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043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走史迪威公路晴隆24拐篇:从古驿道到抗战运输生命线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10-27 21:50:25 | 只看该作者
猪扒皮 发表于 2011-10-13 23:23
回复 淡弱梨花 的帖子

路很好走,需要的话可以找我。

谢谢!计划春节期间去看看,届时不明白的地方就麻烦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07:12:40 | 只看该作者
没问题,乐意效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2-21 15:15:10 | 只看该作者
凤凰云端 发表于 2011-10-26 19:57
用脚步丈量历史的旅程~~~

说得真好{:soso_e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0-26 19:57:31 | 只看该作者
用脚步丈量历史的旅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3:23:28 | 只看该作者
24拐在过去也叫鸦关半道,接近山顶处有座小庙,被当地僧俗成为半关庙,因其门前屋后开凿维修24拐公路而废弃。就在庙的附近,有一座鸡公坟。陈亚林告诉我们,传说寺庙里有一只打鸣鸡,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地早起报时,感其功德,死后僧人将其埋葬,并取名鸡公坟。这个鸡公坟,据说早在诸葛孔明时期就有了。可惜这些古迹现今已经难觅踪迹。

在这样一个海拔1800米的山险沟深之处,隐藏着这样一段神奇的公路,这样一段丰富的历史,漫步其中,怎么不说这是一种幸福?我的步伐越来越快,越过一道道的发夹弯,路边的景色与风物亦越来越快地在脑海中闪现,我不由得奔跑起来,似乎唯有如此,我才能赶上历史的脚步,触及历史的脉搏。完整地,真切地一步步地走过24拐的每一寸土地,是我将近十年的愿望。而今愿望得尝,这何尝不是一件畅快的事。

短短的两天时间,实在不足以领略其万一。我们相信,我们还会回到这里。我们相信,那时我们将更加懂得欣赏和品味这段历史的弯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3:23:01 | 只看该作者
24拐是滇黔公路的一部分,而滇黔公路基本是沿着古驿道修建的。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当年修筑滇黔公路本是借着便利通商的名义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但确实是当地的一大福祉。因此,滇黔公路的修筑,赢得了民意。那是1935年至1937年间的事。24拐公路路程不长,只有4公里,以前也叫鸦关古驿道。不行古驿道从昆明到贵阳,需要20多天。在24拐公路,古驿道的路径仍然依稀可见。我们兵分两路,一路沿着古驿道往上走,另一路沿着24拐公路往上走,就传统的步行方式而言,古驿道是一条更快捷的方式。人类对通行道路的选择,其实与河流与溪水选择水道一样,遵循能量最小原理,也遵循最小破坏原则。

我们一路往上,很快就来到当年美军截弯取直之处,至今依然可以清楚地看见老路与新路的差别, 完全可以与美军记者的照片相印证。但这段公路美军改建到底是24拐,还是21拐的争论也由此而来。现在24拐上的每个发夹弯都树立了一个石碑,标注这是第几个弯道。这些弯道我一一数过,确确实实是从第1到24,一个不少。但贵州权威的公路史也清楚地记载美军改建加固24拐公路时将24拐改为21拐。与此同时,美军记者为照片所写的文字说明中也说的是21拐。因此,现在的24道拐究竟怎么回事,至少于我而言仍然是一个谜团。

在采访中牟之先教授告诉我们,美军工程兵对24拐公路的改建,主要做了4件事情。一是减弯改线,将入口处往上不远的窄短急弯取消(原来的21和22拐取消),从而使24拐变成21拐,同时新建一处砌石卷拱用来加长路面和加宽弯道。桥内侧开筑一条长约40米的大型排水沟以利泄洪。二是沿路土石松碎之处砌石垒墙,护坡固土,这就是美军墙的由来,最高的达12米。陈亚林告诉我们,所谓美军墙,是当地老百姓的习惯性说法,并非当初就这样命名。三是在适当位置拓宽弯道压实路面。四是对原有的沙石泥结路面做全面勘察验证,无需改建的路段照样给予维护和利用,即便是改建新辟的山底弯道也如法炮制。即使以现在的眼光,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公路两边的排水沟足以保障即使大暴雨,从山上冲刷而下的雨水,也不会把道路冲垮。这或许就是这段公路历经60多年而仍然能够保持如此完好的原因。

