天下第一曲水”美称的莫日格勒河畔,距海拉尔30公里。那里水草萋萋、树影婆娑,多情的河水九转十八回地流淌着昨天和今天的故事。我们在距离营地五公里的地方下车步行,让车先回海拉尔接人去了。草原上的天气变化经常让人始料不及,没等车走出多远,刚刚还晴晴朗朗的天一下子变得阴阴沉沉,“肯定要下雨了”,妹妹说。果不其然,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便往身上砸了下来。这可怎么办呀?突然眼睛一亮,坡下200米处好象有个蒙古包,我们四个人象见了救命稻草般你搀我扶地奔了过去。毡包没锁门,叫了几声也没人应,我们就不客气地进去了。包内非常简单,看得出来是牧民为了夏季牧羊临时搭建的,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毡包壁上挂着一条系着红丝绦的马鞭,一进门儿我就发现了!摘下来仔细看,是一条传统的蒙古鞭,用老牛皮编的,鞭尾有些破旧,看来主人用它时间不短了,可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让我动心,这比一条崭崭新的鞭子更吸引我呀,一定要将它买下来!可是这主人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没过半小时,雨停了。我没准备把马鞭放回去,怎么办呢?对了,留下纸条和钱不就行了吗!就这样,钱加上一纸“大叔,看上了您的马鞭,千万感谢,云云”的字条留在了蒙古包里,马鞭就被我心安理得地拿走了。真是意外收获喔!虽然有些强买强卖,心里还是很高兴。估计这蒙古老乡下回决不会不锁门就出去了,唉,有损淳朴民风呀!惭愧。
边境小城满洲里与俄罗斯赤塔州后贝加尔镇毗邻,距盟府所在地海拉尔二百公里,因有铁路直通莫斯科,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口岸。自从恢复中俄边境贸易以来,这座城市日渐繁荣,到处充溢着带有西伯利亚气息的浪漫俄罗斯风情,竖着红色、黄色、蓝色尖顶的建筑,街上来来往往着金发碧眼高鼻子的老毛子,若不是店铺的牌匾上写着中俄两种文字,真的会使人有种恍然不知身在国境哪一边的感觉。
我的目的地不是满洲里,是从这里去被称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泽的呼伦池,也叫达赉湖,周长447公里,水面面积2349平方公里。最不喜欢看有很多人工痕迹的旅游点和那里熙熙攘攘的游人,比如小河口,所以我们沿湖东去五十多公里的样子,来到了一处兵站。那里很少对外接待,因此两天中除了兵哥哥们不住打量的眼光外,我找到了一种完全放松的心境。最美夕阳红,我喜欢于傍晚时分在湖边散步,草原湖的落日是那么让人流连忘返,道道五彩的光环洒在一浪一浪的湖水中,迷醉而灿烂。我不忍独享美景,发短信给远方的友人们,“我在呼伦湖畔与你并肩看晚霞……”(煽情指数99%喔!)家乡永远是我陶醉的港湾,可以憧憬,可以忘却,可以怀念……
哈克镇是海拉尔的一个近郊苏木,以奶牛养殖在呼盟闻名遐迩,是三元、伊利、光明等名牌乳业的奶源基地。镇长是妹妹的一个哥们,也是全盟最年轻的研究生镇长,因此我被热情邀请到哈克做客。镇上及所辖村里到处是砖瓦结构的牛舍和机械化的挤奶房,最让我惊奇的是牛舍顶上的大功能太阳能热水器,我想这里的牛待遇还真高,竟然还洗热水澡!仔细一问才知道那是为了给奶牛冬季饮温水用的。牛奶中有88%是水份,奶牛冬季饮水的最佳温度是12°C,适宜的水温使该镇的牛奶产量提高了20%。该项举措也是这位年轻镇长的独家思路,并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由政府出资为奶户安装热水器,尽到了一方父母官的责任,让我心中暗暗佩服,这才是草原明天的希望啊!海拉尔河从哈克镇附近蜿蜒流过,形成了两岸丰美的草场,称为扎兰木德。草原的景象也从放马牧羊变成了骑马牧牛,牛群大小一般不超过百头(一头成年高产奶牛价值大约二万元呢),牛倌铲骑在马背上,马的速度就跟牛的速度一样,在草原上慢慢游走,一幅悠然自得的图画。我遇见的牛倌骑的马有1.64m高,也有三河马的血统,比不良的“如意”还要高一点点呢。
来到鄂温克旗伊敏河伊林度假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好吃的手扒肉和灌血肠,而是那些尖顶的用白色桦树皮搭起的撮罗子(一种最原始的鄂温克部落的住所),星星般点缀在绿色的草原上,煞是好看。按计划晚上就住在撮罗子里。晚饭我没有吃太多,而是揣了一大块儿从家中带来的妈妈亲手做的酸奶酪,独自来到河边慢慢享受。天渐渐黑了下来,灿烂的晚霞也褪去无影无踪,风起了!我回撮罗子取了一条毡毯,回到河边铺在草上躺了下来,身边是哗哗的伊敏河水在荡漾流淌,看着天上颤抖的星星,感受着腹中的小野果在轻轻悸动,人世间所有美好的情愫便在一瞬间充盈溢满心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在天涯!
临回来前,我被邀请到呼伦贝尔调频台做了一期直播节目,是他们每周的固定栏目“岁月如歌---女人的天空”,主要是讲我在异乡的生活和心路,讲回到草原的感受。这不是我第一次做嘉宾,通过电波来表达情感,在一个小时的节目中,在行云流水般的话语里,对于在北京的生活我说的最多的依然是我的马帮和朋友们对呼伦贝尔草原的向往,是啊,终有一天我们会结伴而来,溶入这天上人间的绿色净土,并辔策马追夕阳……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我,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