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8-10 10:26 编辑
大家在吃饭中商定,接下来我和绿梦去爬黛螺顶;唐朝去镇上参观寺庙;鱼儿去为朋友购买纪念品;各种美休息留守并为大家看背包。
15:20拿着雨披带着水轻装,冒着小雨直奔黛螺顶。开始我的“小朝台”。
小雨始终下个不停,经过半个小时的走走停停,终于来到了黛螺顶的山门前。对了,忘记说了,上山时没有走正面的台阶,而是走了侧面的古香道,其实当时我是不知道那面的台阶顺着人群就走上这条路的。此路因为下雨很是湿滑、而且有马队经常经过,不太好走。
当然登黛螺顶你还可以选择坐索道上山,费用是60元。
终于来到了黛螺顶的山门前。朝拜的人真的好多,与五个台顶的寺院完全不同,香火很旺。
右面就是售票地点,进入寺院是要另外单独收费的,这里是8元。
黛螺顶这个名字的由来:当人们从山下向上仰望,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间又耸起一座小山。山顶寺宇的山门和牌楼围在树木之中,常有云雾缭绕。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顶寺宇名为大螺顶,又称黛螺顶。
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古寺名叫佛顶庵,始建于明朝,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为“大螺顶”,寺内至今保留有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顶碑记。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为黛螺顶。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几次来到五台山欲登顶朝拜,可是都因为风大路险而阻不能成行,所以,黛螺顶的和尚才想出把五尊台顶法像集中到一处的办法
东、北、中、西、南五个台顶各有一尊文殊菩萨法像,转遍五座台顶,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萨,叫“大朝台”。
黛螺顶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项,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就叫“小朝台”。
要把五座台顶部转遍,不具备较强的体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意志,是不行的。而登黛螺顶,来回有半天时间就够了。同样能了却“朝台”的心愿。所以人们常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