从山底往上走,能够依次看到美军公路技术部门当年设计和改造的排水沟、挡土墙(美军墙)、改线后的弯道以及原来又急又窄后废弃不用的旧弯道。再往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挡土墙。24拐公路上有几个大型的挡土墙,一般建在上一个弯道与下一个弯道升程比较大的地方。美军墙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独具匠心设计的泄水孔。最大的一道美军墙位于第11拐处,墙面依然干净结实,些许遗憾的是,某企业在24拐公路搞大型活动后仍然遗留在墙上的背景板余料。在这样一个重点文物之处大兴土木又不清理干净,与陈凯歌当年在丽江拍摄电影留下的后遗症,性质上又有何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3:19:4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蒋世民是24拐文艺作品的集大成者,那么陈亚林先生则担当起24拐推广大使的重任。他随身公文包里,总是放有一本相册,重要的照片他都洗了一份,随身带着,随时可以讲述一段。不仅如此,一些重要的相关出版物,他也会带在身边。当时他给我们看了美国驻华使馆出版的一份内刊,其中很大篇幅讲述史迪威公路以及24拐,刊物中所用照片品质非常高,很有可能是直接从美国相关机构获得。

这些年来,陈亚林先生还不断地走访当地民众,记录亲身经历者的讲述,进行省级和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的申报。据称,黔西南州、青龙县与国家体委有关方面,正在论证举办史迪威公路国际汽车拉力赛的操作安排。而晴隆县也打算从文化、交通、战史与旅游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逐步筹建博物馆、观光广场以及接待配套设施。并在全州全县现有公路沿途树立标牌,让过路人一目了然。因此,现在去晴隆,要找24拐,实在是太容易了,因为到处都有醒目的标牌。24道拐,已经成为晴隆走向外界的桥梁和窗口。

24拐是一段典型的沙子路,也是整个史迪威公路难得的保持原貌的一段。除了基本的养护,自1945年修成后,几乎没有改变过。因此,这里的沙石有一些是当年的,也有一些是因为后来的公路养护铺上去的。蒋世民先生介绍,他小时候的一大娱乐,就是和小玩伴一起跑到这里,捡起地上被汽车碾圆的石头做弹弓的子弹打小鸟。布来亚克登山鞋踩在有些松散的碎石上,发出有节奏的沙沙声。现在,被当年美军运输车辆碾得圆乎乎的石头越来越少了,但这里依然是当地人散步或谈恋爱的好去处,我们在路边还能看到有人埋锅造饭的痕迹。

如果说,看照片,24拐是一个图景,一个图腾,是一个静态的一个象征。那么,置身其中,24拐就是一个存在,一个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存在。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这种感觉将我们深深包裹其中。这是一条宽阔的马路,与我小时候走过的道路是同一种记忆。时而路过的摩托车,更是让这种感觉与记忆更加清晰。

然而,24拐靠近内侧山峰的那条至今仍可清晰分辨的古驿道、道路两边精心修筑的排水沟、久经风雨的美军墙,又将我拉进更为久远的活生生的历史存在中。


DSC02511.JPG (463.47 KB, 下载次数: 18)

行走在24拐公路

行走在24拐公路

IMG_1103.JPG (380.67 KB, 下载次数: 78)

行走在24拐公路

行走在24拐公路

IMG_1172.JPG (285.6 KB, 下载次数: 15)

行走在24拐公路

行走在24拐公路

DSC02469.JPG (371.79 KB, 下载次数: 15)

行走在24拐公路

行走在24拐公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3:18:43 | 只看该作者
从古驿道到抗战运输生命线

一大早,我们与陈亚林、蒋世民先生一起赶往城南1公里处的24拐公路,这也是我们此次“体验无止境――2011戈尔特斯户外梦想实现”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地之一。由于是中秋节,街道上已经有了不少赶集的人。期间路边看到一处被拆除的房子,说是刚刚在我们到来之前十几天被拆除了,这里是老的军供站,蒋世民先生所画的24拐油画原本就在这里。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看到的只是一些碎砖和瓦砾。拆除之后,这里将兴建商品房。发展的步伐不可阻挡。我们先是开车从24拐由上而下走了一遍,路面状况非常好,现有的车辆在上面行驶,已经是非常安全了。这主要得益于车辆技术的进步。但是,发夹弯一个接着一个,即使是现在的大货车,在24拐上行驶也有很大风险,更何况60多年前满载货物的大卡车了。现在的24拐,却是摩托车的天堂,时不时有当地人驾驶着摩托车风驰而过。


