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67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GORE和HB2及H2NO面料还有TPU防水材料的一些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30 12:5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工艺和细致,工艺上PT的硬壳确实比鸟的强一些,细节上则是鸟的好一些.这就算个平手吧...
2.面料:
采购成本:
PT的高端硬壳采购的面料成本价与GORE的中端面料相当,这方面投入鸟的高一些.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采购成本远远在国内一些牌子在用的所谓东丽小松之类型的面料之上,是的,肯定是大的距离.
面料的性能:
透湿性:以50D复合的面料计算比GORE最透气的二层半面料和最昂贵的PROSHELL 3L面料稍低.但与早期的XCR应该是相当的,也基本比一些号称透湿30000(不知单位数值)的产品强多了.
防水性:与GORE的3L面料相当.超过20000MM其实就没有太多比试的意义了.最关键还是压胶技术了与面料无关了!
延展性:H2NO面料胜于GORE的3L面料.在服装的使用于攀登上,延展性好的面料具有一定的优势.
面料寿命:主要体现在剥离的问题,PT的3L面料没见过出这样问题的,就算五年以上的产品也一样,不过GORE的面料和EVENT的面料都有一定时间后容易剥离的问题.相对使用寿命而言,GORE的面料要短一些,留意了,两者都是复合面料,而非涂层面料.

还没想得到更多,先写着这些.如果说PT是为了成本核算降低采购的对象,个人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个人认为它更多是利用材料的特性,生产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

**************
注意了,传统意义上的TPU其实结构与PU亲水涂层的结构是基本一致的.属于无孔结构.
而HB2和PT的H2NO则完全有别于些,虽然拥有类似TPU材质的弹性,但是透湿方面还是依靠微孔结构(GORE面料一样)
来实现的.
所以请不要将TPU与HB2和H2NO的防水材料混为一谈.
*******************

下面再补充一下TPU薄膜的资料:
TPU是热塑型聚氨酯薄膜的简称,属于无孔亲水性薄膜。由于薄膜本身没有孔隙,防水效果自然很好,同时也还使面料防风保暖。透湿主要通过其的亲水特性来实现,依靠衣服内外蒸汽压的差异,将蒸汽从压力高的地方转移到低的地方,从而实现了透湿的功能,特作一些简单介绍。
  产品待性:
  A.绿色环保
  B.极好的透气透湿性
  C.绝对防水性、防血污、抗菌
  D.防风且耐寒、防绒、滑爽
  E.耐久性、超泼水整理
  F.易去污整理,可正常水洗
  适用范围:
  A.野战军服、消防、军队特用服装
  B.防护用品、军队用帐蓬、睡袋及邮政包
  C.登山、滑雪、高尔夫等运动用衣
  D.鞋帽用材、箱包、遮光窗帘、防紫外线伞布
  E.防雨、透气的雨披、休闲风衣
  F.医保用品
  产品规格:
  1、门幅宽度:1500mm
  2、产品厚度:0.012~0.025mm
  3、低透透明膜、低透雾面膜、低透乳白膜
  透湿指标:大于1000g/m2*24hrs(ASTME96BW2000版)
  耐静水压指标:大于10000mmH2O(AATCC127)
  4、中透透明膜、中透雾面膜、中透乳白膜
  透湿指标:大于3000g/m2*24hrs(ASTME96BW2000版)
  耐静水压指标:大于10000mmH2O(AATCC127)
  5、高透透明膜、高透雾面膜、高透乳白膜
  透湿指标:大于5000g/m2*24hrs(ASTME96BW2000版)
  耐静水压指标:大于10000mmH2O(AATCC127)
  6、适合针织、机织、无纺布等各种不同面料贴合

现在市场上做的最多的TPU复合面料主要为:
  1,四面弹+TPU+摇粒绒,就是人们常叫的SoftShell。四面弹主要为75D(做女装)和100D(做男装),摇粒绒主要为75D/72F和100D/144F两种。可以有平纹、斜纹、格子等很多风格。由于其防水、透湿、防风、保暖,使用范围现在已经不局限于普通的户外运动服装,很多国外大型公司将其作为员工的工作服。我的一个日本客户竟然将其用做拉面馆服务员的工作服!
  2,化纤机织布+TPU+Tricot(涤纶经编网眼布)。机织布主要春亚纺、塔丝隆、牛津布、桃皮绒、尼丝纺等。普通的如228T塔丝隆可以作为冲锋衣的主要面料;

