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区在三楼,然后是下一个引桥,进入地面真正的赛道,没有人拥挤,没有人“猴急”,我和小金站在前几排,依然能从人缝中看到起点的隔离线,以及第一排的选手,人群中没有见到Daren、大狗、Sam。记不得第几次和小金一起出发跑马拉松了,应该有超过10次了吧,每次出发前,小金都要和我击掌互道一声:“Good luck!”。好吧,不就是大半夜跑步嘛?比起我半夜喝酒还不算什么吧?(不过事实证明,我还是宁可大半夜不睡觉去喝酒,而不是大半夜不睡觉去跑步...)
刚刚跑出去2公里,我和小金用时9分55秒,明显很快吗?即便是平路,也不至于这样吧?小金很轻松地跑着,我还是尽量压住自己的速度,虽然也没带Polar的footpad。但是就是这2公里,让我已经浑身湿透了,脸上的汗水不住地掉下来,大太阳就在脑袋顶上。
更令人惊奇的是,居然还有不少的选手没有背水袋,要知道这个100公里的比赛,只是在每隔10公里的地方提供水站,部分水站有食品,30公里和70公里有PowerGel。这些人难道是沙漠中骆驼?!可以10公里不吃不喝?!这是在新加坡!不是在北京或者大连啊!
出去没多久,我就已经被Daren、TD份子、还有几个在起跑区见到的身材非常健硕的印度或者印尼人超了过去,当然也有不少新加坡人,我还是不紧不慢地晃着,在进入漫长的黑夜之前,还是尽可能地享受一下日光浴吧,虽然很热。
上周五晚上崴到的左脚拇指没有啥反应,至少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或许是得益于小金给的绷带,把拇指缠了一圈。但是却感觉左踝关节很吃力,貌似当时脚拇指的疼痛盖过了脚踝关节的伤痛?!如果这样的话就惨了,我是吃过崴了踝关节之后比赛的亏的,开始不觉得太碍事,但是到后半程,都给你找吧回来了。想到这里,我还是偷偷地把速度降了下来,先慢慢来,活动一下就好了,能争取前半程6个小时完成就好了。但这个时候,小金可不这么想。
每隔2公里才出现的里程牌显得很可望不可及,很快就上了East Coast,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地方,路上依旧有很多人跑步、轮滑、自行车,也没有把我们这个日落100公里当成什么比赛,人家锻炼自己的,我们跑我们的,再加上游人,道路上还是非常热闹的。
10公里,到了我几乎每次到新加坡比赛都要来光顾的East Coast Seafood Center,就是吃海鲜的中心,我就默默记下来,好吧,等我再回到这里的时候,就意味着我还有10公里就能歇着了。不是开玩笑,我到这个时候就开始想着歇着了,而不是想完成比赛,对我来说,跑完歇着比跑完更有现实意义一些。等什么时候想歇着的意愿强过了跑完,那就是该退赛的时候了。而且到了第一个水站,我可以用“有些迫不及待”来形容我对100 Plus的渴望,因为自己勾兑的PowerBar Performance饮料早已在10公里都不到就把我自己的嘴巴里搞的没有味道了,我急需冰凉的100 Plus来调节一下我的味觉。然后我需要用冰海绵降降自己的温度,很爽的把胳膊伸进装海绵的冰水中,更爽地用冰海绵浇在头上。会不会激到?怎么会,不出5分钟,你已经感觉不到任何冰的温度了...
随着黑暗的降临East Coast上个人餐饮与BBQ的味道越来越多地刺激到每个选手的嗅觉与胃觉(不是味觉),如果没有PowerGel或者GU这样的能量补充,你说人家亲戚朋友一堆人在一起happy地吃吃喝喝,听着海风,赏着星星或者月亮,你在大汗淋淋,气喘吁吁地折腾,又没吃又没喝,这对比有点残酷哈?!或许这就是新加坡日落马拉松的一个特色,想跑?你就必须能抵制到这些诱惑。不过反过来一想,就算是没抵挡住又怎么了,你停下来,向那家BBQ的人要块肉吃,再要听冰冰的啤酒喝,然后再接着比赛,未尝不可吧?