我们决定从24拐底端开始,沿着当年运输大卡车的方向徒步而上,触碰、重温这段历史。

站在24拐与320公路的交汇口,仿佛置身于历史的分岔口。一边是60年代修筑的现代化公路—320国道,一边是由古驿道演变而来保存完好的千年古路—24拐公路。一边是马达的轰鸣,一边是历史的回声:古驿道上的马蹄声、大旅行家徐霞客轻盈的脚步、西南联大师生激昂的歌声、抗战运输车辆粗重的排气声。


陈亚林先生与蒋世民先生开始跟我们讲述这段公路以及他们个人的故事。陈亚林现为晴隆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最初也是从关注当地文物的角度进入24拐的,现在则是当地推广24拐历史与文化用力最多的人,这些年来一直在收集相关的资料和物件,与戈叔亚和牟之先教授都是好友,多次或邀请或接待他们去当地交流考察。蒋世民先生则是当地艺术家,现年71岁,文革期间因为投奔外省亲戚而以投敌的名义被抓,差点被枪决,后改为死缓,才保住性命。而当时处理这件事情的人,恰巧是陈亚林先生的岳父。这就是历史。

近年来晴隆县政府对24拐也越来越重视,创立了一份以“二十四拐”为名称的文艺刊物。其中创刊号第一期的封二,放的就是蒋世民创作的24拐油画。

在24拐入口处,应我们的请求,蒋世民先生抒情激昂地唱起了史迪威公路24道拐歌,公路旁边石碑上所有的字都出自他的手笔。这首歌的填词谱曲与24拐油画是同期进行,当时他一边拉着二胡,一边调试。只见他满头银发,神情专注,意气昂扬地清唱了全曲。激情的歌声感染了所有过往行人。


附:史迪威公路“24道拐”歌歌词
在中国有一条神奇的路,它攀越悬崖峭壁,它驾驭浓云密雾,宛如一条巨龙直上九霄重;
在中国有一条神奇的路,它迎送雄狮百万,它运载辎重万千,为了击败日寇号角震长空;
在中国有一条神奇的路,它凝集将军心血,它溶注勇士汗珠,为保世界和平立下了汗马功;
在中国有一条神奇的路,它永载千秋史册,它闻名四洋五洲,它是史迪威公路中国晴隆二十四拐;
抗战的路,光荣的路,胜利的路,你逶迤磅礴气势恢宏,你是中美军队并肩战斗英勇顽强的象征,迎着改革开发的春风,你重现历史的光辉。祝你中美人民的友谊像那苍松翠柏,永远长青永远长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4:31:37 | 只看该作者
春城过中秋  误进飞虎楼

按照行程,走完24拐公路后,我们将回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前往腾冲,一个极边之城。因为次日开始,腾冲那边将开始举行一个名为“忠魂归国”的大型纪念活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极好的机会,与我们的计划也丝丝相扣,似是天作之合。然后我们将从腾冲往回走,经过保山、大理,再回到昆明,最后回到北京。
于是我们先在晴隆找到一家牛肉火锅店,准备先解决温饱问题,然后一路奔到昆明,准备在昆明度过中秋佳节。这些火锅店非常地道,只刷牛肉,但量足味正,我们一行6人将满满大锅牛肉吃个精光,连带配菜也一扫而光,尤其是配上当地的蘸水,美味极了。原先只知道贵州的狗肉很好吃,没想到牛肉照样棒。

从晴隆去昆明,我们沿着24拐边上的320国道前行高速路口,320国道的走向与原先的滇黔公路几乎一致,蜿蜒的道路,高大的路边树木算是一种佐证。可以想象,当年大量军需物质就是通过这样一条动脉运往内地,支援中国抗日事业。

抵达昆明已经日暮时分,路上的车辆并不多,节日的气氛随着暮色开始笼罩春城。相对于刚刚访问的重庆,昆明显得小了不少,现代化的高层楼宇群也不如重庆的气势宏大。但昆明到处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城市地铁。昆明的新机场也正在建设中。发展与建设的步伐清晰可见。我们计划第二天早上搭乘9点钟的第一班大巴从昆明前往腾冲。起初我们以为是在南窑汽车站坐车,特意将酒店定在南窑汽车站旁边的锦江饭店。但实际上,要去大理、丽江、腾冲等地,都得去西部客运站,离我们计划入住的锦江饭店有十几公里。