再补充一些有一定时间的文章,来源是:阿宝丁:

前言
  收到LUCY的文件已经好几个月了。这期间也曾尝试从防水透气材质本身的原理以及工艺的角度写一些东西,但到最后,发现很难下笔。回想原因,一是因为自己作为非专业人员的接触面和知识储备十分有限,硬要从这个角度去写的话不可避免大量的复制现成知识;二是在我个人的角度,总觉得单纯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似乎会陷入“屠龙之技”的尴尬。
  一拖就是好久,弄的LUCY正式回信不理我了。每上8264,实在是手脚冰凉虚汗滚滚,只能硬起头皮交这样一篇东西凑数,否则不好混了。
  首先要澄清的,是角度的问题。在我心里,装备爱好者始终有3个角度是可以选择的:
  1是发烧友的角度:这个角度不必钻牛角尖,最大的乐趣在于亲身验证成品装备的优缺点,享受拥有一流产品的乐趣。简单的讲,发烧友的乐趣单纯的来自于装备本身。
  2是生产技术人员或研发人员的角度:这个角度可能需要十分深入的钻到各个细节中去。不论那类产品,这样的人都是既要有点的深度又要有面的广度。非但要具备关于材质及工艺的正确知识、了解尽可能多的材质、工艺特性,还要能够把握各种材质与工艺结合成成品后的实用效果。如果他够好,他还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和熟悉环境的要求。这实在是一件难事,而他们也才有资格被称为“专家”。爱水电老兄所展现的令我叹服的T字型(深度与广度兼备)知识结构,令我在心中将他视为准专家一级。
  3是中间人的角度:中间人类似于灰骑士、风间忍、飞鹰老兄和半袋饼干那样的人。对于市场上的装备,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能够用在什么地方,而不一定是这个东西的科技含量有多么高,材质本身有多么优秀。当然,这就需要将广泛的专业知识面和丰富的应用经验相结合,这样的人是消费者与生产商的中间人,一方面他帮助消费者选择,一方面他帮助生产商改进。
  我的角度是是什么,在这篇文里可能不太清晰。实际上我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大家不妨看看再说。
  其次要澄清的是内容的问题。在这篇文章里,我尽力确保数据的正确性。至于结论性的文字,我并不能保证那一定是对的,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更多的观点才好。基于知识面和环境的问题,文中可能很难有所谓的权威结论。引用的一些学术论文我会一一标明。由于主题是防水透气性能,因此本文的评价可能忽略了耐水洗性、加工 岩锥确矫娴奈侍猓谑导什返纳驮擞弥校荒芤蛭疚牡谋冉隙云侨雎粤似渌氖涤靡亍W詈螅闹兴械摹巴钙本浮巴甘保朔奖愦蜃郑海
  正文
  定义:
  防水透气功能,几乎已经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项功能。而关于这个功能的指标及实用评价,往往也成为选购产品的一项重要依据。究竟怎样理解“防水透气”这个词组呢?
  防水透气,妙就妙在将矛盾放在一起去追求。对矛盾的追求注定就是没有100分的,但谁也不能肯定我们不能做到99。999,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从理论角度来定义的话,防水至少能够胜任一般的雨天(2000MM水柱,中雨),而透气至少符合日常活动要求(2500G/平米/24小时,典型办公室活动的蒸发速率)的面料可以被称为防水透气。
  上述定义参考《印染》2004年4月号《防水透湿织物及其加工技术》,作者:权衡
  防水透气织物的发展与类型(依据防水透气原理分类):
  高密度(及超高密度)织物类:高密度织物是防水透气面料的最早出现形式。最早应用于市场的防水透湿织物是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雪莱(SHIRLEY)研究所研制的文泰尔(VENTILE)全棉布。这是一种采用100%埃及长绒棉以高密度制成的织物。在干态时汗气通过亲水纤维经由纱线空隙排出,而在湿态时棉纤维吸水引起纱线膨胀,使空隙缩小3倍,从而实现短时防水。VENTILE的性能根据目前的要求而言是比较差的,并且在湿水后变得较硬且重。但它对防水透气这一矛盾首次进行调和并取得了能在实用中发挥效果的成果,同时也奠定紧密型织物这一大类防水透气织物的基础。在这一类织物的发展上,混纺、新型化纤、拨水涂层、硅处理和胶囊处理的应用都带了更为优质的产品。但本质上,他们都是通过对纤维或纱线间空隙的控制来实现防水与透气。目前,高密度织物型防水透气面料最好的整理工艺是NextecApplications公司的EPIC。这种整理工艺通过用聚合物将每条纤维独立包裹成胶囊并进行高密纺织来实现防水,而透气则依然通过细微的空隙实现。Nextec的这种工艺还可应用在其他织物上使其实现持久防水的效果。
  从发展角度来看,高密度织物不需进行涂层或覆膜,伴随新型纤维的出现和整理技术的进步,其前景依然可观。



