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小觉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8月游记攻略评比>非著名强驴的摇篮 仿西点式的魔鬼拉练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11:4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觉儿 于 2011-8-8 11:41 编辑

后  记
        回想5天的穿越历程,每个人都经受了一场生理和心理的考验,经历了一次身体和心灵的磨练,每个人会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我认为,大家之所以能走下来,并非凭着一时冲动就上路了,对于经常“宅”在家里的人来说更是不可想象,需要在各方面都有所准备。
        一是,离不开平日坚持不懈的锻炼。“水牛队”每周都组织活动,而且强度都不低,尤其是临行前那周末,“大暑”当天的“一渡—三皇山—五渡(仙峰谷)一日穿”,走得队员有些不同程度地中暑,但大部分人都坚持下来了;冬日走灰金坨,在湿滑冰冷的沟内雪坡上爬行,手套上都结了冰,稍没站稳便下滑,浑身叫着劲,也都挺过来了。尤其是牛队,平日的训练强度更是无人能效仿,无冬历夏,几乎每天坚持跑5000米,做200个下蹲起,时常还去香山,走索道台阶,上下两个来回。其他人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体能训练,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是,这条线路去年走过,对路上的基本情况、天气状况和景色心中有底。唯一的区别是:去年翻过茶山走的小五(南—中—西),从西金河口出。所以,今年选了与去年同一天的时间出行,天气情况变化不大,可以掌控。而且,此次穿越真是天公作美,出门时京城下了一夜雨,早起还淅淅沥沥下着小雨,不过出了京城,一路无雨,而且穿越过程中也是晴天,这就大大减少了难度。否则,在狭窄的山间小路上行走,遇雨泥泞湿滑,很容易出危险。雨天扎营时,肯定也休息不好,没有充足的体力怎能坚持下来?
        三是,人员构成基本熟悉,常在一起走,彼此了解。有经验丰富的“老山驴”当顾问,队员的体能相差不是很悬殊,而且都肯吃苦,不娇气。加上牛队极其地负责任,时常用手台前后照应着。
当然,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有收获,也有遗憾,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取长补短,逐步提高。户外无止境,在享受户外乐趣的同时,不断强化自己的技能、强健自己的体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以期走得更强,走得更远!
        小注: 由于卡片机的效果不太好,只发了部分PP,更多精彩再现请参看其他队友的帖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09:2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觉儿 于 2011-8-8 09:43 编辑


        刚开始,大部分人没有走碎石盘山路,而是从村后山沟里沿山坡上切。由于是午后爬升,加之经过车上约8个小时的一路颠簸,没走多久便汗湿衣衫、略感疲惫,不时得歇息一下,拍拍风景。大约下午5点多上到一望无垠的高山草甸—东甸子梁上,此时,地势平坦了,视野开阔了,“太阳公公”的似火热情有些减退了,夕阳下悠闲吃草的牛儿们迎接着我们。由于海拔高了,阵阵凉风袭来驱走暑热,大家放下背包,一边拍照、玩耍,一边等待与走盘山路的同伴会合。牛儿们大概被我们身上的汗咸味吸引,总在身边迂回,趁人不注意时舔着躺在地上的背包,冲它们吼一嗓子便惊得哞一声跑开,挺有意思。

开始上升

艰难地爬升

东甸子梁上

小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09:1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觉儿 于 2011-8-8 09:17 编辑


第一天 再次漫步东甸子梁上
再次 踏上久别的草原
多想 找回曾经的浪漫
小河潺潺 鲜花正娇艳
蓝天诉说  马背上的缠绵


天也苍苍 牧野茫茫
我最美的花啊 你在草原上
风吹草低 又见了牛和羊
你的芬芳 还荡漾在毡房
……
        7月30日(星期六),包车到涞源县东团堡乡的甸坡村时已是下午约3点钟,大家卸下大包,在村口一处树荫下简单吃了点儿午餐便开始进山。此时烈日当头、背负沉重(还没开始减负呢,包里背着自己的“厨房”、“蜗居”和“衣柜”),不过精神还算饱满,大家迈开双腿—走着。


东团堡


回望甸坡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10:2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觉儿 于 2011-8-8 10:26 编辑

        歇够之后,我们起身继续赶路,傍晚6点多到了今天的宿营地—松树岭村。扎营在村口一处空地上,与村里的一位大娘说好帮忙背些饮用水来,她用的是大约20升的长方形大白桶用来装水,说是山泉水,但有些不够清亮,也许这里的水质就这样,怕我们不放心还当面喝了一口。不过口感倒很凉爽,大娘说这就是村里人的日常生活用水。唉,出门在外就别那么讲究了。用水不紧张了,大家赶紧洗把脸,烧水做饭,一桶不够,让大娘再背一桶来,这桶先放这儿。大娘犹豫着,最后千叮咛万嘱咐,别把桶盖弄丢了。我们好生奇怪,不怕桶丢了,倒特在意桶盖儿,大概桶好找,盖儿总被偷吧。弄得我们也神经兮兮的,大家用水时就从桶里往外倒,盖儿可能随手放在哪儿了,一眼没瞧见就喊盖儿呢、盖儿呢?有人就开玩笑地接茬儿,身上背着呢,哈哈!直到第二天早上,前后共用了三桶水,包括第二天路上的水都备足了。三桶水给了大娘30元钱,她很高兴,尤其是当晚晚饭后,牛队、跑山、五级因不想早早进帐休息,还溜达到大娘家做客,大娘招呼他们吃刚炖的清水羊肉,啥佐料也没搁,就放了盐,他们仨绅士地一人只尝了一块,都觉着香,可能是肉质好的缘故吧。据说是那只羊不听话,还带着羊群乱跑,主人一生气就把它给炖了。这就是淳朴村民的寻常生活,不出门驴行,难得耳闻目睹这一切新鲜事。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由于晚饭时喝了点酒,五级从大娘家回来后准备烧一锅开水再睡,但等不到水开就已梦到爪哇国去了,任由气罐上的水呼呼地烧着,其他驴友也早已进入梦乡,无人知晓。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五级啊呀一声“惨叫”,发现锅烧漏了,炉头也烧坏了,气儿也没了,小米粥是熬不成了,只好悻悻地干啃自带的馕,还喃喃自语“我咋就睡过去了?并发誓,从此戒酒了。”这套锅可是出发前刚买的,就用它在东甸子梁上煮过一次方便面、熬过一次小米粥,谁料“出师未捷身先死”。大华开玩笑地说:“看,自己把自己的饭碗砸了吧。”还是杨大校把他的小米接过来,煮了小米粥给他喝了。拔营出发前,大娘过来取水桶,拿起五级扔掉的套锅追着给我们,以为我们忘了拿了,我们解释说坏了,不要了。可在大娘眼里这还是好东西,扔了怪可惜的。
         所以,驴行在外,时时处处都得小心谨慎,大意不得,否则,会给艰苦的行程增加难度和不便。不过,这段插曲权当是驴行生活的一份调味剂吧。