锦江饭店西边就是南窑汽车站,再往西千来米就是昆明火车站,而离昆明机场也只有5公里不到。昆明机场算是国内离市区最近的机场,但新建的机场就要远很多。因此,去昆明旅行,锦江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无需花费太多就可以住进锦江。我们订的是锦江的配楼,每间房三百不到,而且我们运气很好,等我们去办理入住的时候,前台告诉我们配楼已经住满,将为我们升级到主楼,问我们愿不愿意?心想太好了,却故作平静,一一把手续办好。我们就在想,难道是因为我们办理入住的时间比较晚的缘故?下次岂不是可以如法炮制?无论如何,这个中秋节也算对得住自己了。

回来还算早,而且第二天基本在车上,于是决定先把身上的速干衣裤换洗掉再去吃晚饭。此次出行速干衣裤均选的是布来亚克的。衣服是BLACKYAK户外徒步长袖速干衬衫,采用的是具有优质排汗透气功能且抗紫外线处理的面料,摸上去会有棉质的手感,能很好地保持干爽,且有棉质衣物的舒适感觉。我们这一路走来,经历晴天、雨天,经历天凉天热等各种天气,我最喜欢的是袖子外侧的扣子,可根据天气及需要随时调节长度,这个扣子是我们使用频度最高的。另一个使用比较多的是前胸的双向口袋设计,旅途中小电池、零钱等一些小型物品都可随手收纳其中。

裤子选用的是BLACKYAK户外徒步速干截腿长裤,可拆卸的裤腿对于户外人来说,是个贴心的设计。如果遇到下雨,可以把下面一截卸下来,干爽上再接上去,这样就可以及时应对户外不同的情况,也适合不同季节的穿着需要。速干裤上的另一个人性化设计是侧兜,好处是背着大包时方便取放小型物品,而不用大费周章。

速干衣裤的好处在此次24拐公路的奔跑中感受最为明显。由于速干衣的侧缝全部采用弹力网布,背部大面积网布透气口的应用,增加了内部气体的流动速度,快速高强度运动时,也能保持干爽。BLACKYAK户外徒步速干截腿长裤由于采用SUPPLES速干面料,也很好地保持干爽及轻薄舒适的穿着感受。尽管脸上已经大汗淋漓,但身体并没有又粘又湿的感觉,而且很快就变得彻底干爽。因此,从晴隆前往昆明的路上,身上很快就干爽了,也不用担心感冒。

收拾停当,一行人前往昆明有名的小吃街。但打车非常困难,等了许久,酒店好不容易拦上一辆。因为是中秋节,很多出租车司机早早收工,回家过节去了。因此,街道上出租车很少。昆明真是个生活型城市,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就没有这么幸福了,越是大假大节,越是不能早回家。每天交的份钱估计是全国最高的,要是一天不营业,得亏空不少。因此,每年过年时候,上海出租车司机都在骂。因此,相比之下,昆明出租车司机是幸福的。但我们不得不开始忧虑起第二天早上的事情。酒店离车站不近,又正好是上班早高峰,能不能打上车,真是个问题。于是,我们约定第二天一大早起床,6点来钟就出发,到了车站再吃早餐。

小吃街离我们并不算远,也许又是因为我们去的太晚,很多店都已经关门了。我们找到最地道的一家吃云南米线的店铺,店员告诉我们暂停营业,内部休整一小时后重新营业。我们来的时点真是不对。在附近逛了一圈,并无中意的店,想起进入弄口的时候路过一家叫庭院餐厅的店,装饰简洁而干净,里面吃饭的人热热闹脑的。于是我们遵循一个传统原则,当地人喜欢去的地方,一定差不了,时间不早了,决定就进这家店了。

一进店内,果然有个不错的庭院,奇怪的是,入门处我们看到很多熟悉的照片:飞虎队的,陈香梅的。不由得纳闷。找来店员一问,原来这里就是当年飞虎队的办公楼。不由得惊叹:此行真是宿命,怎么也绕不开这一段历史。细心之下还会发现这个餐馆的名称还有个前缀——祥云荟馆,位于祥云街43号。而祥云有个机场,就是飞虎队的基地之一。因此,我们此次“体验无止境――2011戈尔特斯•户外梦想实现”活动,可谓是处处不离主题。

DSC01994_nEO_IMG.jpg (217.4 KB, 下载次数: 33)

飞虎队

飞虎队

DSC01989_nEO_IMG.jpg (365.77 KB, 下载次数: 21)