  EPIC 截面






  100%棉的VENTILE面料尽管有诸多缺点,但它干时的舒适性较佳、没有静电同时兼有一定防水能力的特点至今依然适合用于休闲服、飞行服等服装的制造,并且价格高昂。这套VENTILE休闲猎装零售价高达1395美圆。
  微孔膜类:撇开制备薄膜的工艺不谈,PU(PU可分为亲水PU和非亲水PU,这里讲的是后者,前者后面会讲到)、TPU及E-PTFE都是通过控制覆合在面料上的薄膜的微孔来实现防水透气的。其主要原理,是将微孔直径控制在比水分子大、比水分子团小的范围内(0.0004微米---20微米),允许分子态的水通过,而阻止各种水分子团通过。就膜本身而言,与防水透气性能相关的要点是开孔率、开孔大小、薄膜厚度及孔的直接通过能力(即孔是直的还是弯的,这一点在实验中影响微小)。GORE-TEX薄膜在防水透气能力方面的优秀性,主要在于高开孔率、合理的开孔大小和厚度。在直接通过能力方面,由于GORE-TEX薄膜内部的蛛网结构,造成水分子不能轻松通过,但这也同时实现了防风的功能。



  目前应用在户外服装上的微孔类防水透气产品,薄膜原材料常见的是PU(聚氨酯,例如TNFHYVENT、MARMOTPRECIP等。)与PTFE(聚四氟乙稀,EVENT、GORE-TEX、DENTIK等)两个类型。早期的PU产品由于加工水平的问题,造成耐久性及低温透气性不佳的缺点,而在今天,这些问题已经得到较大的改观。2004年日本东丽所制备的ENTRANTPU类薄膜即可实现20000毫米防水,透气4000-6000克/平米/24小时的性能,并且在各种现实温度下工作平稳。但就性能高度来讲,以PTFE作为原料的第二代GORE-TEX薄膜(这实际上是微孔亲水膜)目前已能够轻松达到20000毫米防水,透气16000克/平米/24小时,优势依然明显。这里我要表达的是,不能单纯的讲PU更好或PTFE更好,各个不同厂商的工艺水平在这中间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以PTFE为原料的DENTIK薄膜,防水能力差于以PU为原料的东丽ENTRANT,透气则差不多。另外,在内层材料及外层材料的处理上,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到成品服装的防水透气能力,这点以后再讲。
  致密亲水膜类:这一类薄膜的原理在理解上相对困难,简单的讲,这一类薄膜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环氧乙烷或PU等)为基材,在其中导入亲水性分子,通过分子的亲水运动将水分由高浓度一侧导向低浓度一侧(亲水性分子在高浓度一侧吸附,在低浓度一侧扩散并解吸)。这一类薄膜防水性能好,且由于不存在堵塞透气孔的问题而较好养护,但其缺点是透湿速率不高(2004年SYMPATEX公布数据为2700克/平米/24小时)。但就象我们先头讲过的那样,不能单纯以薄膜本身的防水透气性能作为成品判断的指标。SYMPATEX由于不需在内侧覆盖聚氨酯涂层,因而能够比较好的在成品中利用薄膜的透气能力。在成品方面,SYMPATEX较GORE-TEX差距明显,但对比多数非亲水微孔PU类成品并不逊色。



