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简单跑 于 2011-6-27 17:22 编辑
(一)
Wetterstein山脉是阿尔卑斯山中部的一支,在一个半圆形的区域
内,集中了德国最高的几座山峰,包括德国最高峰Zugspitze。这个地
区是德国登山者的圣地,然而由于气候变化无常,每年都有登山者失踪
或身亡的消息。在Zugspitze山区登山,不能指望提前计划,当地人都
是出发当日查询天气预报,确保天气晴好才会出门。
最早尝试在Zugspitze举办山地越野赛的是奥地利人,从相对比较
平缓奥地利一侧的南坡,跑步登顶。然而奥地利人运气不佳,2006年
7月,由于天气恶劣,不得不临时取消比赛。2007年,比赛当日,晴转
多云,主办者担心若是再次临时取消比赛,日后恐怕没人再来,于是决
定照常进行。结果,当参赛者到达海拔2000米时,突然天降大雪,气温
瞬时下降到零下6度,两名参赛者当场失温而死。
所以,当德国人打算从今年开始在Zugspitze周围举办101公里山地
越野赛的时候,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然而Zugspitze这个名字对于极限
运动爱好者来说,就像一块磁石一样,把450多名参赛者吸引到了山脚
下的小镇Grainau。
(二)
说实话,比赛组织细致到这般程度,我只在德国和日本见到过。从
注册那天起,组织者就不断发来山区的地形和气候信息,以及训练和装
备的建议。每个参赛者必须全程随身携带
登山包
护照(比赛需要两次出入境)
手机
全程等高线图
雨衣
保暖夹克和长裤
御寒用毛毯
2L水,一日用食品
手套和帽子
急救包
头灯和备用电池
出发集合时主办者逐个检查,所有物资符合要求后才可以进入出发
区域。
等高线地图由主办者提供,印刷在四张塑料压膜的折页上,连同急
救号码和比赛信息一起,装在防水封套内。登山包由赞助商Salomon提供,
包里已经安装了2L水袋,还有一大堆压缩食品,甚至连凡士林和创可贴都
准备了。后来我准备装备的时候才发现,在登山包的背带上,还系了一只
紧急呼救用的哨子。
比赛前一晚,参赛者必须参加组织者的通风会。由于一路多数地方地
处荒野,所以全程补给点只有9个。然而组织者设立了40多个检查站,负
责处理紧急事故,还有直升飞机随时待命。组织者还根据可能出现的天气
问题准备了3条备份线路,一旦天气不合适,在相应的路口设立标志,比
赛立即转向。一个小时的通风会下来,我觉得,即使做不到万无一失,
至少该考虑到的地方,组织者全都想到了。
(三)
出发前,我一直在关注当地的天气。连绵的阴雨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
Zugspitze顶峰一直在零度以下,大雪纷飞。直到比赛前一天,大雨才停歇,
不过由于积雪,2500米以上的地方是上不去了,所以比赛采用备份线路,
难度不减少,但是要多爬几座山。
比赛路线,基本上就是把Wetterstein山脉的各个山头都跑一遍,爬升
高度总计6078米。难度分布很均匀,一路从头到尾需要不断的爬山,三个
最高点分别出现在20公里,48公里和85公里。关门时间25小时,对于大多
数人来说,这意味着最后一个高峰是在晚间通过的。
(四)
星期六早上,Grainau,起点。阴天,而且很冷,气温只有7度,山顶
温度在1-3度左右。然而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期待,在随后的25个小时里,
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起点之所以设在Grainau,是因为它就在山脚下,出发以后在大街上跑
500米,就要开始爬山。我觉得组织者在线路设计上一定费了很多心思,除
了前后两个500米,一路上就没有平地。即使在两座山头中间的转折点,道
路也是绵延不断的上坡,跑起来相当费劲。
出发7公里后到达第一个补给站,在半山腰上可以看到德国边境的小湖
Eibsee,这个心形的湖泊有蓝宝石一样的湖水。然后一路下坡通过德国-奥地
利边境,就开始了第一个难关Feldernjoechl。阿尔卑斯山的地理,沿垂直变
化非常明显,海拔1500米以下是森林,1500到1800米是高山草甸,1800米
以上基本上都是冰川期留下的裸露的乱石。山顶上云雾缭绕,像是在云中行
走,海拔1800米以后,路上已经没有了植被,需要在乱石中摸索着寻找道路。
狂风在耳边呼啸,在周围群山的映照下,山脊上的人们像蚂蚁一样渺小。
但是路上最无情的地方是在下坡。无论爬高多少米,最后都要从山上下
来,不过下山的路非常要命。冰川期在山坡上留下了大片的砾石区,陡峭的
下山通道上,是乒乓球大小的碎石,不摔跤根本是不可能的。除了要保持平
衡,还要小心从悬崖上滑落,等到顺利到达山下,衣服都湿透了。
然后几座小山过后,第二个挑战马上来临,Scharnitzjoch。这一侧面临
河谷,水汽丰足,所以一直到海拔2000米还都可以看到草地。但是由于下过
一个星期的雨,草地和泥水混合在一起,走在上面,不断的打滑。尤其是下
山,这一路基本上是滑下去的。等到下降到1500米,进入森林以后,道路更
加难走。地表是乱石和裸露的树根,必须要非常小心。等到这一段过后,每
个人基本上都是像泥塑一样。
80公里过后,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我正行走在通往第三个最高点,
Alpitz的路上。这一段,一开始是森林中的爬坡,在阴暗的树林里不断的向上
攀爬,浓密的树木遮天蔽日,好像永远也见不到山顶。等到我快要撑不下来
的时候,我听到了风的呼啸,那是风吹在山顶树林的声音。我咬着牙爬到山
顶,这时候天已经全黑了,需要用头灯探路。沿着山脊绕过山梁,下面就要
在乱石丛中登顶。到了这个时候,参赛者已经非常分散,只能看见山坡上,
星星点点像萤火虫一样的光芒。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使到了这个时候,
每隔2,3公里,仍然有检查站。志愿者们扛着沉重的帐篷,电瓶和探照灯,坚
守在每一个路口。每经过一个检查站,人们互相问候,话虽不多,但是让人
在寒夜中感到了温暖。
气温很快下降到3度左右,呼出的水汽,在头灯的光柱中缭绕。等到最高
点一过,无情的下山路来到了。这时候离终点只有10公里左右,然而海拔还
在2300米左右,下山的路就想噩梦一样。先是在乱石中左突右奔,还要四处
寻找路标,然后到了树林,泥泞的陡坡让人很难站稳。走过90几公里以后,
腿部肌肉已经开始僵硬,维持平衡成了很困难的事。路上的检查站,在帐篷
边生起了篝火,在暗夜中传递着希望。
这场与烂泥和乱石的搏斗,一直持续到倒数第二公里,但是这时候,四周
还是漆黑的夜,连Grainau的灯火都看不到。然而,穿过一个小河谷以后,
Grainau突然出现在眼前。这时候已经是半夜12点多,然而终点的观众仍然像
沸腾了一样。17小时41分,大约在前15-20%左右。
(五)
打开手机,里面是无数人的短信,他们已经在网上看到了结果。虽然已经
离开了德国,往日的同事还是坚持不懈的每周发来seminar邀请。现在,我正在
coming home的火车上,明天,悄悄的出现在他们中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