飞虎队

飞虎队

DSC01990_nEO_IMG.jpg (325.79 KB, 下载次数: 86)

飞虎队

飞虎队

DSC01993_nEO_IMG.jpg (222.18 KB, 下载次数: 68)

飞虎队

飞虎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1:58: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走史迪威公路与24拐公路游记
重庆篇:与专家一起实地探访史迪威公路零公里起/终点
http://bbs.lvye.cn/thread-335612-1-1.html
晴隆24拐篇:从古驿道到抗战运输生命线
http://bbs.lvye.cn/thread-345535-1-1.html
极边之城腾冲篇: 国家记忆——中国远征军七十年纪念
http://bbs.lvye.cn/thread-345584-1-1.html
惠通桥篇: 中国的直布罗陀
http://bbs.lvye.cn/thread-346182-1-1.html


与历史的约会:前往24拐公路

9月11日,全世界的焦点都在911事件十周年纪念,而我们正前往晴隆,前往24拐公路。今年,也是24拐公路被重新发现的十周年。

本次出行,因24拐而起。上文已经交代,不在赘述。

租好车,天气晴好,正是赶路好时机。

贵州号称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一路山岚叠翠,此言确实不假,即使是高速路的修筑与景致也与别处有所不同,时常能看到高速路来与去的方向,路面并不在一个平面,倒有些向大都市高架路的修筑。晴隆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陈亚林先生早已在高速路晴隆出口等待多时。而我们阴差阳错从沙子岭出了高速,而沙子岭恰巧是当年修筑24拐公路的1880工兵团营地。重新上高速,在晴隆出口遇上等候多时的陈亚林先生。



为了此次“体验无止境――2011戈尔特斯•户外梦想实现”活动,我们提前就与陈亚林先生联系好了,因此见面后并不觉得陌生。因担心下雨,我和星姐上了陈亚林女婿驾驶的越野车,穿过县城,直奔24拐而去。晴隆县城不大,街道既现代又传统,到处用背山带把孩子背在背上的妇女,这是贵州的一大特色。青龙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春秋时期属夜郎国,汉朝时期置谈指县,明朝洪武年间建安南县城,1941年6月,因与原属法国殖民地的越南的称呼“安南”容易引起混淆,而以县城所在地的晴隆山命名。这个命名的变迁或许也是导致24拐公路不为外界所知,并被误以为在昆明附近的原因之一。当时实际上经历了两个名字同时使用的过渡阶段。即使是戈叔亚教授,也是先去了安顺,先顺藤摸瓜找到晴隆。实际上,晴隆人对24拐是人人皆知的。另一方面,晴隆位于贵阳与昆明之间,从昆明往重庆,24拐是必经之地,因此离昆明大约300公里的24拐被误传为位于昆明附近,并不是没有道理。

晴隆过去也叫莲城,因县城位于九山八凹之中,因城中水潭形似莲花而得名。晴隆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彝族的跳脚舞曾于1956年上京演出,受到周总理接待。北盘江上有著名的峡谷“一线天”,是徐霞客当年途经之地,也是史迪威公路上的另一道天险,半盘江上的铁索桥当年也是日军轰炸目标之一。
晴隆县城并不大,320国道穿县城而过。就在320国道进入县城的地方,有一个岔路口,路口立有一块石碑,上面清楚地标明去24拐的方向。水泥路是320国道,石子路就是老的24拐公路了。新路,老路,如时空交错般在这里对接。从这里下去,就是我们在图片上看到的24拐公路的山顶部分,可以简单地称为24拐的出口。二战后期援华物质正是从24拐的底部或入口盘旋而上,将物质从昆明运往重庆。

我们直接往观景台方向走。原先去观景台的路是一条小路,现在则在重新修整,路面宽了很多,一路都是弯道和爬坡,路上还停着大型修路车。自从戈叔亚教授重新发现24拐,24拐公路开始为外界所关注,每年来这里或缅怀或追忆或游览24拐的人越来越多,政府于是在当面美军随军记者拍摄那张后来广为采用的24拐全景照片处修筑了观景台,主要是把进去的路修好,把栏杆修好。戈叔亚教授当年也是在这个地方拍摄的。当天晚上我们见到了晴隆当地的老艺术家蒋世民老先生,他创作了第一幅24拐油画以及24拐之歌。他告诉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从山脚直接爬上现在的观景台,然后将自己所看到的画出来。根据他的推断,他所爬的路径应该和当年美国随军记者为拍摄那张经典照片走法一致。