松树岭村
傍晚的云旋风
清晨离开松树岭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10:3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觉儿 于 2011-8-8 10:33 编辑

第三天  超距离超时间、反复爬升、艰苦跋涉的一天
走小五南台 宿中台前的凹兜处

当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梁
如今的水牛队穿到小五台
        8月1日(星期一),今天的行程是这5天穿越过程中最累的一天,路程:全程非直线距离得有小30公里;耗时:最快的队员到达宿营地也用了近11个小时,慢的队员用时12个小时;难度:其间包括反复爬升,真是绕过一道道山,翻过一道道梁,外加小心翼翼地下陡坡,颤颤巍巍走猫道儿。尤其又是重装行走,考验着每一个人的体能、耐力和意志力。小五台的特点是峰峰相连、台台遥望,每个台都隐匿在山峰间,所以我挺佩服一日五台连穿的勇士,但轻易不能效仿,需根据自身的实力和身体状况,尽可能避免走伤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天光照充足,出汗出透了,消耗了大量的水份,像平时饮水不多的我也喝了3升水。今天一路上有两处补水点,都是泉水,其中南台脚下乱石沟里的补水点,是老乡用水管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有接水口,此处堆放着一些空水瓶,可能是放牛老乡备用的,沟里流淌的泉水不能饮用,因为已被牛祸害过。
        沿着南台下的山沟往上走,远处南台对面的山梁上著名的巨石阵突兀可见。我们一部分队员往南台方向的山坡上爬升,一部分队员向南台对面的山梁上横切,有些已经来过南台的就不打算登南台了。我是第一次来,还是想看看。下午不到一点钟,上到离南台顶最近的一处平缓地带,在一块大石头前卸下大包歇息,抬头望去,再上一个山梁就是南台顶了。经过商议,决定我和距离、米拉轻装登顶南台,其余队员在此休息看包、吃午饭。我们仨抓紧时间快速登顶,南台顶是个平缓的山包,有一个玛尼堆和一个小石房子,算是标志。小石房子左侧墙上有黑笔标注的“公交杨  南”,大概是一位公交系统姓杨的的登山爱好者来过(中台的石墙上也留有 “公交杨  中”的字迹)。匆匆拍了几张照片留念,没敢停留便又匆匆下撤与在此等候的部分队员会合。由于只是感觉口渴,再加上时间上不允许,我没吃东西赶紧上包出发了。

巨石阵


南台的小石房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8-8 08:53:17 | 只看该作者
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08:27: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觉儿 于 2011-8-8 11:42 编辑

非著名强驴的摇篮  仿西点式的魔鬼拉练

                                       ——“水牛队”再走“东甸子梁—茶山—小五重装穿越”
活动时间:2011年7月30日—8月3日
人员构成:队长—大水牛
                  男队员—迟哥、姜哥、米拉、飘行e(杨大校)、76军(大华)
                                 最远的距离、跑山、五级、揽月
                  女队员—李姐、风中的兔子、小觉儿


序曲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哟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山也还是那座山哟
梁也还是那道梁
……

      似乎是为了赶赴美丽的约定,亦或是为了欣赏浪漫的银河,主要还是为了加强体能训练,检验一下平日的锻炼效果,验证一下自己的忍耐极限及装备的功效,“水牛队”13位驴友于7月30日整装出发,开始为期5天的“东甸子梁—茶山—小五重装穿越”之旅,累计行程平面距离80余公里,累计上升4700米,除掉去程和返程,每日徒步耗时8—12小时。回想2010年的7月30日,也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水牛队”首次穿越乏人走过的“东甸子梁—茶山—小五”一线,算是一次探路之旅,行路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依旧在所有参与者的记忆中澎湃激荡,挥之不去。我与揽月由于没有请好假,去年只走了前半程,登顶茶山后便返京,留下许多遗憾。今年终于有幸亲身感受一番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再只是羡慕而已。同时,这次活动也给了其他心仪这条线路的队员一个如愿以偿的机会,这还得感谢牛队的成功策划和精心组织!

点评

真好  发表于 2011-8-8 22:20
18#
发表于 2011-8-8 13:46:43 | 只看该作者
佩服!强驴.
游记写的好.图文并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14:17:33 | 只看该作者
山地旅A 发表于 2011-8-8 13:46
佩服!强驴.
游记写的好.图文并茂.

谢谢观帖支持,你的大五走下来也不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8-8 14:49:50 | 只看该作者
顶个 看完美文对这条路线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直想走这个条线来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