第二个水站在19公里左右就提前到达了,也就是宣告着,略有意思的一段赛程(East Coast Road)已经结束了,没有了游人、没有了跑步的、没有了骑车的、没有了轮滑的、没有了遛弯儿的、没有了压马路的,也没有了BBQ的烧烤味道,也没有了不紧不慢地吹过的海风...我在水站的目的还是降温降温再降温,顺便用100 Plus调节一下自己的口味。小金已经开始折腾自己的膝盖了,好像他的膝盖开始有些感觉了,这真不是一个什么好兆头,我们才刚刚完成了不到20公里。
我和小金在比赛前都一致认为,最难的是那段超过10公里的Changi Coast Road,很平,笔直,没有尽头,旁边就是新加坡樟宜机场,不时有巨大的飞机咆哮着从你头顶飞过,亦或不时有巨大的飞机撕扯着从你旁边起飞...这一段,我和小金都没有怎么说话,就是低头默默地跑着,其实这个时候,心里已经有些开始打退堂鼓了,太无趣了。没风,让本来已经非常烦躁的我感觉胸闷,头痛,想睡觉,真想睡觉。在路上,除了依稀几个比赛的人,看不到任何人,偶尔也志愿者骑着自行车喊着“Carry on”或者“You can do it”之类打气的话来鼓舞着现在都已经开始有些垂头丧气的我们...,这才20多公里,还有四分之三的路程呢...我的腿脚还好,没有啥大情况,之前担心的水泡的问题,由于上午在Athelet's Cirle买了一包对付水泡的擦油纸,比赛前在脚上擦了一遍,感觉上真个脚像是擦了润滑油,那么这个2新币的东西和普通的凡士林有啥区别呢?区别就是至少到目前,我的脚没有任何要起水泡的迹象。倒是贴在脚后跟上的创可贴被汗水一泡,脱落了下来...
PowerGel已经被我吃掉了4个,基本上还是按照每1小时吃一个的速度,只不过到一个小时的时候,你常常没有矿泉水或者纯水来冲服这些甜兮兮粘乎乎的东西,只能用之前勾兑的PowerBar运动饮料来漱口,结果就是嘴巴里很甜很不是滋味,然后就眼巴巴地盼着下一个水站的到来。以往的比赛我多是盼望里程牌的到来,这次日落马拉松,我从比赛开始就一直盼望着路旁那个“Pit Station Ahead”的标识牌。
在28公里的时候,小金的膝盖已经被折磨地差不多了,跑起来已经明显地看到不平衡地一拐一拐的了,但是还能跑。反正我们还有的是时间,边采取了跑一会儿走一会儿的方式,倒也很快的到了30公里的水站,很多人已经在哪里坐在地上或者坐在椅子上休息了,我和小金做了一个对于我们非常重要的决定,把水袋里的运动饮料都换成矿泉水,不能再喝运动饮料了,如果需要补充能量,我们就吃PowerGel然后喝水就可以了。而且,对于我来说,矿泉水还可以为我降温,为的脑袋降温。在新加坡比赛,中暑和脱水是我重中之重需要考虑的问题。
到42公里前,已经记不清什么事情了,那个时候比赛已经进行了5个多小时,是半夜时分了,我和小金还在没心没肺地走走停停,有的时候他在前面一点,有的时候我在前面一点,相互还能等一下对方,无论是停下来拉伸一下肌肉,或者喝口水,或者上厕所,或者停下来走一走,甚至在路旁的石凳/木凳上坐一会儿。在过一个小桥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第一名的选手回来了,人家已经跑了60公里了,我们还在40公里左右晃着。42公里见到了同样已经折返的Daren,貌似状态还不错,有一个选手跟着他很紧...然后过了一会儿,看到了女TD选手,看来人家脑袋上的“必胜”还不是噱头,后来听“大狗”说她9小时45分完成100公里的比赛,我顿时无语。小金希望一直跑下来,不太希望我的跑跑走走,因为跑起来他的左膝盖疼痛会少一些,但是如果走,他的膝盖已经没法弯曲了,更加疼痛。终于,在我再次要求停下来检查我右脚的情况的时候,小金说他先往前跑了,反正我们在50公里的休息站还要相会,如果我还没退赛的话。小金先走了,我反而没有了什么压力,自己想怎么耍就怎么耍了。仔细地处理了左脚拇指的胶贴,以及右脚后跟已经有迹象的水泡,扭干了已经泡湿的袜子。再次上路,轻松了很多,可以连续的跑上2公里,见到牌子再走...但是,居然也没能追上有膝伤的小金!!!这家伙,没了我这个负担,跑得到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