  GORE-TEX的改进:
  作为最为热门的防水透气产品,我们也顺带谈一谈GORE-TEX的改进。1976年,第一代GORE-TEX即已经诞生。当时,是单纯的将薄膜层压在织物上。1985年在军方招标中,GORE-TEX作为唯一符合军方防水透气标准的材料被选中,这也表明PTFE的工艺在当时的先进性。
  随后,日本人腾井富美子研究发现,GORE-TEX产品在使用中存在问题,即使用时间一长,防水透气能力就下降。原因是人体的盐分、油脂和洗涤剂等物质残留在微孔中,一方面堵塞透气孔道,造成透气性下降,一方面使薄膜亲水性增加,引起毛细现象,造成防水能力减弱。鉴于这个缺陷,GORE与日本润工社合作,在GORE-TEX内层增加一层亲水性聚氨酯(PU)涂层,一方面阻隔这些有害物质,一方面保持其透气性能。这是第二代,也就是目前的GORE-TEX。
  当然,GORE-TEX的进一步开发与完善还在不断进行中,相信会有更好的产品面市。
  影响导湿膜防水透气能力发挥的因素观察:
  通过在网络上的数据收集和对成品标签的观察,我发现两个普遍的现象:
  1、MARMOTPRECIP、TNFHYVENT这两种口碑甚好的PU类薄膜标称透湿率不到900克/平米/24小时,仅为GORE-TEX的十几分之一。也有可能这个标称透湿率是指的成衣而不是薄膜,这里盼望有条件能够进行实验测试
  2、在制成成衣后,成衣透湿率仅为薄膜本身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左右,远达不到剧烈运动的排汗需求(参看表1、表2)。并且,多数不同类型、品牌薄膜的标称透湿率有明显差距,而制成成品后差距变小甚至结果相反。(《印染译丛》2004第六期《防水透气织物》)
  通过这个观察,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成品的辅材选择及其他工艺对于防水透气膜,尤其是微孔膜的性能发挥影响很大。通常,在内层采取亲水处理(使水尽量分散,便于蒸发及被亲水基团吸附),而外层进行拨水处理(防止外部水结成水膜阻碍透气)可以更好的发挥吸附——排出——阻止进入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每多一层材料(尤其是外层面料),就会不同程度的减少有效透气孔率(这一点在致密亲水膜上影响应不显著),从而影响性能。胶合、致密的面料和拨水处理都是其中的因素
  表1

  人体活动状态
  蒸发速率(克/24小时)
  睡眠
  2280
  坐
  3800
  行走
  7600
  疾走
  11500
  轻负荷疾走
  15200
  重符合疾走
  19000
  超重负荷疾走
  22800-38400
  超重强度劳作
  38000-45600
  表2

  材质
  透气速率(克/平米/24小时)
  GORE-TEX
  16000
  DENTIK
  8000
  ENTRANT G2
  8000
  导湿膜的方向性问题:
  关于导湿膜的方向性问题,有一个确凿的结论,就是上述的产品都是不分方向的。不论是压力差导湿(对水蒸气,微孔膜类面料显著利用)也好,浓度差导湿(对水分子,致密亲水膜类显著利用),布朗运动也好(对水分子,希望能够有更权威的解释),它们都不分方向。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结合应用环境及人体动态变化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复合材料和整理工艺。目前惯常的手法,是内层吸湿,薄膜(或涂层)导湿,外层拒湿。但这一点,如前所述会多少影响到薄膜透气能力的发挥。如果有方法在薄膜内面构建不阻碍有效孔率的亲水层,而中层薄膜具备亲水及微孔双重特性,外层面料可以以低密度实现高强度,拨水涂层不阻塞面料纤维空隙,则透湿能力可以改善。或者,高密度纺织品通过选择新材料和改善纺织工艺令本身实现高度拒水同时拥有符合要求的孔率与孔径,则在内层加入亲水材质可以实现高度方向性的透湿。
  防水透面料的改进空间:
  就微孔膜材而言,本身的办法是在维持强度的同时适当增大孔径、增多开孔、减少厚度。从这个角度来讲,空间应该还是有的。
  致密亲水膜则可以添加更多的亲水分子并结合更为强力耐久的表层拨水整理。与微孔膜原料结合,制造兼备两者特点的产品也是一个可能的趋势。
  高密度织物方面,则要期待新型纤维或纤维处理技术的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