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觉儿 于 2011-8-8 10:26 编辑
歇够之后,我们起身继续赶路,傍晚6点多到了今天的宿营地—松树岭村。扎营在村口一处空地上,与村里的一位大娘说好帮忙背些饮用水来,她用的是大约20升的长方形大白桶用来装水,说是山泉水,但有些不够清亮,也许这里的水质就这样,怕我们不放心还当面喝了一口。不过口感倒很凉爽,大娘说这就是村里人的日常生活用水。唉,出门在外就别那么讲究了。用水不紧张了,大家赶紧洗把脸,烧水做饭,一桶不够,让大娘再背一桶来,这桶先放这儿。大娘犹豫着,最后千叮咛万嘱咐,别把桶盖弄丢了。我们好生奇怪,不怕桶丢了,倒特在意桶盖儿,大概桶好找,盖儿总被偷吧。弄得我们也神经兮兮的,大家用水时就从桶里往外倒,盖儿可能随手放在哪儿了,一眼没瞧见就喊盖儿呢、盖儿呢?有人就开玩笑地接茬儿,身上背着呢,哈哈!直到第二天早上,前后共用了三桶水,包括第二天路上的水都备足了。三桶水给了大娘30元钱,她很高兴,尤其是当晚晚饭后,牛队、跑山、五级因不想早早进帐休息,还溜达到大娘家做客,大娘招呼他们吃刚炖的清水羊肉,啥佐料也没搁,就放了盐,他们仨绅士地一人只尝了一块,都觉着香,可能是肉质好的缘故吧。据说是那只羊不听话,还带着羊群乱跑,主人一生气就把它给炖了。这就是淳朴村民的寻常生活,不出门驴行,难得耳闻目睹这一切新鲜事。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由于晚饭时喝了点酒,五级从大娘家回来后准备烧一锅开水再睡,但等不到水开就已梦到爪哇国去了,任由气罐上的水呼呼地烧着,其他驴友也早已进入梦乡,无人知晓。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五级啊呀一声“惨叫”,发现锅烧漏了,炉头也烧坏了,气儿也没了,小米粥是熬不成了,只好悻悻地干啃自带的馕,还喃喃自语“我咋就睡过去了?并发誓,从此戒酒了。”这套锅可是出发前刚买的,就用它在东甸子梁上煮过一次方便面、熬过一次小米粥,谁料“出师未捷身先死”。大华开玩笑地说:“看,自己把自己的饭碗砸了吧。”还是杨大校把他的小米接过来,煮了小米粥给他喝了。拔营出发前,大娘过来取水桶,拿起五级扔掉的套锅追着给我们,以为我们忘了拿了,我们解释说坏了,不要了。可在大娘眼里这还是好东西,扔了怪可惜的。 所以,驴行在外,时时处处都得小心谨慎,大意不得,否则,会给艰苦的行程增加难度和不便。不过,这段插曲权当是驴行生活的一份调味剂吧。
松树岭村 傍晚的云旋风 清晨离开松树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