这张传世佳作系美军记者1945年3月26日,即史迪威公路全线通车2个月之后拍摄的。作者手持照相机与电影摄影机,站在24拐对面的晴隆山上捕捉到这个历史瞬间。画面上30辆卡车,在9个弯道上鱼贯而行。这张照片的原文是这样写的:“US Army truck convoys negotiating the road between ChenYi and Kwei yang, China, had to cope with an infamous series 21 hairpin at Annan, shown here in a photograph taken March 26, 1945. Arguably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US  forces in the CBI was maintaining the supply lines to China.”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当时尽管县城已经改名为晴隆,但外界出版物还是习惯称为安南,这可能是导致后来外界找不到24拐并无以为在昆明附近的原因之一。二、当时的24拐只有21个发夹弯,即21拐。24拐公路并不是一条全新开辟的一条路,早在1935年就修成了公路,美国工兵部队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截弯取直,仔细对照图片很容易发现这一点。但现在的24拐公路上仍然清晰标示出24道弯或拐,这是很让我迷惑的一点。我就这一点请教陈亚林先生,他给的解释是24拐从来就是24拐,弯道没有减少过。但这个解释并没有去除我心中的疑团。三、这段文字清晰地提到贵阳,而不是昆明,我不大明白人们为什么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一直只是在昆明,而不是贵阳附近找24拐公路?事实证明,戈叔亚教授正是跑到离贵阳非常近的安顺,才得到24拐公路的真正线索。而安南,即现在的晴隆,一度是安顺管辖的。四、美国在中缅印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中国补给线。

牟之先教授在《史迪威公路》一书中写道:“这帧照片最初问世,是60年前在舒宗侨编著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书中,其说明文字写作‘中国境内史迪威公路之二十四拐’。”足见照片作为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和品牌图样是与生俱来、早有定论。时至今日,这张照片在问世近60个年头后,并未因岁月流逝而被人淡忘。相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的传媒图库或战史专家,记述中缅印战史的史籍档案,介绍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报刊杂志,或者在网站上点击‘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英文‘Burma Road’、‘stilwell Road’进行查询,都很容易找到这张照片。它几乎无处不在,以至有一位美国朋友甚至声称‘见过它一百万次’”。

舒宗侨先生当年在美军新闻处工作,这本画册就是根据美军新闻处的档案编写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24拐肯定是史迪威公路的一部分,即昆明肯定不是史迪威公路的终点。

观景台是观赏和拍摄24拐全景唯一的地方,观景台后面则是晴隆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一个国家级示范项目,即在高山上种植山羊喜欢吃的草种,以达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目的。从县城到观景台不算太远,但道路属于典型的贵州山路,坡度、弯道都具有挑战性,开车大约需要一刻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段路尖锐石子较多,很容易把轮胎扎破,我们这次就经历了这么一回。因此建议去观景台最好开越野车。照片还没拍完,就看到有个轮胎已经干瘪得耷拉在地。天色已经不早,我们手脚并用一阵忙乎,把备用胎换上,小心谨慎地将车子往回开。好在还算顺利地回到县城,赶紧找地方修补轮胎,也不敢再做其他安排。接着就是安置好住宿,并约好陈亚林和蒋世民先生一起晚餐。

IMG_1052.JPG (301.21 KB, 下载次数: 36)

贵州24拐公路

贵州24拐公路

1.JPG (228.54 KB, 下载次数: 18)

重走史迪威公路与24拐团队

重走史迪威公路与24拐团队

DSC02336.JPG (266.32 KB, 下载次数: 27)

贵州24拐公路

贵州24拐公路

DSC02350.JPG (446.72 KB, 下载次数: 25)

重走史迪威公路与24拐团队

重走史迪威公路与24拐团队

IMG_0995.JPG (274.31 KB, 下载次数: 12)

陈亚林介绍24拐公路

陈亚林介绍24拐公路

IMG_1032.JPG (203.6 KB, 下载次数: 56)

重走史迪威公路与24拐团队

重走史迪威公路与24拐团队

DSC02371_nEO_IMG.jpg (191.43 KB, 下载次数: 21)

DSC02371_nEO_IMG.jpg

DSC02443_nEO_IMG.jpg (387.26 KB, 下载次数: 23)

DSC02443_nEO_IMG.jpg

DSC02369_nEO_IMG.jpg (202.84 KB, 下载次数: 20)

DSC02369_nEO_IMG.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